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同德

作品数:150 被引量:332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29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主题

  • 52篇细胞
  • 39篇基因
  • 31篇肿瘤
  • 23篇免疫
  • 20篇抗体
  • 17篇肝细胞
  • 16篇克隆
  • 15篇胃癌
  • 15篇细胞生长
  • 15篇细胞生长因子
  • 15篇溃疡
  • 13篇血清
  • 13篇基因治疗
  • 13篇肝细胞生长因...
  • 12篇单克隆
  • 11篇单克隆抗体
  • 11篇腺病
  • 11篇腺病毒
  • 10篇沙门氏菌
  • 10篇转染

机构

  • 143篇兰州军区兰州...
  • 10篇青海大学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8篇兰州军区总医...
  • 7篇兰州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兰州大学第二...
  • 4篇四川大学
  • 3篇甘肃省人民医...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50篇吕同德
  • 72篇哈小琴
  • 38篇于兰
  • 27篇唐瑜
  • 22篇惠玲
  • 21篇昌业伟
  • 20篇杨霄鹏
  • 18篇张银霞
  • 15篇高福兴
  • 14篇张辉
  • 13篇郭建巍
  • 13篇王晓辉
  • 13篇贾庆华
  • 12篇董菊子
  • 12篇赵治华
  • 12篇邓芝云
  • 11篇陈新民
  • 10篇吴祖泽
  • 10篇秦力维
  • 9篇张毅

传媒

  • 19篇西北国防医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中国免疫学杂...
  • 7篇兰州大学学报...
  • 6篇单克隆抗体通...
  • 5篇中国药理通讯
  • 5篇2008心血...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兰州医学院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癌症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天津医药
  • 2篇工业卫生与职...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28篇2008
  • 10篇2007
  • 16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11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6篇1995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pUDKH基因治疗对实验性犬缺血肢体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UDKH在治疗犬肢体缺血时对其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犬左下肢血管完全闭塞性血管病模型,一次性局部肌肉注射不同剂量pUDKH,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犬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转染pUDKH组,能使损伤的血管功能恢复,股动脉血流量恢复,脉搏搏动有力,下肢活动正常,肌电图指标无明显改变。血液生化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结论局部pUDKH基因治疗犬肢体缺血后对其生理、生化无明显影响。
哈小琴任建平吕同德张庆林毕建进吴祖泽
关键词:基因治疗肢体缺血生理生化
携带HGF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对大鼠胃溃疡愈合及CD34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通过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口服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t)后检测胃溃疡愈合情况及局部和CD34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基因药物St-HGF对乙酸性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乙酸性胃溃疡大鼠77只,并随机选出5只,给予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st后观察GFP在大鼠胃壁中的分布,剩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St-HGF治疗组,St治疗组,NaHCO3对照组;增菌后各组动物于造模第2日起灌胃相应药物,隔日一次,分别于给药后7,14,21 d取胃溃疡组织行HE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后7 d光镜下溃疡部位黏膜消失,局部有大量坏死组织,各组胃黏膜上皮爬行不明显;给药后14,21 d,St-HGF组黏膜上皮增生较另两组快(P<0.01);给药后7,14,21 d,CD34蛋白在St-HGF组的表达高于另两组(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HGF可促进实验性大鼠胃溃疡黏膜上皮修复和溃疡面血管增生,加快溃疡愈合.
刘书文哈小琴吕同德张有成刘斌
关键词:胃溃疡CD34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清中胃癌相关抗原的初探
1992年
本文用自制的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GMG1∶1D_(1-2))建立了胃癌相关抗原(GCA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34例正常人及140例临床病人进行了血清中GCAA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于蓝吕同德颉东旭肖永良赵世民梁玉珍张绍仪孙玉芬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胃癌相关抗原肺肿瘤
树突状细胞体内外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等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用rhGM-CSF和rhIL-4从健康人外周血诱导树突状细胞,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TNF水平,用MTT法检测DC对肝癌细胞SMMC-7721、QGY-7703、HEPG-2、Alexander,胃癌细胞SGC-7901,慢性髓原性白血病细胞K562、Burkitt’s淋巴瘤细胞Raji和正常人二倍体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FasL的表达,最后用DC进行人肝癌裸鼠皮下抑制瘤的抑制试验。结果:诱导7d的DC对4种肝癌细胞和胃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增加,DC对肝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加;DC预防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其抑制率为97%。结论:DC进入机体后也可以非特异性抑制方式发挥抑癌作用,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肝癌DC疫苗的内容,为今后肝癌DC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建巍秦力维蔡美英吕同德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癌细胞肿瘤免疫学淋巴瘤细胞二倍体细胞
醋酸铅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renal mesangial cells,HRMC)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醋酸铅处理HRMC后,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DNA梯(DNA Ladder)实验检测醋酸铅对HRMC基因组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0μmol/L醋酸铅染毒HRMC 24、48h后,Giemsa染色显示出细胞成凋亡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胞质内出现空泡,核固缩,核膜结构模糊,并出现凋亡小体。HRMC基因出现较为明显的DNA损伤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醋酸铅可促进HRMC凋亡,影响肾脏正常功能。
贾庆华哈小琴杨志华吕同德
关键词:醋酸铅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超微结构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茵对TNBS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经TNBS灌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Ty治疗组、Typl-HGF治疗组、Yypl-GFP观察组、模型对照组,除模型对照组20只外,其余每组10只;另设生理盐水灌肠的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后第3天各组灌胃进行治疗,依次给予1×109cfu的Ty、Typl-HGF、Typl-GFP茵液,每只0.5ml,隔日1次,模型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100g/LNaHCO3。3次和6次灌胃后1周,各组分别采集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T、CD8+T、IgM、IgG1、IgA水平;Typl-GFP组观察目的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灌胃3次和6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但CD8+T细胞下降明显(P<0.01),CD4+/CD8+T比值明显升高(P<0.05);Typl-HGF组3次灌胃后CD4+T低于模型组(P<0.05),6次灌胃后CD4+T、CD4+/CD8+T比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Ty组(P<0.01,P<0.01,P<0.05,P<0.05)。灌胃3次和6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M、IgG1、IgA均明显增加(P<0.05,P<0.05,P<0.05,P<0.01,P<0.01,P<0.01);灌胃3次和6次Ty组与同期模型对照组、Typl-HGF组相比IgM明显增加(P<0.01,P<0.01),而6次Typl-HGF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IgM、IgG,明显降低(P<0.05,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Typl-GFP茵液灌胃后在结肠组织GFP强表达。结论: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亢进状态,Typl-HGF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和B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它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药物用于治疗结肠炎疾病。
哈小琴刘登瑞吕同德高明太白海吴祖泽
医学科学研究的关键——选题
医学科学研究是以揭示人类生命过程,寻找防病治病规律,增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的。科研工作开始之前首先是科研设计,而科研设计的关键就是选题。选题的恰当与否不仅关系到科研课题的成败,成果大小,有时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安危。选题...
吕同德
文献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体外培养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HGF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各15例,每组再随机分为重组人HGF(rhHGF)干预组和非rhHGF干预组,ELISA法检测血浆中HGF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数量,并体外选择培养EPCs,检测rhHGF对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痛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减少,血浆HGF含量明显升高(P<0.01);EPCs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P<0.01)。在冠心病组,与非rhHGF干预组比较,rhHGF干预组能明显促进冠心病患者FPCs增殖、黏附和迁移(P<0.05,P<0.01);在对照组,与非rhHGF干预组比较,rhHGF干预组仅促进对照组患者EPCs增殖,对黏附和迁移虽有促进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F可增强冠心病患者EPCs的各项生物学功能,有望将HGF刺激EPCs的生物学活性的作用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董芳李富军哈小琴吕同德贾庆华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细胞细胞计数细胞运动
马疫锥虫IFA法测定dsDNA抗体临床应用评价
2000年
吕同德张银霞钟建庭于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I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构建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alcium-andintegrin-bindingprotein,CIB)的真核表达载体,了解它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从人脑组织分离总RNA,采用RT-PCR获得CIB开放读框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构建表达带myc表达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CIB,将其转染至NIH3T3细胞中,免疫组化鉴定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CIB序列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脂质体转染入NIH3T3细胞中,用myc抗体检测到目的蛋白myc-CIB的表达。结论pCMV-myc-CIB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真核细胞中得到了正确表达,CIB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
惠玲王晓辉袁碧波杨金开吕同德惠斌蔡文琴
关键词:CIB基因克隆真核表达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