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文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饮片
  • 2篇挥发油
  • 1篇多次给药
  • 1篇饮片炮制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天麻
  • 1篇中药
  • 1篇小鼠
  • 1篇糊精
  • 1篇环糊精
  • 1篇给药
  • 1篇肝毒
  • 1篇肝毒性
  • 1篇Β-环糊精
  • 1篇柏子仁

机构

  • 5篇山东省中医药...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日照市中医医...
  • 1篇山东省军区

作者

  • 5篇吴晓文
  • 2篇李晓宇
  • 2篇孙蓉
  • 1篇孙丹丹
  • 1篇王亮
  • 1篇张甜甜
  • 1篇周倩
  • 1篇孙立立
  • 1篇郭威
  • 1篇杨倩
  • 1篇闫雪生
  • 1篇黄伟
  • 1篇李岩
  • 1篇王爱萍

传媒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菊葛天麻颗粒挥发油的包结及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确定菊葛天麻颗粒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结工艺,分析测定包合物。方法以包结率和收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L9(34)试验,优选包结条件;以X射线衍射法,对挥发油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与β-环糊精用量比为1∶10,包结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3h,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最佳包结条件,形成β-环糊精包合物。结论按实验确定的挥发油包结方法,可成功的将挥发油包结起来。
吴晓文李岩闫雪生孙丹丹
关键词: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
醋艾叶饮片炮制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优选醋艾叶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外观性状和总黄酮含有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醋艾叶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醋艾叶最佳炮制工艺为取净艾叶适量,加入15%的醋(每100 g艾叶加醋15 g),加入前与适量水混匀,淋入净艾叶中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220℃(锅底温度)炒制28 min。结论确定的醋艾叶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制备出优质稳定的醋艾叶饮片,并可达到降低毒性的炮制目的。
张甜甜周倩吴晓文孙立立
关键词:正交试验
基于中药传统用法的毒性Q-Marker发现:以吴茱萸为例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基于中药传统用法的科学解析,以吴茱萸为例,建立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辨识技术。方法以吴茱萸水煎时"久煎"和"汤洗"的传统用法的文献研究为切入点,运用指纹图谱和质谱技术对吴茱萸水煎液的成分进行表征,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生长抑制率、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对吴茱萸水煎液的体外肝毒性进行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谱-毒"相关分析。结果吴茱萸水煎液的肝毒性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谱-毒"关联分析发现,大极性成分可能是吴茱萸水煎液中的肝毒性Q-Marker,通过液质联用解析为咖啡酰葡萄糖酸异构体,揭示了吴茱萸"久煎"和"汤洗"的科学内涵,建立了基于吴茱萸传统用法的肝毒性Q-Marker辨识技术。结论中药传统用法的科学解析作为中药毒性Q-Marker辨识的切入点具有可行性。
王亮窦立雯郭威李晓宇杨倩吴晓文孙蓉
关键词:指纹图谱
22省市柏子仁饮片应用现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柏子仁及炮制品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通讯和实地考查结合方式,对国内22个省市的48家医院、药店调查。结果:柏子仁临床应用较混乱,多数单位生品、制品应用不分;除中成药生产外,无柏子仁霜应用。结论:柏子仁应用品种与实际规定差异较大,应引起重视。
吴晓文王爱萍
关键词:柏子仁
吴茱萸挥发油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吴茱萸挥发油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程度与氧化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小鼠按照吴茱萸挥发油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25、1.0、0.25 m L·kg-1,连续给药7天,每天灌胃给药1次,7天后检测血和肝组织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吴茱萸挥发油可致血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和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升高;血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吴茱萸挥发油多次给药后可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其损伤途径与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有关。
李晓宇吴晓文窦立雯尹利顺黄伟孙蓉
关键词:挥发油肝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