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汉明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党派
  • 1篇点石斋画报
  • 1篇新文化史
  • 1篇语境
  • 1篇语境分析
  • 1篇制衣
  • 1篇制衣业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民主
  • 1篇中国民主同盟
  • 1篇中间派
  • 1篇人社会
  • 1篇视觉
  • 1篇文本
  • 1篇文本分析
  • 1篇文化史
  • 1篇文化史研究
  • 1篇民史
  • 1篇民主
  • 1篇民主党

机构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4篇叶汉明

传媒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南开学报(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3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点石斋画报》与文化史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点石斋画报》进行文化史研究,可以揭示新文化史研究法中的文本分析法、文本交互分析法、跨文本分析法等方法对媒体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文本和语境分析的结合对解释各种论述间的矛盾和不一致所提供的裨助。前人对《点石斋画报》的研究中所存在的暧昧和吊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画报文本的复杂性和图文间的张力等问题的反映。作为晚清出现的一种新式媒体,《点石斋画报》无疑展示了视觉的现代性。即使画师要配合文字撰述者来"借书画为劝惩",整体而言,画报文本还是吊诡地兼具教化目的与颠覆潜力。在完整的检索系统支持下,对《点石斋画报》的全文本研究,有助于图文文本的交互分析;而进一步将《点石斋画报》与其他后起的画报对照比较以作跨文本研究,则可显出前者的特性在于它捕捉了新闻大众化前夕和大变迅即来临的境况。结合文本分析和语境分析来探究《点石斋画报》及其时代和社会背景,以揭示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当可窥见画报如何反映和表述19、20世纪之交处于现代转变边缘的中国对现代性的迎拒挣扎。在探讨转型期中国的图文诠释时,我们也看到随现代性而来的各种问题。
叶汉明
关键词:《点石斋画报》新文化史文本分析语境分析
华人社会、殖民地国家与妇女:香港一例
不少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学者指出,社会领袖是国家与社会间的中介者,他们是社会大众的教育者,向老百姓灌输国家认可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他们也是社会大众的代言人,常须向政府
叶汉明
文献传递
口述史的性别维度——以工作与家庭对香港制衣业工人的意义为中心被引量:3
2019年
世界史坛已肯定口述史的重要性,口述史料和口述史研究法的运用已蔚然成风。利用口述史料和研究法治史所得的成果,成为20世纪出现的各种新史中的一大门类,对传统主流史学做出挑战。与此同时,口述史本身也受到各种新史的影响和冲击。文章以性别史与口述史的互动为例,透过个人采访香港制衣女工和男工的经验以及比较男女工个案的研究所得,指出采性别维度治劳工口述史的重要性。在这个作为"人民史"重要环节的劳工史研究中,女工话语与男工话语的对比,有助于理解香港的性别意识如何影响男女工人在工作与家庭的问题上的看法,对解构家内领域这个维护固有性别关系的"最后堡垒"尤具启发性。除措意当下性别史最前沿的"私领域"研究的开拓外,文章也论及口述史如何裨助文字史料常缺的"人民史"的研究以及"人民史"的口述史料如何接受性别史研究法的检验。
叶汉明
关键词:口述史家庭
从“中间派”到“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在香港(1946—1949)被引量:14
2003年
1946-1949年间,受国民党排斥的民主派被逼暂移香港。中国民主同盟这个曾据有国、共以外的全国第三大党地位的中间力量联盟在成立之始即利用香港,并借助中共,来建立其舆论机关。1947年国民党宣布中国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后,该盟的核心分子在香港已放弃中间派的立场,向左派靠拢。1948年,他们在香港召开三中全会,并积极参与对中间路线的批判。香港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为这批国民党的异见分子提供了一个重整力量的空间,更有利于中共对他们的统战,并有助于中间派的彻底改变和转向。中国民主同盟及其他旅港小党派的代表终在1949年前后全数北上回国,迎接中共对全国的解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民主党派。如果说,中国民主同盟所经历的是一个“中间派→中间偏左派→左派→中共领导下的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那么它就是在香港进入了这一发展历程的最后阶段。这个历程可说是中国民主党派主流的发展轨迹。
叶汉明
关键词: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共产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