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海马和mPFC参与联合运动学习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2017年
- 联合运动学习是个体为适应环境通过联合学习而获得的条件化运动行为。联合学习需要两个刺激事件以一定的时间关系重复发生,并最终导致刺激在脑内形成关联[1-4]。联合运动学习对于个体的自我防御、生存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其调节的回路机制知之甚少。
- 陆地王晓姚娟吴广延李轩隋建峰吴冰
- 关键词:MPFC海马适应环境
- 医学机能实验课互动式教学探讨被引量:6
- 2011年
- 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学实验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医学机能实验课进行尝试性改革。对机能实验课采取互动式教学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案予以阐述。
- 吴冰隋建峰
- 关键词:教学方法
- 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被引量:4
- 2013年
- 阐述了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实验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通过总结以往实验教学的经验,对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实验课的课时设置、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医学院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
- 吴冰马煜峰凌冠华刘峰隋建峰袁蕾罗刚
-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验教学
- SAM-P8小鼠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的获得及其PFC-ERP变化
- 2017年
-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P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trace eyeblink conditioning,TEBC)的获得及其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为SAM-P8组(n=11)与对照小鼠SAM-R1(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resistant/1,SAM-R1)组(n=11);对2组小鼠进行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与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配对的经典TEBC训练,其中CS为250 ms、3 k Hz、85 d B的纯音,US为强度为3 Psi、持续时间100 ms的束状氧气对动物角膜进行给气。观察2组动物的经典TEBC的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习得及其PFC-ERP的变化。结果:行为学结果方面,SAM-P8可以获得有限的经典TEBC(CS:250ms 85 d B的纯音),SAM-R1的条件反应发生率(incidence rate of conditioned response,CR%)明显高于SAM-P8(P<0.05)。PFCERP结果方面:在CR期,无论是峰峰幅度和峰潜伏期未见SAM-P8与SAM-R1 2组间有明显差别,且2组组内训练各期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R前期,SAM-P8的PFC-ERP的峰峰幅度显著低于SAM-R1(P<0.01),SAM-R1行为习得中期PFC-ERP的峰峰幅度明显高于其行为习得早期(P<0.05),但SAM-P8未见此显著变化。结论:SAM-P8小鼠对经典TEBC的学习能力有损伤但并不完全;在TEBC建立过程中,SAM-P8小鼠其前额叶的参与程度低于SAM-R1小鼠,PFC可能更多参与TEBC的中期获得过程,但这一时间特征对于SAM-P8似乎并不明显。
- 杨艺姚娟李轩吴广延吴冰刘树雷隋建峰
- 关键词:前额叶事件相关电位
- 小脑在高级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近200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小脑只具有运动调节功能。的确.在种系发生上,小脑的发展与前庭结构及运动调节密切相关,对动物的运动和生存至关重要,因此,作为皮层下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小脑在协调配合大脑皮层完成运动和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除此而外.小脑尚具有运动学习功能,但小脑的运动学习只是一种反射性学习.
- 隋建峰吴冰
- 关键词:小脑记忆
- CS-US非配对刺激易化豚鼠经典瞬目条件反射的建立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豚鼠经典瞬目条件反射(eyeblink conditioning,EBC)中,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与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先期的非配对训练对后续的CS-US配对训练结果是否存在易化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96只(4~5月龄,体质量500~550 g)健康雄性英国种白化豚鼠,以内侧前额叶或海马的微电流刺激作为中枢CS(m PFC CS或Hip.CS),以纯音刺激作为外周CS(Tone CS),以角膜吹气作为US,对实验组(8组,每组4只动物)和对照组(8组,每组8只动物)进行延迟性瞬目条件反射(delay EBC,DEBC)和痕迹性瞬目条件反射(trace EBC,TEBC)行为训练。其中实验组首先接受1周的非配对训练,包括中枢CS(m PFC CS或Hip.CS)及外周听觉CS(Tone CS)分别与角膜吹气的非配对训练,然后转换CS类型并进行与角膜吹气的配对训练,对照组直接接受中枢或外周CS与角膜吹气配对训练。结果在Tone CS与m PFC CS转换的情况下,无论对于DEBC还是TEBC模式,各实验组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s,CR)的习得速率均快于对照组(P<0.05)。在Tone CS与Hip.CS转换的情况下,只有在TEBC模式下实验组的CR习得速率快于对照组(P<0.01);而在DEBC模式下,实验组习得CR的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先期的CS、US的非配对刺激对于后续EBC建立具有易化效应。两类非特异性刺激可能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对于EBC的易化作用。
- 王晓吴广延吴冰杨艺李轩隋建峰姚娟
- 食蟹猴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的建立及习得规律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无创条件下建立食蟹猴的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 DEC)模型的方法并分析其行为习得规律。方法6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实验时利用特制猴椅进行清醒固定,其头部可自由活动,以500 ms、80 dB的纯音作为条件刺激( CS),100 ms、5 psi的束状氧气流刺激角膜作为非条件刺激( US),通过CS、US的反复配对训练其建立DEC,每个训练期120次,每日两个训练期。在此过程中,使用红外线反射探测法记录食蟹猴的眼睑活动,并对条件性眨眼反应( CR)、惊吓反应( SR)数据进行离线分析。结果6只食蟹猴中有4只完成了全部的DEC的训练过程,其中有3只动物成功习得DEC,CR率均值在最后一个训练期达到(64.67±2.00)%,(P<0.01);有1只动物仅在第1个训练期表现出较高的习得率(85.00%),而后每个训练期的CR率都很低,均值仅为18.16%,未能成功建立DEC模型。4只食蟹猴的SR发生率均较低,平均值为5.47%。结论虽然食蟹猴的DEC行为训练易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无创和适当制动的条件下,食蟹猴可以成功建立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
- 李蕊严芳杨颖珊洪传绪陈冠人吴海英田朝阳隋建峰吴冰
- 关键词:食蟹猴
- 860 MHz微波辐射对小鼠场景性条件恐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研究860 MHz微波辐射对小鼠场景性条件恐惧(context conditioned fear)形成和消退的影响.方法 用频率为860 MHz、功率密度分别为380μW/cm2、550μW/cm2的微波辐照小鼠.辐照时间分别设定为30min和2h,因此共分成5组,每组15只动物.在暗箱内用75 V电压电击动物足部的方法 产生与之关联的场景性条件恐惧,而后观察辐照后小鼠在特定时间内出现僵立(Freezing)的时间和次数.结果 足部电击后24h时的僵立时间的值:对照组为(2.13±4.17)s,微波辐照2h的两个组分别为(3.93±6.99)s和(2.47±3.34)s,Nemenyi的检验(P=0.004)结果 :对照组为32.63333,而微波辐照2h的两个组分别为52.46667和39.76667;僵立次数的数值:对照组为(0.73±1.16)次,微波辐照2 h的2个组分别为(0.86±1.41)次和(1.07±1.16)次,Nemenyi检验(P=0.014)结果 :对照组为33.26667,而微波辐照2h的2个组分别为50.76667和40.90000.结论 经过相对较长时间的860MHz微波辐照的小鼠表现为对于特定的场景产生更稳固的恐惧,且难以消退.
- 吴冰胡波隋建峰
- 关键词:微波辐射
- 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教学体会被引量:6
- 2009年
- 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优良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作者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老师讲解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总结本次实验后老师点评四个步骤。
- 张浪千隋建峰赵红梅万子兵张晓燕杨艺姚娟吴冰
-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法
- 光敏STIM1驱动视网膜损伤致应激性抑郁的相关机制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光敏STIM1钙通道激活驱动视网膜细胞死亡致应激性抑郁症发生的情况及颅内视觉相关脑区炎性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球内光敏修饰STIM1病毒感染构建光驱动视网膜损伤小鼠模型。运用HE染色、抑郁行为学评定视网膜病变程度和抑郁发生率;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抑郁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炎性相关因子(IL-6、MIP-1α)及神经细胞损伤标志物S100B、凋亡蛋白Caspase-3、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结果①连续7 d、3 h/d的光照模式下可见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②光敏+组在旷场实验中进入中心区次数、中心区活动路程及运动总路程均显著降低(P<0.05),蔗糖偏好实验中糖水偏好指数显著降低(P<0.01),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01)。旷场实验、蔗糖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4项行为学实验均为抑郁阳性的比例为23.26%。③光敏+组抑郁鼠视皮层、背外侧膝状核IBa-1+细胞密度增多(P<0.05);视皮层中IL-6、MIP-1α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S100B蛋白、Caspase-3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白质区MB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胼胝体(cc)区、扣带回(cg)区MBP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减弱(P<0.0001)。结论成功构建光驱动视网膜损伤致应激性抑郁发生小鼠模型,证实抑郁发生可能与视觉相关脑区炎性环境改变、凋亡发生及白质区脱髓鞘性损伤密切相关。
- 陈欢徐金贺王悦楷尹丹妮吴冰李红丽
- 关键词:视网膜损伤行为学脱髓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