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倩

作品数:77 被引量:27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牙周
  • 21篇细胞
  • 12篇牙周组织
  • 12篇口腔
  • 11篇缺损
  • 9篇牙周炎
  • 8篇生物相容
  • 8篇生物相容性
  • 8篇骨缺损
  • 7篇牙周膜
  • 7篇人牙
  • 7篇龈沟液
  • 7篇根管
  • 6篇牙周膜细胞
  • 6篇牙周组织工程
  • 6篇植入
  • 6篇膜细胞
  • 5篇植入材料
  • 5篇慢性
  • 5篇骨再生

机构

  • 77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作者

  • 77篇唐倩
  • 46篇梁焕友
  • 38篇吴坚
  • 34篇陈建洪
  • 29篇王萍
  • 19篇黄南楠
  • 8篇孙文娟
  • 7篇彭助力
  • 7篇吴刚
  • 7篇刁惠波
  • 6篇陈晓峰
  • 5篇黄品玲
  • 5篇杨雨虹
  • 4篇蒋立坚
  • 4篇黄娴娴
  • 4篇吴志玲
  • 4篇李玲
  • 4篇文韵笙
  • 3篇李亚静
  • 3篇刘国萍

传媒

  • 14篇中山大学学报...
  • 13篇中华口腔医学...
  • 6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新医学
  • 6篇广东牙病防治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中华老年口腔...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13届全国...
  • 1篇2011第九...
  • 1篇第十届全国牙...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构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英文)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骨再生的形状与数量取决于膜下空间的存在及保持,膜下空间的塌陷、减少会严重妨碍骨再生,因此引导骨组织再生成功的关键在于膜材料的选择。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构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2006—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提供,规格为(10×10×0.3)mm。1岁左右、体质量10~12kg的健康杂种家犬8只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方法:横型犬双侧胫骨共4个骨缺损区。左、右两侧近心端的骨缺损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仅将骨膜瓣复位;左、右两侧远心端的骨缺损为实验组,缺损区覆盖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术后2,4,8,12周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的体内降解性能和成骨能力。②骨缺损区x射线能谱分析及元素定量测定。结果:①实验组8周时见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逐步降解,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空洞,形成的孔洞明显增大,12周时,该膜仍未能完全降解。②实验组8周时见骨缺损区表面平整光滑,X射线显示缺损区骨密度增高,12周时骨缺损区已与正常骨基本完全融合。③骨缺损区X射线能谱分析及元素定量测定显示实验组新生骨以Ca,P峰为主,杂质峰少;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骨钙、磷浓度增加,钙化程度增强,Ca/P原子个数比接近正常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能引导骨组织再生,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天然膜材料。
唐倩陈建洪粱焕友吴坚李源陈晓峰吴刚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骨缺损生物降解生物材料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构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构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覆盖PHBV膜,空白对照组不覆盖膜。术后2、4、8和12周取材,观察PHBV膜体内降解性及引导骨再生的效果。结果①PHBV膜在体内可缓慢降解;②膜覆盖组术后第2周即可见新骨形成,12周时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骨充填,骨再生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HBV膜能引导骨组织再生,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天然膜材料。
唐倩李源梁焕友吴坚陈建洪陈晓峰吴刚
关键词:骨再生骨缺损生物降解
广州天河区人群5个年龄组龋病抽样调查报告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广州天河区人群口腔患龋现状及需治情况.方法:采用抽样方法对天河区5个年龄组的人群共963人进行口腔检查.结果:受检人群的患龋率为58%,各年龄组中以56~75岁组的患龋率最高,13~18岁组需充填1个牙面率最高.结论:城市居民的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吴坚唐倩王萍梁焕友黄品玲
关键词:年龄龋齿病口腔健康保健意识
口腔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促进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名中学生采用课堂集中方式宣教口腔健康知识。以问卷形式调查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于健康教育前、教育后1周对受检学生进行牙菌斑检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刷牙的菌斑清除率及口腔卫生指数改善情况。结果经健康宣教后,所有受检者的口腔健康知识及刷牙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后刷牙菌斑清除率分别为31.4%和80.3%(P<0.01)。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对增强中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口腔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吴志玲梁焕友唐倩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菌斑
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度,对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分级评价,并采用直接接触培养法,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与散布。【结果】材料的细胞毒性分级在0~1之间,骨髓基质细胞可紧密附着于材料表面,黏附生长,并有突起向材料的连通微孔内伸展。【结论】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毒性作用,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要求。
陈建洪唐倩田词梁焕友陈晓吴刚
关键词:仿生骨髓基质细胞浸提液生物相容性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与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膜与PHBV-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多孔复合材料促进骨再生的能力。方法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实验分4组:PHBV膜+PHBV-SGBG组;PHBV膜组;PHBV—SGBG组;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取材,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骨缺损区的骨生长情况,并进行新骨的Ca、P元素微区定量测定。结果所有植入材料组(PHBV膜+PHBV—SGBG组、PHBV膜组、PHBV—SGBG组)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新骨的形成。术后12周,PHBV膜+PHBV—SGBG组骨缺损区的修复重建基本完成,新生骨的Ca/P比值(1.625±0.037)与周围正常骨的Ca/P比值(1.625±0.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的新生骨质疏松有洞,显示有较高的有机组织能谱;PHBV-SGBG组的骨修复略优于PHBV膜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膜具有引导骨再生的能力,PHBV-SGBG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骨传导性和骨形成能力,联合应用PHBV膜和PHBV—SGBG复合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协同作用。
唐倩陈建洪黄南楠彭助力吴坚梁焕友
关键词:骨缺损骨生成扫描电镜骨再生
两种根充法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术后肿痛发生率的对比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两种根充法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术后肿痛发生率。方法对250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但X线检查根尖有阴影的患牙,随机分为2组:(1)一次性根充组129例,通过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2)分次根充组121例,根管预备后氢氧化钙封药,1周后临床检查无痛再行根管充填。比较这两种根充方法分别在术后第2天与术后1周对患牙肿痛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根管畅通患者中,一次根充组术后第2天及1周的肿痛发生率分别为28.2%和8.5%,其肿痛消失时间为(1.69±0.84)d;分次根充组的肿痛发生率分别为30.6%和4.9%,其肿痛消失时间为(1.90±0.46)d。根管狭小的患者中,一次根充组术后第2天及1周的肿痛发生率分别为37.9%和15.5%,其肿痛消失时间为(2.15±0.96)d;分次根充组肿痛发生率分别为28.8%和16.9%,其肿痛消失时间为(2.09±0.83)d。两种根充方法在肿痛发生率及肿痛消失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根尖周炎而言,一次性根充法在短期内疗效与分次根充法相当,又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有望在临床推广使用。
李玲陈建洪唐倩陆超云黄娴娴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
广州天河区儿童乳牙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了解儿童乳牙反牙合的患病情况。方法 以个别正常牙合为标准 ,对 5 0 8名 3~ 6岁儿童进行检查。结果 乳牙反牙合的患病率 10 .83% ,各年龄组间及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乳牙反牙合主要表现是多个乳前牙反牙合。
唐倩艾虹李娟卢红飞刘国萍
关键词:乳牙反HE患病率口腔卫生
慢性根尖周炎用微波处理根管的临床观察
2002年
目的 采用微波技术对感染根管进行消毒处理的疗效评估。方法 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使用微波消毒处理后一次性完成根管充填,观察其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86例98颗患牙微波根管处理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无任何毒副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波对感染根管的消毒治疗疗效显著,疗程短,无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管消毒方法。
刁惠波陈建洪唐倩黄伟民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微波窦道根管消毒
加强医患沟通 促进口腔特诊发展
口腔医疗的需求总是和人民生活、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人的群体分化越来越细,我科从1998年起,根据社会人的群体分化这一特点来确定自己的定位,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成...
吴雅成蒋立坚吴新中李若兰唐倩
关键词:口腔医疗医患沟通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