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志刚

作品数:13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固定
  • 5篇肋骨
  • 5篇肋骨骨折
  • 5篇骨折
  • 4篇多发肋骨
  • 4篇多发肋骨骨折
  • 4篇食管
  • 4篇酸反流
  • 4篇胃酸
  • 4篇胃酸反流
  • 4篇连枷
  • 4篇连枷胸
  • 4篇反流
  • 4篇反流性
  • 3篇食管损伤
  • 3篇手术
  • 3篇黏膜
  • 2篇神经阻滞
  • 2篇黏膜损伤
  • 2篇联合应用治疗

机构

  • 13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张萌
  • 13篇周志刚
  • 13篇黄刚
  • 12篇杨金良
  • 5篇曹利娟
  • 4篇任迎春
  • 2篇曹丽娟
  • 2篇张鑫
  • 2篇张力克
  • 1篇牛晓光
  • 1篇牛晓光
  • 1篇李普

传媒

  • 4篇河北医药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美拉唑对大鼠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中MDA、SOD、NOS和NO的影响,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 g,随机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胃食管反流动物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奥美拉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取食管标本肉眼观察黏膜状况,检测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中MDA、SOD、NOS和NO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食管颜色淡红,有光泽,黏膜光滑。模型组大鼠食管颜色变淡白,黏膜粗糙、增厚、皱襞灰白色斑块状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食管病变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和食管黏膜组织中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血浆和食管黏膜组织中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奥美拉唑明显降低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大鼠血浆和食管黏膜组织中MDA、NO的含量和NOS的活性,显著升高SOD活性,改善氧化应激,可能是其减轻食管局部及外周炎性反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作用机制。
张萌黄刚周志刚杨金良
关键词:胃酸反流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对大鼠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反流性管黏膜损伤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单纯胃食管反流动物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奥美拉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5只。分别取食管标本肉眼观察黏膜状况,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p21,PCNA,CyclinD1,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食管颜色淡红,有光泽,黏膜光滑。模型组大鼠食管颜色变淡白,黏膜粗糙、增厚、皱襞灰白色斑块状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食管病变明显减轻(P<0.05)。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食管各层结构完整,黏膜厚薄适中,黏膜基底膜清楚,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表面可见较少的角化。模型组大鼠黏膜层增厚,基底细胞层及棘细胞层细胞数目增多,角化层增厚,局部黏膜基底细胞层明显增生,部分黏膜组织向外呈乳头样突起。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食管黏膜损伤及增生病变明显减轻(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大鼠食管黏膜有p21蛋白表达,PCNA,CyclinD1和CDK4蛋白呈阳性基础表达。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p21蛋白的表达减弱,PCNA,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食管黏膜p21蛋白的表达增强,PCNA,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美拉唑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是其治疗反流性食管损伤的重要机制。
张萌黄刚周志刚杨金良
关键词:胃酸反流CYCLIND1CDK4
胸廓外固定与爪型纯钛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比较胸廓外固定和爪型纯钛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严重胸部钝性伤、多处肋骨骨折所致连枷胸并呼吸衰竭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81)。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胸廓外固定,观察组患者行爪型纯钛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个月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肺总容量(TLC)〕,术前(T0)、术后3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术前及术后3 d血气分析指标〔包括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FVC、FEV1、PEF、TLC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时间与方法在CVP、CI、EVLW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CVP、CI、EVLWI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T1~T3 CVP高于对照组,T1~T2 CI高于对照组,T1~T3 EVLWI低于对照组(P<0.05)。(4)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术前TcPCO2、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TcPCO2、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与胸廓外固定相比,爪型纯钛肋骨接骨板内固定可更有效地缩短连枷胸并呼吸衰竭患者ICU停留时间、机械
周志刚黄斐杨金良黄刚张萌曹利娟
关键词:连枷胸外固定器内固定器疗效比较研究
疑似胸主动脉损伤多发肋骨骨折血胸单腔气管插管胸腔镜急症手术探查4例报道
任迎春周志刚黄刚张萌杨金良
奥美拉唑对大鼠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IL-6及TNF-α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中细胞因子IL-6及TNF-α的影响,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g,随机将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单纯胃食管反流动物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奥美拉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取食管标本肉眼观察黏膜状况。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中细胞因子IL-6及TNF-α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食管颜色淡红,有光泽,黏膜光滑。模型组大鼠食管颜色变淡白,黏膜粗糙、增厚、皱襞灰白色斑块状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食管病变明显减轻。ELISA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有一定IL-6及TNF-α的基础含量。模型组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IL-6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IL-6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奥美拉唑明显降低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含量,可能是其改善食管局部及外周炎症反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作用机制。
张萌黄刚周志刚杨金良
关键词:胃酸反流奥美拉唑IL-6TNF-Α
多发肋骨骨折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对于多发肋骨骨折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析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或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使用机械通气患者406例,排除合并重度颅脑损伤及脊髓损伤患者181例,共纳入225例,包括内固定手术患者119例,未手术患者106例,通过一般资料分析疾病谱的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分布特点,统计分析病死率、胸部简明损伤评分(AIS)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整体平均使用机械通气时间(5.80±6.53)d,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手术患者AIS、ISS均显著高于未手术患者(P<0.05),而病死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整体比率略低,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与入院时心率、胸部AIS、头颈部AIS、ISS、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评分呈相关性,ISS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AAST评分、气管切开、肺部感染、脓毒症也增加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P<0.01)。结论ISS、AAST评分、肋骨骨折合并气管切开、肺部感染、脓毒症增加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风险,入院后应尽早对患者进行ISS、AAST等评分评估全身伤情,对多发伤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李春林黄刚张萌周志刚牛晓光张鑫李普胡洪伟杨金良
关键词:肋骨骨折机械通气脓毒血症评分
肋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手术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我院采用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与非手术方法治疗(2006年1月~2008年12月)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组80例患者术后随访复查胸部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其住院时间、疼痛感觉、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肋骨骨折的病人,肋骨接骨板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的联合应用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较,能尽快恢复胸廓稳定性,及时有效镇痛,缩短ICU重症监护及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及AR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黄刚曹丽娟张力克任迎春张萌周志刚杨金良
关键词:肋骨骨折连枷胸接骨板内固定神经阻滞
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在肋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外伤性肋骨骨折并进行手术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胸部CT平扫,并对CT扫描数据进行肋骨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处理,根据肋骨CPR、VR及CT平扫图像设计手术方案,术中验证结果。结果通过对肋骨CPR、VR两种后处理技术两两比较,在发现骨折、量化错位超过1/2的骨折、发现不完全骨折、发现碎骨片四个方面表明CPR明显优于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肋骨CPR图像可以更直观的了解骨折的具体形态及细节。CPR检查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率、准确性均高于VR检查,阴性率、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VR检查。经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发现,CPR和VR均对肋骨骨折有明确诊断价值,CPR曲线下面积为0.976高于VR曲线下面积0.910,说明CPR诊断价值高于VR(P<0.05)。结论螺旋CT的CPR技术能准确判定肋骨细微骨折的类型、清晰显示骨折断端的细节,对于肋骨内固定手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一定指导作用。
周志刚黄斐杨金良张萌黄刚曹利娟
关键词:后处理技术肋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肋骨接骨板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
黄刚杨金良曹利娟张力克任迎春张萌周志刚
反流对食管黏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胃及十二指肠液反流对食管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与黏膜损伤的关系,探讨反流物致食管黏膜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十二指肠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假手术对照组(C组)。光镜下观察3组大鼠术后不同时期食管黏膜上皮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上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aspease-3、Survivin等基因的表达。结果光镜下,随造模时间延长,G组和DG组大鼠食管黏膜病变逐渐加重,DG组病变较同期G组明显加重,术后24周开始出现非典型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G组、DG组与同期C组相比,食管黏膜上皮细胞TNF-α、Caspease-3表达明显上调(P<0.05),且DG组在28周和32周时TNF-α、Caspease-3表达较同期G组均明显增强(P<0.05)。C组食管黏膜上皮未见Survivin表达,G组在28、32周及DG组的各时间点Survivin均有明显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胃酸反流、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刺激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是一系列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异常诱发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所致。
张萌黄刚周志刚杨金良
关键词:胃酸反流十二指肠液反流反流性食管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