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云龙

作品数:515 被引量:1,54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5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49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7篇理学
  • 101篇动力工程及工...
  • 62篇自动化与计算...
  • 43篇化学工程
  • 43篇机械工程
  • 34篇电气工程
  • 17篇核科学技术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电子电信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19篇两相流
  • 144篇气液两相流
  • 114篇流型
  • 62篇流型识别
  • 49篇图像
  • 48篇锅炉
  • 47篇两相流流型
  • 40篇神经网
  • 40篇神经网络
  • 36篇数值模拟
  • 36篇气液两相流流...
  • 36篇值模拟
  • 31篇向量机
  • 30篇小波
  • 28篇离心泵
  • 26篇气液两相
  • 25篇向量
  • 25篇故障诊断
  • 23篇图像处理
  • 22篇支持向量

机构

  • 400篇东北电力大学
  • 108篇东北电力学院
  • 45篇华北电力大学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长春工程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机国能电力...
  • 3篇吉林省电力有...
  • 3篇学研究院
  • 2篇上海电力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交煤气热力...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2篇长春市供热(...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滁州职业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13篇周云龙
  • 135篇孙斌
  • 92篇洪文鹏
  • 47篇李洪伟
  • 33篇杨美
  • 32篇杨宁
  • 30篇关跃波
  • 28篇王迪
  • 23篇赵鹏
  • 19篇张玲
  • 15篇曹丽华
  • 14篇黄娜
  • 14篇张毅
  • 14篇李勇
  • 13篇高云鹏
  • 12篇李岩
  • 12篇陈听宽
  • 12篇米列东
  • 11篇陈飞
  • 10篇衣得武

传媒

  • 35篇化工学报
  • 30篇热能动力工程
  • 25篇化工自动化及...
  • 25篇中国电机工程...
  • 25篇东北电力大学...
  • 21篇化学工程
  • 20篇工程热物理学...
  • 19篇东北电力学院...
  • 17篇化工机械
  • 15篇仪器仪表学报
  • 11篇热力发电
  • 11篇原子能科学技...
  • 9篇化学反应工程...
  • 7篇汽轮机技术
  • 7篇振动与冲击
  • 7篇核动力工程
  • 7篇核科学与工程
  • 7篇高校化学工程...
  • 7篇动力工程学报
  • 6篇化工进展

年份

  • 6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14篇2019
  • 19篇2018
  • 19篇2017
  • 21篇2016
  • 18篇2015
  • 28篇2014
  • 28篇2013
  • 32篇2012
  • 37篇2011
  • 27篇2010
  • 36篇2009
  • 31篇2008
  • 36篇2007
  • 19篇2006
  • 16篇2005
5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管和有机玻璃管油水两相摩擦压降比较实验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对水平放置的内径为40 mm的钢管和有机玻璃管内的油水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从实验方面含水率和混合流速等因素对钢管和有机玻璃管内油水两相油滴分散流摩擦阻力压降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和混合流速是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在本实验范围内,除了分层流区域以外,有机玻璃管内的油水两相摩擦阻力压力梯度大于钢管内油水两相摩擦阻力压力梯度。
周云龙赵雪峰武茂松洪文鹏孙斌
关键词:油水两相流钢管
一体化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内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的预报模型
1996年
一体化反应堆由于其固有优越的安全性和广泛用途,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解决两相流脉动问题是发展一体化反应堆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利用两相流动的变密度模型,建立了一体化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并联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的控制方程,运用小扰动线性化方法及拉普拉斯变换和自动控制理论的稳定性判据,提出了系统发生密度波型脉动的预报模型。利用模型,计算了系统发生脉动的界限热流密度,并分析了有关参数对脉动界限的影响,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
荆建刚陈听宽周云龙
关键词:一体化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核电站
基于Ti原子杂化微孔晶体结构的CO_(2)吸附特性和电荷转移机理研究
2024年
替换SIFSIX类杂化微孔材料的金属位点或有机配体可以合成大量具有不同孔径的化合物,TiF_(6)^(2-)配体对CO_(2)吸附和电荷转移特性的影响机理尚不充分。本研究以此为背景在SIFSIX-3-Zn的基础上将SiF_(6)^(2-)的Si原子替换为Ti原子,构建了TiFSIX-3-Fe和TiFSIX-3-Zn模型,通过DFT分析了TiFSIX-3-M(TiF_(6)^(2-)为离子配体,M为金属位点,M=Fe/Zn)中CO_(2)在孔道内的吸附与电荷转移行为,计算了孔道内的CO_(2)吸附位点、能带结构、吸附能、差分电荷密度、Mulliken电荷分布。研究结果表明:TiFSIX-3-Fe和TiFSIX-3-Zn具有更小的孔道体积,分别为1.26×10^(5)nm^(3)和1.22×10^(5)nm^(3)。Ti原子加入改善了TiFSIX-3-Fe的能带结构,但对TIFSIX-3-Zn影响不明显。Ti构建的两种模型的吸附能最高分别为-0.356 e V和-0.361 eV。差分电荷密度表明电荷从F原子附近向C原子转移,结合Mulliken布居分析得到构型中电荷转移数量分别增大至0.072 e和0.075 e,TiFSIX-3-Fe和TiFSIX-3-Zn的CO_(2)吸附和电荷转移特性显著增强。本工作为开发具有高效CO_(2)捕集能力的杂化微孔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杨宁刘振宇郝敬洋周云龙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小波包主成分分析在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气液两相流特征参数与流型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主成分分析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采集的3个不同取压间距差压波动信号进行4层小波包分解,形成小波包特征向量矩阵,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特征向量矩阵的输入维数,并用于LS-SVM训练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融合3个传感器信息的主成分特征可有效地识别流型,与单一传感器的特征相比,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孙斌刘天栋周云龙
关键词:流体力学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小波包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水泥杆防冻胀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02年
根据防冻胀水泥杆与对应土层的实际的传热耦合 ,建立了其耦合传热的数值模型 ,结合冻结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采用有限差分法以及Simple算法 ,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 。
宋文华王宏生周云龙王虎
关键词:水泥杆防冻胀数值模拟耦合传热传热元件数学模型
基于图像处理的管束间气液两相含气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将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应用到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含气率的检测并研究其分布特性。采用高速摄影仪,拍摄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流型图像进行灰度增强、二值化、边缘检测等处理,然后计算出两相流动不同时刻的含气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测量要求,可以用于管束间两相流动参数的检测。将2种管束的含气率值与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发现Feenstra模型和Dowlati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含气率。比较管束不同方向的含气率分布特性,发现壁面位置含气率低,管束中心含气率高。
洪文鹏刘燕周云龙
关键词:高速摄影系统两相流含气率图像处理
基于小波包分解和Kohonen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被引量:30
2005年
针对传统流型识别方法主观性强和BP神经网络训练受病态样本影响较大的缺点 ,根据小波包变换能将信号按任意时频分辨率分解到不同频段的特性 ,提出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包分解对流型的动态压差波动信号进行分析、提取特征 ,然后将小波包能量特征与Kohonen神经网络结合进行流型识别。对水平管内空气 -水两相流 4种典型流型的识别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识别方法具有的主观性和BP网络的缺陷 ,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
孙斌周云龙张玲洪文鹏
关键词:流型识别小波包分解神经网络压差波动
燃气电厂碳捕集制取甲酸甲酯与净化天然气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燃气电厂碳捕集制取甲酸甲酯与净化天然气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的特点是,包括:吸收池、反应装置、分离装置、燃气电厂、电解槽、泵、甲酸甲酯储存罐、氧气储存罐和氢气储存罐;吸收池与燃气电厂相连,吸收池与分离装置相连,...
杨宁刘振宇康富周云龙
文献传递
一种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能量梯级高效利用系统
本发明是一种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能量梯级高效利用系统,其特点是,利用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汽轮机侧抽汽的过热度能量加热空气,有效减小回热加热器中蒸汽与水的换热温差,不可逆损失降低,加热后的空气一部分给锅炉提供足够氧气进入炉膛参...
周云龙杨美杨金福王迪杨吉昊张文府韩佳雨包佳鑫刘起超王健米列东冷爽韩延炎朱跃然刘烨
文献传递
气液旋流分离器排气管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FLUENT提供的RSM模型和DPM模型对采用扩散锥形排气管的切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和液滴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锥角在0~20°范围内,随着锥角的不断增大,压降小幅度减小,当达到临界角度时压降略高于传统型排气管压降,但分离效率提高了9.2%,因此扩散锥形排气管应用到切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既可以保持压降基本不变又能提高分离效率.
周云龙米列东杨美
关键词:气液旋流分离器数值模拟排气管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