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谦

作品数:26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肝硬化
  • 4篇脂肪
  • 4篇疗效
  • 4篇疗效观察
  • 4篇肝炎
  • 3篇动脉化疗
  • 3篇脂肪肝
  • 3篇内镜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化疗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肝病
  • 3篇肝硬化患者
  • 3篇TACE治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13篇成都市第六人...
  • 10篇成都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成都铁路局成...

作者

  • 25篇向谦
  • 9篇陈霞
  • 9篇蒲红
  • 4篇陈丽
  • 3篇陈旭平
  • 3篇董刚强
  • 3篇付丹
  • 3篇岳光平
  • 3篇刘哲
  • 2篇唐承薇
  • 2篇徐云莹
  • 2篇柯贵宝
  • 2篇邓茂林
  • 2篇王永占
  • 1篇张馨
  • 1篇文武
  • 1篇张铭光
  • 1篇王硕华
  • 1篇胡小丽
  • 1篇蒋志凌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年
探讨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过随机化分组模式将其分为3组,各35例。A组行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管,B组行常规方式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组置留置针,比较三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与B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能够满足治疗期间的输液需求,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
陈文君向谦李萍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L-FABP和NAG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将161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度(MAP)、中度(MSAP)、重度(SAP)3组,其中SAP组又分为AKI和非AKI亚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终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AP患者发病后4~24h的尿液L—FABP、NAG水平。结果:SAP组中AKI亚组的L—FABP和NAG水平明显高于非AKI亚组(P〈0.01)。结论:尿L—FABP和NAG可以作为检测SAP合并AKI的旱期生物标记物。
柯贵宝刘哲徐云滢向谦蒲红邓茂林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肾损伤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莫沙比利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根除Hp的疗效。方法将128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实验组(68例)口服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疗程14 d。治疗后4周及随访半年,均行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症状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胃排空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可提高FD的疗效,对HP阳性FD患者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蒲红向谦王永占岳光平董刚强
关键词:莫沙必利分散片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腺瘤内镜下摘除后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估内镜下摘除后结直肠腺瘤(CRA)再发的危险因素,为内镜治疗后监控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内镜下CRA摘除治疗患者220例,回顾性分析CRA摘除后(12(1)月内CRA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CRA摘除后12个月,内镜复查检出CRA 47例,再发率为21.36%。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BMI、CRA或CRC家族史、吸烟、长期饮酒、初次内镜提示多发息肉、CRA病理类型为绒毛状或混合腺瘤与初次内镜干预后12个月的CRA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具有CRA/CRC家族史(OR=3.722,P=0.005)、吸烟(OR=3.120,P=0.005)、肠道多发息肉(OR=8.173,P<0.001)、绒毛状腺瘤(OR=3.387,P=0.020)是内镜CRA摘除后12月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A/CRC家族史、吸烟、多发息肉、绒毛状腺瘤是接受治疗12个月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初发含有CRA/CRC家族史、吸烟、多发息肉、绒毛状腺瘤因素的患者为复发高危人群。符合以上因素越多,CRA复发的可能性越大,建议缩短肠镜随访时间。
孙玉文武向谦严丽桃蒋志凌陈霞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回顾性分析
TIP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向谦唐承薇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TIPS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问题肝硬化患者肝炎病毒
维生素K对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脱羧凝血酶原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估维生素K对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脱羧凝血酶原(DC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原发性肝癌31例,按不同干预治疗分组.其中TACE和维生素K联合治疗患者12例,TA...
向谦陈霞陈旭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维生素K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 IL-23 CRP三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40例慢性乙型肝炎,38例代偿期肝硬化,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及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和IL-23、CRP呈正相关。结论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水平远高于正常人,与公认的反应炎症状态的指标CRP呈正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慢性炎症和肝纤维化;2IL-17和IL-23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23可能通过诱导IL-17的产生而使后者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邓茂林柯贵宝胡小丽骆方静向谦蒲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白介素17白介素23
肌肉减少症对接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肌肉减少症(Src)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拟评估术前Src与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初次诊断和接受首次TACE治疗的155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其中98例纳入分析。依据术前CT影像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判断Src的存在,分为Src组(60例)和无Src组(38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比较Src组和无Src组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TACE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子。结果随访观察期间95.92%(94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88.78%(87例)患者死亡。Src组患者的TTP和OS显著低于无Src组(P<0.0001)。影响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Src(HR:2.265,95%CI:1.350~3.800;P=0.002)、肿瘤BCLC分级≥C级(HR:1.627,95%CI:1.044~2.534;P=0.031)、ECOG-PS评分≥2分(HR:1.811,95%CI:1.050~3.125;P=0.033)和血AFP>400μg/L(HR:1.867,95%CI:1.198~2.911;P=0.006)。结论61.22%的HCC患者首次接受TACE治疗前已合并Src。Src是TACE治疗总体生存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预后的预测因子。
向谦陈丽付丹徐庆叶斌陈霞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预后
一种肝硬化患者无创肝纤维化检测定位标记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肝硬化患者无创肝纤维化检测定位标记仪,包括基盘和调平装置,基盘底部设有吸盘,基盘上部设有定位桶,定位桶盖体上设有角度刻度线,基盘上部中间位置设有连接杆,桶体内设有磁针,磁针与连接杆转动连接,连接杆上部...
向谦
文献传递
维生素K_1对HCC患者TACE治疗后外周血DC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估维生素K1(Vit K1)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脱羧凝血酶原(DCP)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进展期HCC患者31例,根据是否给予TACE和/或Vit K1进行干预分为3组:TACE+Vit K1组12例,TACE组11例,Vit K1组8例。比较各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 w、治疗后4 w血DCP水平及治疗后4 w肿瘤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1 w,TACE组血DC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并高于同时期其他组(P <0.05),而其他两组治疗前后DCP水平无显著变化;治疗后4 w,3组DCP水平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 w均显著下降(P <0.05);治疗后4 w,CT扫描结果显示,TACE+Vit K1组和TACE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Vit K1组(P <0.05);3组观察期内均未发生与TACE和/或Vit K1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TACE治疗可显著提高对进展期HCC的疗效,但可引起外周血DCP水平升高,而加用Vit K1可抑制血DCP水平升高,因此,Vit K1联合TACE治疗进展期HCC的疗效优于单用TACE。
陈丽付丹熊玲向谦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维生素K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