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杭源
- 作品数:78 被引量:30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血地寄防应用性科研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感染者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 2009年
- 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HBV基因型检测,比较CHB患者B、C基因型之问HBV特异性CTL及非特异性CTL的差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 顾锡炳蒋祥虎蒋跃明王栋华忠吴杭源陈浩坤徐月琴陆忠华
- 关键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基因型感染者特异性CTL基因型检测
-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a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恩替卡韦600 mg/d口服;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随访2 a。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病毒学、Child-Pugh计分等改变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治疗2 a后,观察组70%(21/30)、对照组46%(13/28)患者病情缓解稳定,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P<0.05);治疗组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12周、26周、52周、104周分别有70%(21/30)、80%(24/30)、83%(25/30)、83%(25/30)在检测水平以下(<500 copies/mL),对照组患者HBV DNA水平没有显著下降,均可检测出。治疗组Child-Pugh计分由治疗前(10.4±0.8)分降至(5.8±0.6)分,对照组由治疗前(10.3±0.9)分降至(8.6±0.7)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04周治疗组病死率13%(4/30),对照组32%(9/2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伴有病毒复制的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并且安全性好。
- 吴杭源周秀琳
- 关键词: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恩替卡韦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与HBV基因型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方法80例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B基因型和C基因型各40例),HBV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观察1年后的疗效及其与HBV基因型、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HBVDNA转阴:B基因型感染者40例(100%),C基因型感染者治疗至9、10个月时各有1例发生YMDD变异加阿德福韦酯治疗,其余38例中HBVDNA转阴26例(68.42%),HBVDNA转阴率C基因型感染者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x^2=14.91,P〈0.01,HBeAg转阴:B基因型感染者18例(45%),多于c基因型感染者(7例,18.42%)x^2=6.32,P〈0.05,外周血HBV特异性CTL水平:治疗前,B基因型感染者(0.33±0.03)%,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0.11±0.02)%],t=8.12,P〈0.001,治疗后1年:B基因型感染者0.44±0.04%,高于治疗前,t=4.01,P〈0.001,也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治疗后1年[(0.23±0.03)%],t=5.63,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B基因型感染者38例(95%),多于C基因型感染者[(28例,73.68)%]x^2=6.79,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基因型感染者的疗效差于B基因型感染者,其机制可能与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水平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有关。
- 王栋顾锡炳朱银芳杨小娟蒋祥虎黄利华邱源旺吴杭源俞萍
- 关键词:拉米夫定肝硬化
- 替比夫定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被引量:1
- 2009年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是两大重点。本院采用替比夫定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吴杭源邱源旺孙彤俞萍
- 关键词:肝纤维化药物治疗复方鳖甲软肝片
- 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所有5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患均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 g,每周一次。A组30例疗程24周,B组29例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4周时,B组抗病毒效果以及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均优于A组。结论: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时间,能明显提高抗病毒能力及抗纤维化能力。
- 俞萍周红燕吴杭源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抗纤维化
- 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单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各30例,分别设为A、B和C组,分别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lightcycle基因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总胆红素水平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4.725、3.292、3.012;A组与C组比较t=4568、3.126、3.217,P均〈0.05);A组HBV DNA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6,P〈0.05)。A组外周血IFN-γ、TFN-α表达水平较B组、C组增加,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2、3.413,P均〈Q05)。A组外周血IL-4、IL-13表达水平高于B组,低于C组,但与B组和C组之间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0.721、0.452、A组与C组比较t=0.625、0.632,P均〉0.05)。结论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Th1类细胞因子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邱源旺黄利华吴鹏飞华海涌牛雪花吴杭源朱宏英杨小娟姚上志李燚光
-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TH1/TH2类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
-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NAFLD患者55例为治疗组,予控制饮食加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24周;选择同期50例NAFLD患者为对照组,仅予控制饮食。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肝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TC、TG、体质量指数(BMI)及肝功能AL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及ALT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有效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及脂质代谢,提高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
- 吴杭源尤德宏华忠丁虹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脂联素
- 肝性脑病患者预后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各种严重肝病导致的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神经系统调节紊乱,从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特征,如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认知、运动功能改变等,甚至发生昏迷,具有预后差、致死率高的特点[1],有研究显示我国HE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2.97%[2],是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3]。
- 周秀琳吴杭源
- 关键词:肝性脑病ENCEPHALOPATHY机体代谢紊乱预后差肝功能分级
- 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治疗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苦参素联合治疗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 1.6mg皮下注射2次/w,苦参素600mg静脉滴注1次/d,3个月后改为苦参素200mg 3次/d口服,疗程6个月。对照组第1个月予以甘利欣150mg+5%葡萄糖或0.9%盐水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5%葡萄糖或0.9%盐水250ml静点,1次/d,此后改为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药物一般护肝。随访3个月。结果: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为98.3%、时照组为86.7%。两组结果显著差异(P<0.01);随访结束3个月时:治疗组96.7%、对照组83.3%,两组结果显著差异(P<0.01)。HCV RNA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转阴率16.7%、对照组6.71%;随访3个月结束时:治疗组转阴率25%、对照组10%,两组结果显著差异(P<0.01)。结论:胸腺肽α1、苦参素联合治疗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相时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抗病毒治疗。
- 徐淑凡朱银芳华忠吴杭源黄健中
- 关键词:胸腺肽Α1苦参素
- 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单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各30例,分别设为A、B和C组,分别采用日立...
- 邱源旺李燚光黄利华吴鹏飞华海涌牛雪花吴杭源朱宏英扬小娟姚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