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晶

作品数:27 被引量:316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生猪
  • 5篇养殖
  • 5篇生猪养殖
  • 5篇农户
  • 5篇农机
  • 5篇猪养殖
  • 4篇农业
  • 4篇模化
  • 4篇规模化
  • 3篇实证
  • 3篇面板数据
  • 2篇单产
  • 2篇地形
  • 2篇疫病
  • 2篇预警
  • 2篇预警分析
  • 2篇生计
  • 2篇生物质能源
  • 2篇生猪生产
  • 2篇生猪生产波动

机构

  • 15篇华中农业大学
  • 15篇中南财经政法...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九江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部
  • 1篇中国粮食研究...

作者

  • 26篇周晶
  • 9篇丁士军
  • 8篇陈玉萍
  • 5篇青平
  • 4篇阮冬燕
  • 2篇吴海涛
  • 2篇张科静
  • 1篇宋金田
  • 1篇孔繁荣
  • 1篇颜廷武
  • 1篇陈富桥
  • 1篇冷杨
  • 1篇周泽宇
  • 1篇陈常兵
  • 1篇朱超
  • 1篇孙康泰
  • 1篇白岩
  • 1篇卢红霞
  • 1篇杨晶
  • 1篇丁晓慧

传媒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农业展望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揽子”补贴政策对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估计被引量:45
2015年
规模化经营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基于200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2007年以来实施的"—揽子"补贴政策对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剥离了其他因素对规模化的影响之后,补贴政策使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水平增长率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政策实施是推动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在2006年以后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政策的作用路径主要表现为推动大量小型养殖场扩张进入中型养殖场行列。这些发现对于生猪"一揽子"补贴政策补贴方式、补贴标准的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周晶陈玉萍丁士军
关键词:生猪养殖规模化补贴政策双重差分
高速公路网建设对中国农机跨区服务市场发育的影响——基于17个稻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究高速公路网建设对中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市场形成脉络的影响,从供给端和需求端2个角度探讨了高速公路网建设推动农机跨区服务市场发育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19年17个稻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理论上,高速公路网建设不仅通过交通时间收敛效应这一中间机制提高服务主体跨区服务意愿和能力,且提高服务主体进入某一区域的便捷性和及时性进而刺激当地农户形成农机跨区服务需求。2)2000—2013年的回归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农机跨区服务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网密度增加对跨区机收面积占比增长的贡献率为47.78%,而高速公路密度差异对跨区机收服务供给能力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为13.8%。3)2014—2019年的回归结果显示,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农机跨区服务需求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密度每增加1个单位,跨区机收稻麦服务需求强度相应增加8个百分点,且高速公路密度区域差异对跨区机收稻麦服务需求强度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为12.1%。
阮冬燕周晶
关键词:高速公路网跨区机收
中国生猪生产波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生猪生产波动是引发猪肉价格波动进而扰动CPI的重要因素。为了弥补现有实证研究中样本量和指标选取方面的诸多缺陷,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中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猪肉价格对生产波动的影响最大,价格变动10%将引起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同向波动1.5%左右;2玉米价格变动10%将引起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反向波动0.5%左右;3疫病对生产波动构成显著的负向冲击,当生猪重大疫病死亡率达到1‰,出栏量将负向波动3%;4养殖规模化水平具有稳定波动的作用,而补贴政策并无明显的波动稳定作用;5前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饲料成本上涨和大范围疫病爆发对200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大幅度下挫的贡献率分别为47.4%、14.9%和8.3%,在疫情严重的地区,疫病的贡献率高达27.3%。
周晶丁士军阮冬燕
关键词:生猪养殖面板数据猪肉价格玉米价格疫病
民间借贷缓解农户“因病致贫”的功能研究——基于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调查
2014年
利用来自四川和湖北两省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列联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民间借贷对"因病致贫"农户家庭生计的保障作用,并剖析了农户依赖民间借贷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孔繁荣卢红霞周晶
关键词:民间借贷农户因病致贫
技术进步、生产方式转型与中国生猪养殖温室气体减排被引量:16
2018年
基于技术水平和规模化水平时空差异,收集不同养殖模式生长周期、出栏量等关键数据,对全国和各省生猪养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998-2015年,全国生猪养殖碳排放量呈震荡上升趋势,从1.08亿吨CO2当量增加到1.33亿吨CO2当量;规模化养殖逐渐取代散养成为碳排放主体,2015年其排放量占比达到73.57%;四川、湖南、河南、山东等生猪主产省份碳排放量居全国前列;LMDI模型的分解结果表明,生猪产量扩张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推动碳排放量增长43.93%,技术进步和养殖规模化则将碳排放增长削减了近一半。因此,提高养殖技术、推动规模化养殖、应用沼气池处理粪污将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周晶青平颜廷武
关键词: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进步LMDI模型
中国粮食单产波动分解及其预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从单产波动的短期扰动性和阶段周期性出发,采用谱分析法对全国粮食单产波动进行周期分解,并进一步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进行预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产波动由5种周期的波叠加而成,其中45年长波与单产阶段性相吻合,而剩余中短波叠加基本上对应于单产扰动;作物品种更新和农田肥料结构的改变是造成45年长波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的技术原因,而农业灾害则与单产扰动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预测我国粮食单产即将进入一个长达20多年的阶段性高增长期,而农业灾害在某些时段也可能进入高发期,并对单产形成短期冲击,但不会改变单产的阶段性趋势。
周晶陈玉萍丁士军
关键词:预警分析
中国粮食单产波动阶段性的识别、解释与预测--基于农业技术配比的视角
单产阶段性波动是造成中长期粮食总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以往单产波动阶段性的识别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且阶段性形成的原因也缺乏系统性的解释,本文利用1949-2010年全国单产数据,采用谱分析法对单产波动进行周期分解,从中找...
周晶陈玉萍丁士军
关键词:粮食单产预警分析
1991—2011年湖北农业机械化发展时空分异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其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湖北不同县域农机化发展类型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北县域农机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类型,且在平原、丘陵、山区之间以及各县之间呈现分异性。发展活跃型和滞后型的县域数量居多,活跃型和潜力型县域从北至南绵延平原丘陵交错、国道贯通的中部地带,缓慢型县域集中于武汉城市圈的偏东地带,滞后型县域则聚集在西部和东南部偏远山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相对差异缩小的同时,三大地形区组内、组间差异以及各地形区内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缩小,组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但组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周晶丁士军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地形
我国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被引量:1
2018年
为理解我国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大量退出生猪散养这一突出现象,本研究尝试在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局部生计系统、生计功能、生计依赖和生计突破等概念,构建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分析框架,并将农户按照生计功能分为收入多样化户、猪肉自给户和风险防范户3类,同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出现象表现为各类农户同时但不同程度的退出;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驱动因素可能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不同;有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户主低龄化、耕地资源短缺和非农就业等因素相互交织是收入多样化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交通条件、非农务工、非农经营和总收入增长引起的消费偏好改变是猪肉自给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生存风险显著降低是风险防范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政策建议。
阮冬燕陈玉萍周晶
关键词:农户可持续生计
征地与农户收入结构变化:对九江和襄阳农户数据的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失地农户收入结构转型问题是关系农户生计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利用九江和襄阳621个失地农户两阶段调查数据,考察失地前后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失地前后不同兼业类型、劳动力规模和失地程度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与征地前相比,征地后农户农业性收入比重急剧下降,而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失地后农户生计更加依赖于非农务工,尤其是本地非农务工;不同农户兼业程度、不同家庭劳动力规模和不同失地程度的农户征地前后收入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农业性收入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劳动力规模越大,失地程度越严重,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比重提高幅度越大。
丁士军杨晶张科静周晶
关键词:失地农户生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