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胜青

作品数:115 被引量:34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细胞
  • 31篇胶质
  • 29篇胶质瘤
  • 28篇干细胞
  • 19篇肿瘤
  • 17篇脑胶质瘤
  • 16篇手术
  • 15篇神经干
  • 15篇神经干细胞
  • 13篇基因
  • 12篇外科
  • 11篇恶性
  • 9篇手术治疗
  • 9篇分化
  • 8篇转染
  • 7篇帕金森
  • 6篇脱氨酶
  • 6篇胞嘧啶
  • 6篇胞嘧啶脱氨酶
  • 5篇神经胶质

机构

  • 10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中南大学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南充市中心医...
  • 2篇解放军第17...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12篇吕胜青
  • 59篇杨辉
  • 18篇安宁
  • 18篇张可成
  • 16篇何家全
  • 16篇刘海鹏
  • 16篇周政
  • 15篇刘仕勇
  • 14篇黄其林
  • 13篇王彬
  • 13篇尹昌林
  • 9篇刘运生
  • 8篇杨梅华
  • 8篇马志国
  • 8篇宋业纯
  • 7篇李光辉
  • 5篇张晓苇
  • 5篇徐庆福
  • 5篇陈渝
  • 5篇吴明

传媒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8篇中国临床神经...
  • 6篇重庆医学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4篇国际神经病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神经肿瘤...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国外医学(神...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11篇2006
  • 12篇2005
  • 11篇2004
  • 9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8篇1999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转移瘤的X-刀治疗(附23例报告)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总结我院用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经验。方法:以Brain ScanⅡ型X-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人23例,共38个病灶。治疗计划为:病灶体积为13.40±9.35cm^3,等中心数目1至3个不等,准直仪直径为10~40mm,中心剂量为22.25±3.24Gy,肿瘤边缘剂量为15.75±2.93Gy。其中17例加作了全脑放射治疗。结果:随访8.52±3.54个月,病灶经X-刀治疗后局部控制率为89.47%。病人因脑转移瘤而产生的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其平均生存时间为7.88±3.24个月,加作全脑放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较单纯X-刀治疗为长。未发现放射性水肿、坏死及自发性瘤内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已死亡8例,死亡原因与X-刀听治疗的转移灶无关。结论:X-刀或其它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是治疗脑转移瘤的良好方法,但应慎重选择适应证,加强术后处理,并结合其它治疗手段。
刘海鹏张可成陈锦华吕胜青刘仕勇杨勇陈渝陈杰刘士辰
关键词:脑转移瘤X-刀
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2003年
脑胶质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一位,目前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其预后仍差。其治疗难点在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方式,而基因治疗将成为将来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之一。神经干细胞具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迁移分化能力,是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细胞。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和自介素-4基因、白介索-12基因、TRAIL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胶质瘤是当前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前沿。
吕胜青刘运生杨辉
关键词: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移植脑胶质瘤
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体外杀伤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CD/ 5 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 0 0 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 5 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 ,G4 1 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 (取名为U2 5 1 /CD细胞 ) ,使用不同浓度的 5 FC作用于U2 5 1 /CD细胞 ,MTT法测定活性细胞比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 5 FC培养液内 5 FU的浓度。结果 :U2 5 1细胞获得了质粒的成功转染。基因转染使G4 1 8抗性细胞 (U2 5 1 /CD细胞 )对 5 FC高度敏感。未转染的U2 5 1细胞对 5 FC不敏感 ,IC50 约为 6 5 0 0 μmol/L ,而转染基因后IC50 约为 1 0 μmol/L。并且加入不同浓度的 5 FC后 ,U2 5 1 /CD细胞培养液内均能检测到 5 FU。结论 :5 FC对CD基因修饰U2 5 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
吕胜青刘运生杨辉陈祖林黄河
关键词: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
鞍区蛛网膜囊肿1例被引量:3
2001年
吕胜青李理童志恒刘海鹏周政张可成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蝶鞍区颅内肿瘤手术疗法
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表达特征的分析
1999年
分离培养了大鼠脑内多个部位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和中脑的星形胶质细胞,结合应用放射性配体氚标记多巴胺([3H]DA)的放射自显影和放射性配体测定受体分析法,对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的表达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放射性自显影显示受体分布于胞体和枝状突起,且纹状体细胞的受体多于皮质和中脑细胞;[3H]DA 与细胞膜制备物结合的Scatchard 作图求得放射性配体的解离常数和结合量,发现三个部位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提取物有五个解离常数,最大结合量与细胞来源的部位有关。结果提示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的表达分布广泛,且具有部位异质特性。
石军蔡文琴张可成吕胜青安宁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细胞通讯
胶囊化PC12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9年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方案颇多。各国学者进行了药物治疗,脑内细胞或组织移植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毁损多巴胺神经传导通路治疗等等。近年来,脑内移植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胶囊化细胞移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PC12细胞作为一种多巴胺释放细胞,在治疗PD时很有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胶囊化PC12细胞移植治疗PD的最新进展,提出该方案应用前景及展望。
吕胜青张可成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PC12细胞胶囊化
CEP55在人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在人胶质瘤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中CEP55表达,观察其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锁反应(q-PCR)、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40例不同级别人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CEP55的表达;RNAi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CEP55基因表达,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和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edu)检测CEP55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EP55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CEP55在40例人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但高级别胶质瘤CEP55的表达与低级别胶质瘤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RNAi抑制U251细胞CEP55表达后,细胞的增殖显著受抑(P<0.01),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人胶质瘤组织细胞较正常脑组织CEP55表达明显增高,抑制CEP55的表达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人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朱虹帆陈典刚吕胜青汤金梁王东林李光辉
关键词: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凋亡
清得佳凝胶治疗下肢溃疡1例被引量:6
2005年
张晓苇游建萍吕胜青
关键词:溃疡下肢清得佳凝胶湿性愈合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及其生物伦理学问题被引量:2
2002年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一大热点。干细胞作为机体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 ,具有自我复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潜能。科学家们预测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 ,将为治疗白血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带来新的希望。然而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同时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生物伦理大纷争。
吕胜青刘运生吴廷瑞
关键词:人类胚胎胚胎干细胞生物伦理学
人胶质瘤干细胞内在自我更新能力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胶质瘤干细胞内在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方法观察原代胶质瘤细胞在单纯改良Eagle/F12培养液(DMEM/F12)中胶质瘤干细胞球的形成,并检测其CD13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MAP2)、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通过二代球体形成、细胞增殖测定、分化实验分析其自我更新、增殖、多能分化能力。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所分离细胞球细胞与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成瘤能力的差异。结果在单纯DMEM/F12培养液中形成的胶质瘤细胞球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CD133,不表达分化标志GFAP、MAP2,少数细胞表达MBP。分离出的胶质瘤细胞球细胞可在单纯DMEM/F12培养基中增殖,并能形成CD133阳性的二代细胞球,可分化为GFAP、MAP2、MBP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裸鼠成瘤实验显示其成瘤能力显著高于原代胶质瘤细胞。结论胶质瘤干细胞能在无血清、无外源性细胞因子培养基中形成肿瘤干细胞球,胶质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不依赖于外源性生长因子,它可能拥有自我更新的自身活化机制。
李光辉陈正堂尹昌林王东林吕胜青纪华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