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正茂

作品数:47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资本
  • 12篇共享
  • 10篇共享利益
  • 8篇企业
  • 5篇人力资本
  • 5篇经济学
  • 5篇劳动力
  • 5篇股份
  • 5篇产权
  • 4篇组织人
  • 4篇组织人力资本
  • 4篇经济利益
  • 4篇股份合作
  • 4篇股份合作制
  • 4篇合作制
  • 3篇主义
  • 3篇经济改革
  • 3篇经济论
  • 3篇经济论坛
  • 3篇劳动力资本

机构

  • 36篇上海财经大学
  • 18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金融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湖南商学院

作者

  • 45篇叶正茂
  • 9篇洪远朋
  • 4篇叶正欣
  • 2篇韩玉
  • 1篇程恩富
  • 1篇顾卫平
  • 1篇杨吉荣
  • 1篇孙磊
  • 1篇庄宏献
  • 1篇涂艳艳
  • 1篇于金富
  • 1篇常进雄
  • 1篇杨培雷
  • 1篇王丹枫
  • 1篇王仕进
  • 1篇刘金燕

传媒

  • 4篇财经研究
  • 4篇上海管理科学
  • 4篇经济学动态
  • 3篇复旦学报(社...
  • 3篇海派经济学
  • 2篇技术经济与管...
  • 2篇求索
  • 2篇毛泽东邓小平...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上海集体经济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经济经纬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上海改革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管理世界
  • 1篇长沙民政职业...
  • 1篇中国经济报告
  • 1篇第四届中国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创新人才管理实验中的知识创新和传播机制研究
模拟实验方法已经引入到高校创新人才管理研究领域,但对知识产生和创新进行直接模拟的机制相对缺失,这使得研究有很大局限性。本研究总结前人成果,借鉴遗传算法和免疫算法,设计和实现了模拟实验中所需要的知识创新和传播的框架模型。实...
孙磊叶正茂
关键词:管理实验
文献传递
集团公司的组建模式与途径
1998年
一些行业性总公司改组成国家控股公司后,其子公司一般应按集团公司组建,这样形成两个层次。处于顶层的国家控股公司以资产经营为主,而处于下层的集团公司则以商品经营为主。本文在指出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国家控股公司的相互关系后,从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集团化途径两个方面论述集团公司的组建模式及为了构造这样的集团公司主要可以采取的六种途径。
叶正茂涂艳艳
关键词:企业集团
共享利益与股份合作制的产权界定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首先提出共享利益的理论范畴 ,并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变化、企业所有权如何安排的争论、资本与劳动的内在逻辑的统一等方面 ,探索了它的形成基础。其次 ,进一步探索了股份制与共享利益的关系 ,指出股份合作制是实现共享利益的现实模型。文章最后应用共享利益的理论 ,提出了股份合作制产权界定的原则 ,并具体探索了劳动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产权界定的方法。
叶正茂洪远朋
关键词:共享利益劳动力资本物力资本股份合作制产权界定
企业制度与收入性质
本文认为,不同的企业制度体现着不同的利益关系,最能体现利益关系的是分配关系,而分配关系取决于企业制度的产权结构。因此,不同的企业制度性质决定着分配关系,也就决定着企业参与者的收入性质。本文在提炼出构建企业制度的三种逻辑,...
程恩富叶正茂
文献传递
论企业共享利益制度被引量:1
2004年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探索的重要理论问题 ,本文提出共享利益是处理劳动与资本关系的新的理论范畴 ,并从企业制度的演变、共享利益制度形成的、企业收益分配的两种逻辑 ,探讨了共享利益制度的形成基础。
叶正茂
关键词:共享利益企业制度演变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当代重构——海派经济学家顾钰民访谈被引量:1
2003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广义的经济制度。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制度经济理论和思想。研究和发掘其制度经济思想,是重构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基础工作。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制度等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得到了发展。探索和建立财产公有制度的理论,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叶正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海派经济学经济制度
再论股份合作制的特征
2001年
认识股份合作制首先必须解决一个近来颇为引入注目的理论问题,即企业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关系问题,是'劳动占有资本',还是'资本雇佣劳动'.通过对股份合作制的研究,我们认为既不是'劳动占有资本',也不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是'劳动与资本共享'.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权益与资本所有者权益相互融合的一种企业制度.较为通俗和普遍的提法是:兼有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企业体制.
叶正茂姚康镛
关键词:股份合作制劳动者权益资本合作资本所有者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的构建
2022年
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的必要性,即建立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指导中国发展实践的需要。其次,指出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更是理论经济学,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的中心是共享价值论,以共享价值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将从我国目前的基本经济制度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判断共享价值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并得出规范性的结论,形成关于共享价值的理论体系。第三,说明了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构建的总体思路,即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既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本指引。第四,关于怎样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一切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要敢于创新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最后,指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叶正茂叶道良
关键词:共享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共享价值论初析被引量:3
2015年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剩余价值,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社会主义不应有"剩余价值"这一概念的观点,实际上是受原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剩余价值定义的束缚。文章指出,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要存在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如果这个社会还存在商品经济,那么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就必然以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剩余价值作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也是任何社会共有的,社会主义社会概莫能外。文章提出了"共享价值"这一新概念。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剩余价值的经济物质基础。可以不使用剩余价值的概念,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多余价值"、"净增价值"或"经济剩余",可称之为"共享价值"。用"共享价值"来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可以比较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体现。共享价值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刘金燕洪远朋叶正茂
关键词:共享价值社会主义本质
人力资本的拓展研究——组织人力资本的提出
2006年
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认为,市场与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照此说法,企业替代市场就是要实现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整合,在节约交易费用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但是,一般认为单个的存在于个体身上的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整合是无法有效节约交易费用的。因为个体人力资本所能整合的物质资本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要使企业内庞大的物质资本得到有效的利用,就要有更多的人力资本参加到其中来。然而,简单的个体人力资本叠加是不能有效利用物质资本的,甚至有可能会把物质资本再次分割开来,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这样不仅不能节约交易费用,反而会增加由此而带来的组织协调管理成本。因此,人力资本必须首先完成个体间的整合,形成组织人力资本。组织人力资本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充分有效地整合集中于企业内部的各种物力资本。为此,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组织人力资本。
叶正茂叶正欣
关键词:非人力资本组织协调物质资本交易费用物力资本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