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秀红

作品数:85 被引量:286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3篇大豆
  • 19篇选育
  • 16篇高油
  • 16篇高产
  • 15篇大豆新品种
  • 11篇育种
  • 10篇大豆品种
  • 9篇高油大豆
  • 8篇诱变
  • 8篇栽培
  • 7篇性状
  • 7篇农艺
  • 7篇农艺性
  • 7篇农艺性状
  • 6篇品种选育
  • 6篇高油高产
  • 6篇航天搭载
  • 5篇杂交
  • 5篇栽培技术
  • 5篇种质

机构

  • 83篇黑龙江省农业...
  • 8篇佳木斯市种子...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桦南县种子管...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国家大豆工程...
  • 2篇黑龙江省农垦...
  • 2篇双鸭山市种子...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黑龙江农业职...
  • 1篇黑龙江农垦总...
  • 1篇黑龙江生物科...

作者

  • 85篇吴秀红
  • 70篇王志新
  • 69篇郭泰
  • 65篇郑伟
  • 48篇刘忠堂
  • 33篇李灿东
  • 24篇胡喜平
  • 21篇张振宇
  • 13篇齐宁
  • 12篇张荣昌
  • 10篇郭美玲
  • 9篇张茂明
  • 8篇吕秀珍
  • 5篇郑天琪
  • 5篇刘玉红
  • 4篇王成
  • 4篇陈德祥
  • 4篇韩世峰
  • 3篇丁俊杰
  • 3篇王洪武

传媒

  • 17篇黑龙江农业科...
  • 13篇中国种业
  • 12篇大豆科学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13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扁茎大豆材料的利用与新品种创新被引量:8
2009年
为了改造与利用扁茎大豆材料,挖掘与转化有益基因,改良与创新品种,此研究以当地主要推广品种为核心亲本,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为改良亲本,连续进行杂交改良,充分利用杂交育种后代基因重组、累加与互补及突变等遗传效应,通过正确识别与确定扁茎大豆后代选择个体目标与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合丰51、53号两个新品种和一批优良品系。概述了扁茎大豆材料改造与利用及创新品种的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育种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梯级杂交、定向选择与连续改良是改造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的有效方法。
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德祥刘忠堂
关键词:扁茎大豆
早熟高产抗病耐密大豆合丰51号选育被引量:6
2012年
大豆优良品种合丰51号是利用当地主栽品种为核心亲本、用改良的扁茎大豆中间材料为改良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扁茎大豆作为大豆的一种突变体,是大豆育种过程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遗传资源材料,该性状由隐性基因(f)所控制,同时又有少数修饰基因起作用。扁茎大豆优点是顶端花序轴长、顶端及每节花数与荚数多、叶片数目多,属特殊株型材料,其缺点是秆软、不抗倒伏和百粒重小。
王志新郭泰吴秀红郑伟李灿东张振宇刘忠堂张茂明
关键词:扁茎大豆杂交选育早熟高产抗病主栽品种
早熟优质、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合丰51号选育与推广
郭泰胡喜平王志新吴秀红何艳琴郑伟郭健王丽波李岩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一是优选亲本与创新种质资源。主要是引入与筛选含有目标性状的亲本和创新种质材料;二是建立选择与创新群体。主要是配制杂交组合,南繁北育创建选择与创新群体;三是决选品系,创新品种。在连续选择的基础上决选合丰5...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目前主要的大豆栽培技术之一,其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6%-22%,但现在与该栽培技术配套的半矮秆大豆品种还很少。利用美国矮秆晚熟大豆品种Hobbit与当地早熟大豆品种配制2个单交组合、2个回交组合,通过对各组合后代半矮秆大豆早熟性和矮生性研究,认为改良美国矮秆基因最佳组配方式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当地早熟品种,其次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利用美国矮秆基因可以选育出适宜当地的半矮秆大豆新品种。
胡喜平赵海红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
关键词:大豆半矮秆育种株高熟期
大豆航天搭载与^(60)Co-γ辐射复合诱变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探索大豆人工诱变育种新途径,提高大豆诱变育种效果,以大豆合丰50为试验材料,利用航天搭载与60Co-γ辐射的复合诱变处理,对M22个株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体株高分别为(90.47±6.56)cm和(95.26±6.13)cm、主茎节数分别为(18.2±1.34)个和(16.77±1.38)个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底荚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与对照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M22个株系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率分别为:9.3%、6.9%、2.3%、4.6%、9.3%和9.4%、7.5%、3.8%、5.6%、3.8%,其中正向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49.4%、33.1%、12.5%、51.1%、49.6%和19.8%、24.8%、50.0%、32.2%、47.6%,通过群体变异和后代变异率以及正向变异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航天搭载与60 Co-γ辐射的复合处理可以为大豆新品种选育所利用。
吕爽郑伟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张振宇刘忠堂张茂明刘玉红韩世峰
关键词:大豆复合诱变农艺性状
抗大豆灰斑病新种质的筛选与抗源利用
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方法对224份供试材料,在生理小种水平上进行了抗性鉴定,并对99~01年黑龙江省各大豆育种单位的211份大豆新品系进行混合菌种接种鉴定,筛选出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多抗资源及同时抗优势和强毒力生理小...
吴秀红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新种质
文献传递
大豆叶面施氮对‘合农64’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应用效果,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农6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普遍在B3处理达到最高值;A1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叶绿素含量及无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A3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在A1B3处理组合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值为49.30;在A3B3处理组合下籽粒干物重最高,为26.08 g。因此,就‘合农64’这一品种而言,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如果在A1B3和A3B3都进行处理,产量结果可能会更高。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吴秀红李志民栾奕娜
关键词: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
大豆抗灰斑病菌多个生理小种资源的筛选被引量:4
2003年
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方法对 2 2 4份供试材料 ,在生理小种水平上进行了抗性鉴定 ,筛选出抗 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多抗资源 4 7份 ,占供试材料的 2 0 98% ,其中东北农业大学的材料最多 ,比例达 4 6 81% ;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有 5份 ,占多抗材料的 10 6 4 %。供试材料中 ,有抗单个小种和抗多个甚至全部生理小种的品种 ,表明在现行大豆品种资源中 ,具有较丰富的专化抗性资源和广谱性的抗源。
吴秀红
关键词:大豆生理小种抗源
大豆耐旱选择群体基因型分析与株高QTL定位被引量:3
2011年
以红丰11为轮回亲本、Clark为供体亲本构建回交群体进行耐旱性鉴定,并对获得的选择群体进行全基因组SSR标记扫描,计算供体基因型导入频率,同时利用卡方测验检测偏分离SSR位点,对株高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卡方测验检测到11个SSR偏分离位点(超导入)分布于8条连锁群;株高共定位8个QTL位点分布于A1、C2、E、F、L、M和O连锁群。在C2连锁群的Satt305位点,耐旱供体等位基因显著性检测和株高QTL位点具有一致性;在E连锁群的Sat_136位点,F连锁群的Satt586和GMRUBP位点,L连锁群的Satt156位点,M连锁群的GMSL514位点均与有一致性,这些位点可能是控制大豆耐旱性的重要位点。
李灿东蒋洪蔚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耐旱性株高QTL分析
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分析了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大小及其来源,为今后大豆杂交种亲本选配及后代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经过初次测产、一次测产表现优良的20份杂交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农艺性状调查及测产分析,研究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及来源。结果表明,参试的20份杂交大豆组合中比高产对照黑农38号增产的组合19个,增产幅度为2.39%~61.33%,其中增产15%以上的组合11个,占参试组合的55%;增产2.39%~14.76%的组合8个,占参试组合的40%;减产组合1个(-11.4%),占参试组合的5%。不同产量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大豆杂交种在三粒荚数、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枝数等产量性状上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分析表明,大豆杂交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可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三粒荚数、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等产量性状。
王志新郭泰赵丽梅吴秀红彭宝郑伟李灿东刘忠堂韩世峰
关键词: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