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云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传感
  • 6篇感器
  • 6篇传感器
  • 5篇电化学
  • 5篇信号放大
  • 5篇纳米
  • 5篇纳米材料
  • 4篇生物传感
  • 4篇生物传感器
  • 3篇分子
  • 2篇电化学生物传...
  • 2篇电致化学发光
  • 2篇适配体
  • 2篇配体
  • 2篇网络教育
  • 2篇网络教育精品...
  • 2篇小分子
  • 2篇教育
  • 2篇教育精品
  • 2篇精品课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3篇向云
  • 9篇袁若
  • 5篇柴雅琴
  • 3篇陈颖
  • 2篇傅英姿
  • 2篇许文菊
  • 2篇孔玲
  • 2篇王福昌
  • 2篇杨睿
  • 1篇张玉勇
  • 1篇卓颖
  • 1篇常月
  • 1篇袁亚利

传媒

  • 6篇化学传感器
  • 1篇分析化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八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无酶信号放大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2019年
为实现低含量生物分子的检测需求,常常需要借助信号放大技术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现有的信号放大技术大致可以分为酶辅助的信号放大及无酶信号放大这两类。酶固有的稳定性差、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使酶辅助信号放大技术在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酶信号放大技术则不需要苛刻的实验条件且操作简单,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主要就新型无酶信号放大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杨建梅向云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
MicroRNA高灵敏检测及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9年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早期癌症诊断及有效靶向癌症组织给药在癌症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巨大的挑战。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调控分子,参与调控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在内的重要生物过程。其异常表达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各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被视为临床上癌症诊断中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之一。由于细胞内miRNA具有序列短、浓度低且序列相似等特征,miRNA的检测仍面临挑战。因此,实现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miRNA检测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细胞内新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原位miRNA检测对于更好地了解其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其在临床诊断中的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该文主要介绍miRNA检测及成像方法的研究发展。
李达秀向云
关键词:信号放大细胞成像纳米材料
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建设被引量:8
2014年
以西南大学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为例,从课程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教学和学习活动设计以及网络服务支持等方面总结了课程的建设过程.
孔玲袁若杨睿傅英姿王福昌向云许文菊
关键词:分析化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建设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西南大学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为例,从课程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教学和学习活动设计以及网络服务支持等方面,总结了课程建设的具体...
孔玲袁若杨睿傅英姿王福昌向云许文菊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文献传递
信号放大技术在标志物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与发展被引量:2
2019年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具有灵敏度高、分析过程简单快速、易于微型化等优点,在疾病标志物的分析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生物技术与纳米材料等多学科的结合,科学家们研究了多种信号放大技术用来改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这些技术的发展能够为生物学及医学等领域提供更加深入、精确的信息。该文主要介绍近年来信号放大策略在标志物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与发展。
豆保婷杨建梅袁若向云
关键词:信号放大纳米材料
基于小分子连接DNA的终端保护机理和金上沉银信号放大电化学检测蛋白质
王琼徐进陈颖苏娇向云袁若柴雅琴
纳米电化学突破亲和小分子免标记生物传感极限检测小分子
2023年
基于小分子电化学传感技术开发的即时诊疗和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够实时动态监测人体内如代谢物、神经递质和激素等小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即时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极大地简化了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监测流程。然而,因为受到小分子目标物(≤1 kDa)与亲和识别探针分子(抗体或者适配体,6至180kDa)之间大小比例不均衡的限制[1],并且缺乏高灵敏的信号传导方式,传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几乎无法检测到由低浓度小分子与识别探针分子结合引起的细微变化,阻碍了即时诊疗和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宋欣媚向云
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疾病诊断适配体
新型电化学条形码量子点的合成研究
2009年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纳米材料相继被合成。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机械学等性质,这些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各个领域。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应用是以纳米材料作为条形码用于物品追踪、文件防伪及生物分子多元化分析。基于这些特殊需求,各种不同类型条形码的制备相继有所报道,其中包括:有机染料或量子点包覆的微球多组分纳米线,量子点自组装微球等。
张玉勇常月柴雅琴袁若向云
关键词:量子点条形码电化学纳米材料生物分子有机染料
基于原位杂交链式聚合反应扩增的电致化学发光DNA传感器
陈颖苏娇徐进王琼柴雅琴向云袁若
信号放大策略在疾病标志物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痕量污染物、有毒物质、疾病标志物(如酶、小分子和特定基因序列)等的准确检测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临床医学和药物筛选领域,因为早诊断能有效预防疾病的恶化,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一直是研究的焦点。针对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者们将化学与生物学有机结合建立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传感器,实现了对痕量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简易便于操作、成本低廉、响应快速、灵敏度好等优点,拓展该类传感器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也极具挑战和意义。为了得到高灵敏、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科研人员开发了众多信号放大策略以此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这也是目前极具挑战和前沿性的课题。该文主要介绍近年来信号放大策略在标志物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与发展。
毕倩袁若向云
关键词:信号放大纳米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疾病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