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艺
-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体验经济视阈下的新闻“浸媒体”及发展路径探索
- 2019年
- "浸媒体"是新媒体时代体验经济的典型形态之一,其诞生预示着"体验经济"的强大生命力,且具有平等交流上个性表达、参与互动中的情景体验等特征。作为典型形态"浸媒体"的VR新闻,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性体验、人机交互的定制化满足等特点。"浸媒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促进其完善和成长,应注重技术创新,以深度取胜;提高时效性,进行客观呈现;满足用户需求,培养使用习惯。
- 曹星吕艺
- 关键词:体验经济
- 从人文价值的高度认识“方大曾现象”——写在“寻找方大曾”20周年之际
- 2019年
- 被誉为“中国的罗伯特 卡帕”的方大曾(笔名“小方”),是我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新闻界内的传奇人物。他出生于北京,中法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即以新闻工作为职业,是“卢沟桥事变”战地报道第一人。他与范长江等我国新闻界先驱相识相敬,在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方面显露出过人的才华,但却在1937年9月于当时的抗战前线保定不知所终,时年25岁。他失踪六十多年内,其事迹不为人所知。20年前,时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的冯雪松,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寻找方大曾”工作,近年来小方的事迹才为社会大众所知晓,并形成由国内向国际延展的“方大曾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新闻的“工匠”精神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其深层的人文价值内核,期望从多个方面启发思考,并对当下的新闻工作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
- 吕艺
- 关键词:人文价值
- 试论先秦<<诗经>>理论的内容及其发展
- 吕艺
- 关键词:诗经六艺大雅
- 公信力决定影响力被引量:1
- 2011年
- “楚论”作为党报的大评论,已有多年的实践探索。就新近发表的23篇“楚论”来看,一方面在湖北省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少网络媒体都进行了转发,这说明在国内都有影响了。其形成较大影响的成因,很重要的,就是注重了公信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的。影响力的内核是传达率和接受率。
- 吕艺
- 关键词:公信力网络媒体党报
- “晨”字做文章,会有新天地
- 2010年
- 目前北京有8张都市报,如果表现不出差异性,对晨报不是特别有利。我觉得晨报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晨”字。究竟是什么人会在那么早看报?他们有多少时间?我认为,除了老人,就是公交地铁上的人。如果在他们上班之前能拿到晨报,他们就会在车上看——“晨”就是我们的市场。与网络的“快”相比,对新闻的解释和评论是纸媒的专长,晨报改版后,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 吕艺
- 关键词:天地晨报都市报新闻
- “大数据新闻”的应用与误区被引量:7
- 2015年
- 两年多前,英国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出版了中译本,此后,"大数据"便似乎突然渗透进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面临新技术冲击而亟待全面转型的传媒业似乎发现了"救命稻草",各种新锐或貌似新锐的新闻报道,动辄顶着"大数据"的名号问世。
- 吕艺徐悦理
- 关键词:新闻报道英国人中译本大变革传媒业
- 对业务性失实应有辩证认识——马克思“报刊有机运动”理论当代意义之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新闻必须真实,但失实报道却可谓与生俱来。面对失实报道,监督和监管都是必须的。不过对于业务性失实而言,倘若不能基于全面而辩证的思想方法,既指明其危害性,又认识到其必然性,从而给予适度的包容和宽容,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闻生产的活力,也不利于当下网络时代的新闻繁荣。基于马克思关于"报刊有机运动"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发具有建设性的思考。
- 吕艺
- 关键词:新闻报道
- 网络“标题党”带来的启示被引量:2
- 2013年
- 何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2010级本科生)时下网络信息时常可见耸人听闻的标题,例如《水浒传》是“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八仙过海是“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风流韵事”;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删被描述为“美丽姑娘竟然被火柴烧死的惊天血案”等等。请问,网络“标题党”为何大行其道?这种现象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 何萍吕艺
- 关键词:网络信息标题《卖火柴的小女孩》新闻传播学《水浒传》新闻系
- 论当代报纸视觉传播特点及其价值——基于“静态”图像与“动态”图像的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世界报业进入所谓"现代化时代"的一百多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报纸日渐改变原先主要依赖文字符号传播信息的面貌,越来越注重形象符号的传播作用,从而形成当代报业的"视觉传播"潮流。然而我国的一些报纸在学习借鉴相关经验时,时常停留于对其方式和手段的机械式搬用,缺乏对其内涵和意义的深入认识,因而时常被人诟病为"花哨"或"浅俗",这无疑不利于我国报业的未来发展。本文基于对报纸"静态"图像和电视"动态"图像不同传播特点及社会、文化作用的分析,对报纸的视觉传播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引发更多的相关思考。
- 吕艺
- 关键词:报纸视觉传播静态图像动态图像
- 从人文价值的高度认识“方大曾现象”——写在“寻找方大曾”20周年之际被引量:1
- 2020年
- 被誉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的方大曾(笔名“小方”),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新闻界的传奇人物。他出身于北京,中法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即以新闻工作为职业,是“卢沟桥事变”战地报道第一人。与范长江等我国新闻界先驱相识相敬,在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方面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却在1937年9月于当时的抗战前线保定不知所终,时年25岁。在他失踪六十多年内,其事迹不为人所知。20年前,时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的冯雪松,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寻找方大曾”工作,近年来小方的事迹才为社会大众所知晓,并形成由国内向国际延展的“方大曾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新闻的“工匠”精神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其深层的人文价值内核,期望从多个方面启发思考,并对当下的新闻工作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
- 吕艺
- 关键词: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