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燕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皮肤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细胞
  • 2篇卡介苗
  • 2篇基因表达
  • 2篇IFN-Α
  • 2篇IFN-Α2...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愈合
  • 1篇原代培养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真核表达载体
  • 1篇质粒
  • 1篇人皮肤
  • 1篇人皮肤角质形...
  • 1篇上睑
  • 1篇上睑下垂

机构

  • 6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周晓燕
  • 4篇唐胜建
  • 2篇刘霞
  • 2篇张鹏
  • 2篇王小柯
  • 2篇冯永堂
  • 1篇吕晓杰
  • 1篇苗乃法
  • 1篇蔡霞
  • 1篇王艳丽
  • 1篇刘亚红
  • 1篇林立新
  • 1篇孙文娟
  • 1篇梁晓琴
  • 1篇苗乃发
  • 1篇孙岩
  • 1篇张军

传媒

  • 3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cDNA3.1/RPs15载体构建及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构建核糖体蛋白s15 (RPs15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研究其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 将RT PCR法获得的鼠胚皮肤RPs15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在FuGENE6介导下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 ,观察RPs15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 1 RPs15经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RT PCR法检测RPs15基因在转染的成纤维细胞中获得表达 ,细胞生长密度下降 ,形态发生变化。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RPs15 ,并可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 ,为深入研究RPs15基因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唐胜建王小柯吕晓杰刘霞张鹏张军周晓燕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真核表达载体基因表达
小睑裂综合征的分期手术治疗
2005年
目的 总结 6 3例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畸形的矫正情况 ,探讨分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针对6 3例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期选择性地行内眦韧带缩短固定术、外眦开大术、下睑外翻矫治术、上睑下垂矫治术和隆鼻术 ,并进行了最长达 15年的手术后随访。结果 所有的病人对手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 在合理设计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案的同时 ,对小睑裂综合征病人行分期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王艳丽唐胜建梁晓琴周晓燕林立新孙岩
关键词:小睑裂综合征先天性上睑下垂外科手术
卡介苗穿梭质粒pMSIFN-α2a的构建与鉴定
2006年
目的构建分泌性表达IFN-α2a的卡介苗重组质粒。方法分别以卡介苗(BCG)和IFN-α2a 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约117bp的BCG-Ag85B信号肽序列和495bp的IFN-α2a基因序列。将BCG-Ag85B信号肽序列与大肠杆菌-卡介苗穿梭表达载体pMV261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MS。再将IFN-α2a基因序列克隆至pMS中,得到重组质粒pMSIFN-α2a。结果质粒pMSIFN-α2a用双酶切和PCR扩增及测序鉴定证实,克隆基因BCG-Ag85B和IFN-α2a正确插入载体pMV261。结论重组质粒pMSIFN-α2a可望在BCG中分泌性表达细胞因子IFN-α2a,从而促进IFN-γ的释放,该质粒的构建成功为改造卡介苗、发展新型抗膀胱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周晓燕冯永堂苗乃法
关键词:卡介苗干扰素Α2A重组穿梭质粒
无瘢痕愈合分子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刘霞唐胜建王小柯周晓燕
关键词:无瘢痕愈合分子医学基因表达骨形成蛋白BMPS
分泌IFN-α2a的重组卡介苗构建及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构建分泌IFN-α2a的卡介苗穿梭表达载体pMSIFN-α2a,利用电穿孔技术将其导入BCG构建重组卡介苗rIFN-α2a BCG,体外探讨rIFN-α2a BCG表达IFN-α2a的生物学活性,为rIFN-α2a...
周晓燕冯永堂苗乃发
关键词:卡介苗基因重组IFN-Α2A
文献传递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建立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和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原代培养和体外连续培养的模型 ,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方法 以 5~ 15岁小儿包皮为材料 ,胰蛋白酶消化后 ,分离两种细胞 ,分别用无血清表皮培养液 (K SFM)、DMEM (10 %血清 )培养 ,对年轻细胞 (2~ 4代角质形成细胞 ,10~ 4 0代成纤维细胞 )均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大体观察 ,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并拍照记录 ,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消化后得到大量细胞 ,在培养 2周后开始传代 ,光镜下角质形成细胞呈典型铺路石状 ,透射电镜下呈多边形 ,符合角质形成细胞特征 ;成纤维细胞光镜下呈梭形 ,放射状或漩涡状排列 ,电镜证实是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角质形成细胞鼠抗人角蛋白 (AE1/AE3)单克隆抗体 (mouseanti cytokeratin)染色阳性 ;成纤维细胞鼠抗人Ⅰ型 ,Ⅲ型胶原单克隆抗体 (mouseanti TypeⅠ ,ⅢCollagen)和鼠抗人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 (mouseanti vi mentin)染色阳性。结论 用简便易行 ,经济实用的方法在体外对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传代 ,能同时得到足够数量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
孙文娟蔡霞唐胜建刘亚红周晓燕马桂莲张鹏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原代培养组织工程皮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