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华
- 作品数:44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4~2006年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实验组为术后复发转移者共46例,对照组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K、FAK、ER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结果:ERK、FAK在实验组中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ER在实验组中表达率较对照组低(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AK、ERK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增高;ER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降低。结论: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明显激活;ERK、FAK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ER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ERK、FAK、ER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 韦录吴向华刘金录桂小龙洪士开
- 关键词:ERKFAK乳腺癌复发转移
- 猪门脉高压脾肝分流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2012年
- 目的观察小型猪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建立远端脾静脉-肝总动脉分流术(脾肝分流术)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影响。方法15头动物模型建立脾肝分流术,肝外门脉分割成胃睥静脉区和肠系膜上下静脉区,各自独立不相通。实验猪术后饲养30d。结果(1)脾肝分流术后门脉主干压为(23.49±1.10)emH20(1cmH20=0.098kPa),术后30d为(21.53±1.26)cmH,O(P〉0.05);脾静脉压为(35.45±2.88)cmH20,术后30d为(23.09±1.36)cmH20(P〈0.05);压力差为(17.90±3.31)cmH20,术后30d为(9.55±1.32)cmH20(P〈0.05)。(2)胃脾区静脉血经脾肝分流通道入肝,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肝染色良好。结论脾肝分流术后肝外门脉血流通道发生了变更,但门脉血流动力学整体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机制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压力差是维护这种新平衡机制的原动力。
- 廖清华林伟箭田磊吴向华张海添黄理哲
-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门脉血流动力学
- 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分析(附6例报告)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4月期间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6例,其中女5例,男1例,年龄17~31岁(平均21.8岁)。肿瘤最大径6.6~13.0cm(平均8.2cm),胰头部2例,体尾部4例;腹部B超、CT诊断胰腺囊实性占位4例,实质性占位2例,均获完整切除和病理诊断。行开腹手术5例,其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加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加脾切除术1例。结论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以青年女性多见,肿瘤边界清、体积大。腹部B超、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根据肿瘤部位确定胰腺切除范围,手术切除率高,对体尾部肿瘤可试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 解乃昌李绍森吴向华
- 关键词:胰腺
- 应用PDCA循环实施多学科联合诊治的实践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深化多学科联合诊治(MDT)管理,达到有效的监督、考核及持续总结改进的目的,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完成MDT实施的分析与计划,继而进行具体的准备与实施行动,拓展全流程管理,提高监督检查阶段的管理力度,进行持续改进与总结并进入新的PDCA循环。医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了MDT管理的领导力和MDT团队的执行力,实现了MDT管理的创新性、有效性以及持续性,可为各医院进一步推动MDT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 欧秋琦杨曦尚丽明吴向华苏鹏梁振彰
- 关键词:PDCA循环MDTSWOT
- 复发转移乳腺癌中FAK、Ezrin、Paxillin、Integrinβ3表达的意义及其与ERK/MAPK通路关系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的激活情况以及FAK、Ezrin、Paxillin、Integrinβ3表达的意义及其与ERK/MAPK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收集1994~2006年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分两组:实验组为术后复发转移者共46例,对照组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RK、FAK、Ezrin、Integrinβ3、Paxillin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结果:ERK、FAK、Ezrin、Integrinβ3在实验组中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实验组中ERK的表达分别与FAK、Ezrin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RK、FAK、Ezrin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明显激活;Ezrin、FAK协同作用激活ERK/MAPK通路。FAK、Ezrin、Integrinβ3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 吴向华陆云飞
- 关键词:乳腺癌复发转移FAKPAXILLINEZRIN核酸原位杂交
- 沉默ERK5对胃癌SGC-7901、BGC-82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沉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5,ERK5)对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株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ERK5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短发荚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ERK5的表达。CCK-8法检测ERK5沉默后胃癌细胞的生长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结果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AGS、HGC-27中ERK5 mRNA均呈高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96±0.501、1.865±0.185、1.793±0.137和1.530±0.093(P<0.05)。ERK5-shRNA有效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ERK5的表达水平,沉默效率分别为(74.4±1.5)%和(69.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ERK5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P<0.05),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沉默ERK5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的生长侵袭,促进细胞凋亡,ERK5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庞森吴向华李贵彬陈俊黄精乐
- 关键词:胃癌靶向治疗SGC-7901细胞BGC-823细胞
- CDCA4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CDCA4(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4,HEPP/SEI-3/TRIP-Br3)是属SEI家族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其可通过调节靶基因如p53、E2F、JUN等的转录活性而在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等多种细胞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对CDCA4结构、功能的研究虽已逐步展开,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本文对CDCA4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吴向华徐钰驹
- 关键词:TRIP转录活性细胞分化ASSOCIATED结合域造血祖细胞
- PG-SGA评分与胃癌患者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患者病理分期、血浆白蛋白、年龄、脉管浸润、肿瘤大小、BMI与胃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的相关性。探讨胃癌患者病理分期对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法,纳入我院自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接受外科手术的248例胃癌患者,入院24小时运用PG-SGA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状态评估,并测定患者白蛋白(Alb)、身体质量指数(BMI),并收集患者的病理报告内容。结果: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在患者脉管浸润、病理分期、年龄、白蛋白、肿瘤大小、BMI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筛查出来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1、BMI是胃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BMI越高,营养不良风险程度越低。2、血浆白蛋白是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浆白蛋白越高,营养不良风险程度越低。3、年龄越高出现的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越高。4、病理分期是营养不良风险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理分期越高出现的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越高。5、脉管浸润、肿瘤大小不是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1、血浆白蛋白、BMI是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2、年龄是胃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3、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越高,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越严重,病理分期是营养不良风险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昌利吴向华张江涛黄道来陈俊强贾葵陆利生张勇胜王献满
- 关键词:胃癌BMI病理分期
- Trk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Trk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4~2006年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收集同期接受手术的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增生症共30例。分3组:实验组为术后复发转移者共46例,对照组1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对照组2为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增生症共30例。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rkC在3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TrkC的表达率均较对照组1、2高(P<0.05);TNM分期越差,肿瘤越大,TrkC表达越强(均P<0.05)。结论 TrkC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TrkC是评估乳腺癌术后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 吴向华陆云飞
- 关键词:TRKC乳腺癌
- 胃肠道间质瘤KIT、PDGFRA和DOG1基因突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相关基因KIT、PDGFRA和DOG1突变的情况,探讨其在胃肠道间质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组织标本.针对KIT、PDGFRA和DOG1 3个基因的外显子片段进行引物设计,扩增并测序,分析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10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发现KIT基因突变75例,PDGFRA基因突变16例,未检测出DOG1基因突变,5年生存率为58.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根治性手术切除、细胞学类型、侵犯周围组织、平滑肌受侵犯、核分裂象数目、KIT基因第11外显子缺失性突变和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根治性手术切除、侵犯周围组织、核分裂象数目、KIT基因第11外显子缺失性突变和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KIT基因突变与PDGFRA的基因突变不会相互重叠。DOG1蛋白高表达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机制与DOG1基因突变无关。相关基因突变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
- 李杰华张海添陈之白吴向华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基因突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