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坤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四种不同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132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36例)经撕脱鞘置入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36例)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导管;C组(32例)通过引导钢丝并逐层扩张后直接置入导管;D组(28例)采用颈内静脉切开置入导管.结果 A、B、C、D四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D三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导管留存时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中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未非随机分组相关.四组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相关并发症,B、C两组各出现1例导管异位情况.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其次是颈内静脉切开置管,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后置管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脂肪层少的患者.而颈内静脉切开方法置管是在没有超声学指引下临床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故临床不作为首选.
- 李康峰周玉坤石平严连喜王成双孔若曦严宁石灵丽张玉强
- 关键词:静脉
- 不同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被誉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对于血管通路的研究发现:血管通路再循环,影响透析效率,降低透析充分性[1].因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测定对血液透析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葡萄糖注射法(glucose infusion test,GIT)[2]测定新型带涤纶环的长期深静脉导管及自体动静脉内瘘两种血管通路的再循环,观察透析充分性及对临床选择的指导意义.
- 李康峰周玉坤汤小芳石平章亮何霞萍焦梅许贞玉成文敬
- 关键词: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充分性透析治疗深静脉导管
- 单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维生素K1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单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维生素K1同时使用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影响。方法21例尿毒症患者因感染入院,入院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采集单独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前、治疗后(使用头孢地嗪2.0g,每日1次静脉滴注;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每日2次静脉滴注)第4天晨起空腹静脉血2份;B组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同时使用维生素K11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采集治疗前、治疗后(使用头孢地嗪2.0g,每日1次静脉滴注;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每日2次静脉滴注)第4天晨起空腹静脉血2份;均为凝固法测定PT值。结果A组治疗后IrI"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第4天PT值显著延长;B组治疗后P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B组治疗后第4天PT值无明显延长。A组治疗后PT增加值与B组治疗后PT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感染性疾病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时加用维生素K1治疗,可明显减少PT值延长。结论单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感染可弓I起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表现为PT值增加,而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的同时使用维生素K1则可使此种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 严宁周玉坤李康峰
- 关键词:尿毒症
- 华法令对于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改善及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口服华法令对于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后功能不良的改善并行临床分析。方法59例带卡夫隧道导管患者,分为A组(28例)口服华法令1.5~3mg/d抗凝,对照组B组(31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抗凝,两组常规普通肝素封管。记录导管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记录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超滤等,计算透析尿素清除指数,评估透析效果,定期检测非透析状态下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并观察两组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观察一年时间。结果A、B两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两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透析后比较肌酐、尿素氮水平、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导管留存时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0±0.93)之间,A、B两组未见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结论带卡夫中央静脉导管置后常规口服中等剂量华法令抗凝配合肝素封管较口服阿司匹林更能改善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留存时间,且并发症少。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偏短,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以证实口服华法令在带卡夫隧道导管置入后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 汤小芳严连喜李康峰石平王成双孔若曦严宁周玉坤
- 关键词:肾透析导管插入术
- PKD2基因在正常人和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 2003年
- 目的 :观察 PK D2基因在正常人和 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患者肾组织中的不同表达 ,探讨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抽提正常人肾组织细胞总 RNA ,通过 RT- PCR法获得 PK D 2基因第 12~ 13外显子 c DNA片段 ,以此为探针 ,用地高辛标记 ,对正常人和 2型 ADPKD患者肾组织分别进行原位杂交 ,并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 PK D2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正常人肾组织中 PK D2基因在 Henle襻的厚升支、远曲小管和皮质集合管有较强的表达 (平均光密度为 1.2 3± 0 .0 4 ) ;而 2型ADPKD患者肾组织中 PKD2基因仅在部分囊壁中有少量表达 (平均光密度为 0 .5 6± 0 .0 3)。 结论 :正常人肾组织中 PK D2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 2型 ADPKD患者 ,提示 PK D2基因表达降低在 2型
- 周玉坤梅长林孙田美沈学飞宋吉
- 关键词: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原位杂交PKD2基因
- 个体化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率。方法46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人术,分为A组(经撕脱鞘方法置管)、B组(经颈外静脉入路置管)和C组(非撕脱鞘方式置管)。观察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透析中血流量、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B、C两组与经典撕脱鞘方法置管相对比。结果经典撕脱鞘置管患者均一次性成功,但术中出血量多于另外两组。术后3组均表现为皮下隧道渗血。3组患者透析中静脉压、血流量及Kt/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撕脱鞘方式置入导管寿命低于经撕脱鞘置管(P〈0.05)。B、C两组患者手术总失败率(24.14%)高于经典撕脱鞘方式置管患者(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 李康峰严连喜周玉坤石平汤小芳张玉强
- 关键词:血液透析出血
- 不同比例的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具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1∶1.2的比例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1∶1的比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及患者的预后。结果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和普通透析治疗中,两组患者的凝血级别及凝血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TT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肠癌晚期患者治疗期间排出柏油样大便,其他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情况。除对照组有1例肠癌晚期患者离世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伴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血液透析治疗时,体外局部肝素钠抗凝1∶1.2的效果较好,能满足患者透析的抗凝要求,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 焦梅李艳慧李康峰周玉坤
- 关键词:硫酸鱼精蛋白肝素钠出血血液净化
- 甲状旁腺切除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及甲状旁腺次全切的2种手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效果。方法根据19例SHPT患者甲状旁腺增生数目及腺体大小分为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组及甲状旁腺次全切组,观察术后并发症,记录血清学指标,随访1年。结果腺体长径大于1cm病理改变且呈结节样增生。2组术后1个月钙、磷、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变化无差异,术后1年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素变化存在显著统计差异。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治疗严重的SHPT效果确切,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比甲状旁腺次全切复发率更小。
- 汤小芳周玉坤李康峰石平章亮赵学智张军初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肾功能不全
-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人类多囊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 【目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 是一种类肿瘤疾病,表现为肾脏出现无数不断增生、长大的液性囊肿,最终损害肾脏结构、功能,...
- 李林周玉坤华振浩梅长林
- 文献传递
- 多囊蛋白—2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在ADP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它以双肾多发性囊肿为特征,囊肿不断形成和进行性增大,导致肾...
- 周玉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