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德军

作品数:164 被引量:413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5篇白蜡
  • 27篇扦插
  • 26篇绒毛白蜡
  • 22篇育苗
  • 22篇基质
  • 16篇嫩枝
  • 16篇接骨
  • 16篇接骨木
  • 13篇嫩枝扦插
  • 13篇耐盐
  • 10篇育种
  • 9篇引物
  • 9篇无性系
  • 9篇苗木
  • 8篇硬枝
  • 8篇硬枝扦插
  • 8篇容器苗
  • 8篇种质
  • 8篇果实
  • 7篇种质资源

机构

  • 164篇山东省林业科...
  • 24篇山东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山东博华高效...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济南市市中区...
  • 3篇山东省林木种...
  • 3篇山东华博基因...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临沂市林业科...
  • 2篇齐鲁师范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江苏农牧科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无棣县林业局
  • 1篇平阴县林业局
  • 1篇威海市环翠区...
  • 1篇山东省调水工...

作者

  • 164篇吴德军
  • 79篇燕丽萍
  • 66篇任飞
  • 62篇王因花
  • 57篇刘翠兰
  • 43篇姚俊修
  • 42篇王开芳
  • 41篇李庆华
  • 38篇李善文
  • 25篇臧真荣
  • 20篇李丽
  • 15篇胡丁猛
  • 14篇刘元铅
  • 12篇王翠香
  • 10篇董玉峰
  • 10篇李庆国
  • 10篇李自成
  • 10篇王斐
  • 8篇邢世岩
  • 8篇梁燕

传媒

  • 34篇山东林业科技
  • 14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山东农业科学
  • 10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园艺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2篇中国林学会林...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种子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林业科技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Journa...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13篇2021
  • 17篇2020
  • 26篇2019
  • 12篇2018
  • 13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威海市里口山不同烧死木清理方式对人工促进植被天然更新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威海市里口山林火迹地为例,对该地区林火迹地不同烧死木清理方式下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分析火干扰后群落乔木树种变化情况、火干扰对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的影响、火干扰后灌草群落植被恢复及物种多样性。其结果表明,在重度过火区域,与烧死木伐处搬走和不清理相比,对烧死木进行伐倒截断处理乔木群体密度分别提高63.6%和38.5%以上,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在直播造林前,采取烧死木伐倒截断处理方式比烧死木伐处搬走和不清理措施,刺槐平均存活率分别提高20%和8.5%,臭椿平均存活率分别提高4%和3.3%;直播造林初期(前3年),臭椿在烧死木伐倒截断处理下的树高、根径生长效果最好,而刺槐在烧死木不清理处理下树高、根径生长效果最好。在火烧迹地天然更新初期,定株措施有利于自然萌发主要乔木树种麻栎、刺槐、臭椿的生长,且定株2次的生长效果最好。
囤兴建李锡杰许景伟李士美胡丁猛吴德军韩景张广峰王月海韩友吉
关键词:植被恢复
干旱瘠薄山地侧柏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研究了侧柏不同育苗时间对苗木高生长的影响、不同材料的育苗容器对造林损失率的影响、侧柏容器苗与裸根苗在瘠薄山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土质、纸质、塑料3种材料的容器中,以塑料容器苗造林时损失率最低,效果最好。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60%左右。
邹美丽王芳马朝纲王翠香吴德军
关键词:侧柏容器苗瘠薄山地造林成活率
一种与竹子耐寒性相关的SSR分子标记、SSR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竹子耐寒性相关的SSR分子标记、SSR引物及其应用,属于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转录组测序结果,进一步筛选ICE1‑CBF‑COR通路相关基因,在相关通路里找到了与抗寒标记相关的38条unig...
姚俊修吴德军李善文任飞李庆华
西洋接骨木转录组SSR挖掘及荧光标记开发被引量:6
2019年
转录组SSR引物的开发为接骨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丰富的遗传标记。以一株成年西洋接骨木的果实为实验材料,提取RNA后,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获得西洋接骨木转录组数据,共得到西洋接骨木转录组的257975条Unigene,检测到64148个SSR位点,分布于51336条Unigene,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4.87%(SSR位点数与总的Unigene数的比值),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类型,占总SSR的51.13%。其次是二、三核苷酸重复,分别占总SSR的38.63%和9.11%。A/T和AG/CT是单核酸和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通过试验优化获得最优的两步荧光引物PCR扩增体系。加M13接头PCR扩增体系:10μL PCR体系中含DNA原液1μL,2×Mix 5μL,10μM引物各0.1μL,灭菌超纯水3.8μL;荧光引物PCR扩增体系:20μL PCR体系中含第一步扩增产物DNA原液2μL,2×Mix 10μL,10μM M13接头及反向引物各0.15μL,灭菌超纯水7.7μL。利用已筛选的100对荧光SSR引物对8个不同种接骨木个体进行SSR扩增,80对可扩增出条带,有效扩增率为80%,25对可成功扩增出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31.25%,从25对具有多态性引物中选择14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不同种接骨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4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出67个等位基因(Na),每位点3~7个,平均等位基因4.786个;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1.684~6.09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413个,观测杂合度(Ho)及期望杂合度(He)分别在0~0.875和0.406~0.836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313、0.66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736~1.862之间,平均1.310。不同种接骨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5对具有多态性荧光SSR标记开发可为接骨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杂种优势预测等提供理论基础。
姚俊修李善文李善文李庆华任飞李庆华燕丽萍
关键词:转录组SSR荧光标记
沂源县砂石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林草等生态植被具有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功能,具有改良土壤、控制土壤侵蚀的功能。通过沙石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观测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邹美丽王芳耿存启吴德军李庆国
关键词:不同植被水土流失
盐胁迫下白蜡无性系苗期的耐盐性综合评价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9个白蜡无性系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探究白蜡无性系的耐盐能力,选育优良耐盐林木品种,利用生物措施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白蜡无性系扦插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对9个无性系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0、2、4、6、8 g/L)的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盐胁迫下,各无性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并且随着NaCl质量浓度增大,无性系的生长指标(苗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累积)都呈现下降的趋势,无性系YL的下降幅度最为平缓;9个无性系中的叶绿素含量也随着盐质量浓度升高而下降,YL与其他无性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胁迫导致无性系体内细胞膜透性与MDA含量增大,但在同一盐质量浓度时,无性系YL与Y3低于其他无性系;当盐胁迫逐步增大时,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因无性系品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在YL、L5、QB、L2、Y3无性系中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在其余4种无性系中呈现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盐质量浓度为6 g/L的处理中;SOD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无性系YL酶活性最高,与其他无性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白蜡无性系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盐能力大小依次为YL、Y3、L5、QB、JJ、JN11、HX、L2、J10,试验结果为白蜡耐盐无性系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育种材料。
闫文华吴德军燕丽萍王因花任飞燕琳刘婕于林霖
关键词:白蜡无性系盐胁迫耐盐性
不同品种与不同嫁接方法对元宝枫成活率的影响
2022年
为了研究元宝枫无性系嫁接繁育的最佳方法,在沂源和菏泽两地进行了相同品种不同嫁接方法与不同品种相同嫁接方法的嫁接试验,选择不同年龄砧木,采用芽接、双舌接、插皮接3种嫁接方法方法,筛选出最优嫁接方法,随后确定该方法对不同品种的元宝枫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5~8年生大树还是1~2年小树为砧木嫁接,插皮接成活率都远高于芽接和双舌接,成活率分别达到91.56%和82.67%。(2)不同优树品种之间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差异,最高成活率为86.67%,最低成活率为36.67%。元宝枫春季嫁接插皮法繁育苗木成活率最高,可推广应用。
权志珣仲伟国梁燕王因花王开芳王开芳燕丽萍
关键词:元宝枫嫁接优树成活率
黑杨派无性系的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
对黑杨派(Section Aigeiros)13个无性系试验林材料进行了11个性状的遗传分析及选择。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测表明,11个性状中有8个性状元性系间差异显著,其遗传力在0.571-0.884,说明黑杨派无性系多...
李善文吴德军乔玉玲姜岳忠王桂岩刘幸红
关键词:黑杨派无性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绒毛白蜡FvCAMTA1互作蛋白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绒毛白蜡是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挖掘绒毛白蜡的耐盐潜力,对推动黄河流域盐碱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CAMTA是植物抗逆胁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转录激活因子,但绒毛白蜡盐胁迫信号途径中包括FvCAMTA1在内的大部分关键基因,尚未被克隆与鉴定,与FvCAMTA1发生互作的蛋白也不清楚,严重阻碍绒毛白蜡抗盐分子机理研究的瓶颈。本研究挖掘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的互作蛋白,为解析其抗盐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其互作蛋白进行探究,提取绒毛白蜡‘盐蜡’新品种幼苗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ds cDNA,依据FvCAMTA1基因的CDS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出FvCAMTA1基因的编码序列(约2700 bp),构建重组诱饵载体pGBKT7-FvCAMTA1转化酵母菌株Y2HGold,并在缺陷型培养基上检测诱饵载体的毒性与自激活活性,筛选与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互作的猎物蛋白,对部分互作蛋白进行了回补验证,并对互作的猎物蛋白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受盐诱导的绒毛白蜡全株幼苗的cDNA酵母双杂交文库,文库滴度为4.58×10^(9)CFU·mL^(-1),插入片段长度为250~2000 bp,重组率为100%。经检测诱饵载体无法自我激活也无毒性,所筛选的猎物蛋白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共转验证,分离得到相互作用的46个阳性克隆。GO注释显示互作蛋白参与生物过程有11种,分子功能7种,细胞组分12种。研究结果补充和完善了FvCAMTA1的信号传递途径,为进一步研究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及其共生互作蛋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结论】成功构建了绒毛白蜡酵母双杂交文库,为鉴定FvCAMTA1的互作蛋白并解析抗盐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燕丽萍吴德军王因花李丽任飞高铖铖
关键词:绒毛白蜡酵母双杂交
毛梾优树选择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以山东省毛梾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初步选出候选优树45株。以选择油用毛梾为目标,根据毛梾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了受年龄影响较小、相对稳定的性状作为选优性状,包括单序果数、结果枝率、果实百粒干质量、果实含油率、种子百粒质量、冠高比、冠形指数、果实成熟一致性和抗病虫害能力9个性状。利用这些性状的均值、标准差和极差建立毛梾优树综合评分法,从候选优树中选出毛梾优树21株。建立的综合评分法为毛梾优树选择提供了科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选优效果。
李善文吴德军梁栋王开芳王翠香任飞
关键词:毛梾优树选择综合评分法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