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菊
- 作品数:142 被引量:5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儿童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研究
- 目的 认识儿童霍奇金淋巴瘤(HL)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总结根据危险度分层治疗即化疗联合低剂量受累野放疗的疗效,探讨治疗相关毒性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3年1月-20012年12月我院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全部行活检病...
- 段彦龙张永红金玲杨菁黄爽周春菊
- 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瘤2017方案治疗儿童伯基特淋巴瘤中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L)的临床特点, 总结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瘤2017方案(CNCL-B-NHL-2017)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36例年龄≤18岁BL患儿临床资料, 均按照CNCL-B-NHL-2017方案分层治疗。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特点, 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436例患儿发病年龄6.0(4.0, 9.0)岁, 男368例(84.4%)、女68例(15.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4例(0.9%)、30例(6.9%)、217例(49.8%)、185例(42.4%), 危险度A、B1、B2、C1、C2组分别为1例(0.2%)、46例(10.6%)、19例(4.4%)、285例(65.4%)、85例(19.5%)。全组患儿中63例(14.4%)单纯化疗, 373例(85.6%)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21例(4.8%)治疗中进展, 3例(0.7%)复发, 13例(3.0%)治疗相关死亡。随访时间24.0(13.0, 35.0)个月, 全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0.9±1.4)%, A、B1、B2、C1、C2组2年EFS分别为100.0%、100.0%、(94.7±5.1)%、(90.7±1.7)%、(85.9±4.0)%, A、B1、B2组整体高于C1组(χ^(2)=4.16, P=0.041)和C2组(χ^(2)=7.21, P=0.007)。单纯化疗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EFS分别为(79.3±5.1)%、(92.9±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 P<0.001)。临床分期Ⅳ期(包括白血病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4倍、中期评估有瘤灶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38、1.23、8.52, 95%CI 1.05~1.82、1.05~1.43、3.96~18.30)。结论 CNCL-B-NHL-2017方案对儿童BL疗效显著, 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 张梦吴攀段彦龙金玲杨菁黄爽刘英胡波翟晓文王宏胜富洋李府杨晓梅刘安生秦爽袁晓军董玉双刘炜周建文张乐萍贾月萍汪俭屈丽君戴云鹏管国涛孙立荣姜健刘嵘金润铭王柱军王西阁张宝玺陈开澜庄树铨张静周春菊高子芬郑敏翠张永红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儿童
- 儿童高危伯基特淋巴瘤172例分层治疗
- 目的 分析儿童高危伯基特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总结我院改良LMB 89 C 组方案分层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7 年1 月至2017 年4 月收治的172 例年龄≤18 岁的初治高危伯基特淋巴瘤病例,按...
- 张梦金玲杨菁段彦龙黄爽周春菊张永红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高危儿童疗效预后
-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2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CAM的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摄X线胸片并行胸部CT扫描检查。结果23例患儿中男15例,女8例。进行手术治疗时的平均年龄4.5岁,其中包括新生儿2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术前误诊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率为82.6%。依照Stocker组织病理学分型,23例患儿中Ⅰ型15例,Ⅱ型8例,没有恶变。23例均经手术治疗,证实1例为双侧病变,余均为单侧病变和累及单叶。全部病例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23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小儿CCA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该病的有效手段,确诊依据组织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分型可依据胸部CT结果得出大致判断。手术治疗是CCAM主要治疗手段,肺叶切除是标准术式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卢根申昆玲胡英惠曾津津王维周春菊
- 关键词: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儿童手术
-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起源及预后。方法对16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岁)肿瘤标本,用HE、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法)染色及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结果16例患儿中,Ⅰ、Ⅱ、Ⅲ型分别为2、7及7例。Ⅰ型囊性型,为被覆呼吸道上皮的薄纤维囊壁,上皮下可见原始间叶或原始胚芽,伴或不伴肌母细胞分化及软骨成分;Ⅱ型囊实相间型,囊壁内成分较Ⅰ型还出现了间变肿瘤细胞;Ⅱ型实性区和Ⅲ型实性型肿瘤成分镜下呈原始胚芽、梭形原始间叶肿瘤细胞和不同肉瘤成分的混合;Ⅱ型及Ⅲ型肿瘤内常见间变瘤细胞及细胞内外嗜酸性小体。3型胸膜肺母细胞瘤中的上皮成分均为良性。免疫组织化学化标记仅显示肿物中原始间叶细胞的分化方向。16例均表达波形蛋白,骨骼肌分化呈结蛋白、Myogenin、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软骨分化呈S-100阳性表达,纤维组织细胞分化呈CD68表达,余突触素、CD99、CD117均阴性,良性上皮成分呈AE1/AE3及上皮细胞膜抗原阳性表达。电镜下12例均可见细胞器稀少的原始间叶细胞及核异染色质丰富的间叶细胞,后者部分胞质内见发育不良的肌丝。9例随访5~48个月,4例死亡。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好发于6岁以下的儿童,具有特殊的病理形态,可能起源于胸腔脏层胸膜或胚体中胚层的多潜能干细胞,为预后差的儿童罕见肺肿瘤。
- 张楠伏利兵周春菊王琳郎志奇何乐健
- 关键词:胸膜肿瘤肺肿瘤儿童
- 儿童Castleman病五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儿童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Castleman病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5例患儿均为学龄期儿童,病史较长,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其中腹腔淋巴结增大3例次,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次,颈部淋巴结增大3例次.(2)临床分型:局限型(LCD)3例,多中心型(MCD)2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HV)3例,浆细胞型(PC)2例;3例LCD患儿病理类型均为HV,手术切除后预后好;2例MCD患儿病理类型均为PC,均伴有发热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3)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等炎性指标增高,4例患儿存在病毒感染,2例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4)LCD患儿经手术切除全部达到缓解,MCD无明确治疗方案,以抗病毒、免疫调节、化疗、CD20单克隆抗体等综合治疗为主,临床症状缓解慢.结论 Castleman病在儿童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改变,临床易误诊;最终诊断需依靠病理检查;预后取决于患儿的临床及病理分型,LCD明显好于MCD.
- 黄爽周春菊金眉金铃张蕊张永红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儿童
-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被引量:1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 (PPB)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 2 2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病例 ,按Dehuer病理分型为II型者 15例、III型 7例 ,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2 2例年龄 3个月~ 10岁 ,男女比例 1∶1。最早出现的症状均为咳嗽 ,发热 19例 ,呼吸困难 13例。早期X线表现 :肺囊性病 4例 ,气胸 1例 ,胸腔斑、片状影 11例 ,胸腔积液 4例 ,纵隔占位 2例。来院前首诊 (县、市级医院 )误诊率 10 0 % ,在我院首诊误诊率 77 3% ,首诊到确诊时间平均 (5 4± 6 2 )个月。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0 5~ 2 4个月。手术 18例 ,术后均化疗。随访 1个月~ 12年。生存 9例 ,2年生存率 2 7 3% ,5年生存率9 1%。死亡 13例 ,诊断到死亡时间 1d~ 2 6个月。结论 小儿肺母细胞瘤无论在组织学、遗传学还是在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人肺母细胞瘤 (PB)有明显不同 ,是一种少见的极易误诊的儿童期恶性肿瘤。早期确诊、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 曾骐周春菊贺延儒尹慧英
- 关键词:胸膜肿瘤儿童肺母细胞瘤
- 节段分布的簇发型Spitz痣一例
- 2010年
- 患儿女,1岁。6个月时,左面部出现2—3个米粒大小红丘疹,无痛痒感。其后皮疹不断增多、增大。体检:左面部沿三又神经上颌和下颌支部位呈节段性散在分布9个丘疹,米粒至绿豆大小,表面光滑,淡红色或棕红色。患儿发育、营养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变薄,真皮局灶乳头内可见痣细胞巢.
- 张立新周春菊徐哲马琳
- 关键词:SPITZ痣组织病理检查发型表面光滑节段性
- 儿童纵行黑甲皮肤镜模式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儿童纵行黑甲的皮肤镜特点,探索通过皮肤镜模式分析诊断儿童纵行黑甲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50例纵行黑甲患儿,分析其术前皮肤镜模式,对其中4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中皮肤镜模式。结果术前皮肤镜检查为灰色模式的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术前甲板皮肤镜显示棕色条带的4例术中皮肤镜为棕色模式,组织病理证实为雀斑样痣。术前皮肤镜显示黑色条带的7例,术中表现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及色素斑,组织病理证实为甲母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18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14例,规则棕色模式4例,组织病理分别证实为甲母痣和雀斑样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伴色素球13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组织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为甲母痣,1例为黑素细胞活化。结论术前及术中皮肤镜检查及模式分析对儿童纵行黑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 韩晓锋张立新周春菊徐教生马琳
- 关键词:纵行皮肤镜组织病理儿童
- 婴儿肢端纤维瘤病11例临床分析
- 2017年
- 目的了解婴儿肢端纤维瘤病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案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2007-2016年诊治的11例婴儿肢端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儿,男5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2.85月(0~8个月)。均表现为坚实、平滑、圆顶状、肤色或淡粉色的结节,位于指趾背面或侧面。肿瘤直径平均1.26cm(0.6~2.8cm)。4例出现临床症状,均予手术治疗。2例皮损增长迅速(4周内增长2倍以上),予瘤体内注射得宝松治疗。余5例无任何症状且生长相对较慢,密切随诊。所有患儿术前均行活检,病理示瘤体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编织样排列,其间夹有胶原纤维,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红色圆形嗜伊红包涵体。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婴儿肢端纤维瘤病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典型,多数无症状患儿可密切随访,有症状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生长迅速的皮损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论证及长期随访。
- 韩晓锋徐子刚尉莉周春菊孙娟马琳
- 关键词:婴儿肢端纤维瘤病包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