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松荣
- 作品数:41 被引量:164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敞开视域 多元共存——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之诠释路径被引量:6
- 2016年
- 在西方音乐研究中如何体现中国学者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是我国当代西方音乐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通过对学术研究中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关系、主观追求与客观显现的关系、"以中释西"与"中西比较研究"的关系、历史本体与历史认识的关系的解析,对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之诠释路径进行探讨,以期有利于"以中释西"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深化,以期推进中国西方音乐研究原创性理论成果的形成。
- 叶松荣
- 关键词:历史认识原创性
- 关于“新音乐”创新效果与受众审美需求失衡的阐释——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之四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音乐"创新效果与受众审美需求失衡的症结。认为,二者失衡的症结在于"新音乐"与受众审美心理需求相左,与受众期待视野相左,同时也探讨了影响受众选择和接受音乐作品的相关因素,如受众的"个人差异"、群体接受对个体接受的影响。二者失衡的原因主要是,"新音乐"创作失去主客一体化的范式,只考虑创作者主体,而忽视听众的需求,从而影响了作品的被接受和被传播,也失去了二者之间的调节机制。其后果是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链接断裂,阻碍了"新音乐"创作的良性发展。
- 叶松荣
- 关键词:新音乐审美需求
- 西方人的音乐 中国人的学术——对以中国人的视野研究西方音乐观念与实践问题的理解被引量:17
- 2013年
- 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各种理论思潮、研究方法随着国门的开放汹涌而入,给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研究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力,掀开了人文社科研究的新局面。各种方法的大量涌进和被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起学界的关注:“第一,理论的各个流派的发展使得学界和不同区域出现了跟风和硬套理论的现象,这种盲目跟风和硬套正说明对理论本身缺乏必要的认识。第二,对理论流派的跟风本身就证明研究者总是处于落后的状况中,大多不能平起平坐地跟西方的理论家对话,而且因为随尾跟风,很快会被抛离,特别是因为新的理论很快就会出现……”,跟风者只会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
- 叶松荣
- 关键词:西方人中国人音乐观念学术文学艺术研究人文社科研究
- 回望与前行——关于中国特色西方音乐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中国式思考
- 2023年
- 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语境下,将“中国特色西方音乐史研究方向”作为艺术学博士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意义的。据此围绕以学术自主为着力点,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观念引导、增强研究者的“主体性”“原创性”为目标,展开特色课程设置、学位论文选题写作等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则是促进中国特色西方音乐史学科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在致力西方音乐史研究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国特色西方音乐史研究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 叶松荣
- 关键词:学术自主中国话语美学维度
- 文化自觉与西方19世纪民族乐派音乐被引量:3
- 2020年
- 在中国西方音乐理论研究中,对西方19世纪民族乐派音乐的解释尚缺少主体性的文化视野。因此,在费孝通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视域下,以接受美学理论为研究范式,以“文本直观”法为参照,揭示西方19世纪民族乐派音乐及创作观念背后蕴含的具有普适价值意义的“文化自觉”之特质,即民族乐派作曲家具有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知之明”,并能展现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在对他者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彰显本民族音乐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从而推动民族乐派音乐从本土走向世界。以中国的文化自觉理论对西方19世纪民族乐派音乐作品意义的阐释,亦可视为中国解释学的一种研究范式。
- 叶松荣
- 关键词:文化自觉民族意识
- 论于润洋西方音乐史学研究中的理论建构被引量:4
- 2012年
- 于润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西方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研究领域的泰斗。于先生长期在这两个领域辛勤耕耘,所涉及的论域非常广阔,其研究成果对于中国西方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学科建设的贡献是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西方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对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与指导意义。
- 叶松荣
- 关键词:西方音乐美学史学研究音乐史学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
- 于润洋专业音乐教育思想的理论阐释——为庆贺恩师于润洋教授诞辰八十华诞而作被引量:2
- 2012年
- 于润洋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生涯,培养了大量的学生,一直到现在,还在倾力培养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及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于先生的专业音乐教育思想是根基于一以贯之的严密的逻辑性、深刻的思辨性和丰富的实践性基础上,使其具有深刻性、前瞻性与批评性之品格,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转化为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 叶松荣
- 关键词:音乐教育思想教育管理实践教学行为方式恩师
- 以二度创作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关于音乐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思考
- 2021年
- 音乐艺术硕士(表演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场音乐会应该以“二度创作”(舞台演绎或学术研究)为目的,为学位论文写作挖掘有意义的要素。同时,此类学位论文应以“二度创作”的自觉探求为理论支点,厘清二度创作中的自觉追求与模仿、二度创作与作曲家创作意图、二度创作与音乐作品分析的关系,突破既往论文中过度偏向“分析音乐作品”与“学习演绎技巧”的现象,进而以二度创作的“问题意识”为导向,从而实现对“一度创作”(或被多人次演绎过的某一作品)的体验及超越,达成二度创作的创新境界,增强舞台演绎的学术创造力与生命力。
- 叶松荣
- 关键词:学位论文二度创作音乐表演专场音乐会
- 立足中华文化:中国特色西方音乐研究的基点被引量:1
- 2023年
- 作为“异文化”研究,中国特色西方音乐研究应立足中华文化,寻求并形成自身的特色,构建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话语,把西方音乐内化为“中国问题”,进而彰显它的鲜活性。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追寻“唯一与独到”中国特色西方音乐研究包含着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阐释的“唯一和独到”1,也即要“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黑格尔),提炼出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也即中国的西学研究关注的问题。
- 叶松荣
- 关键词:鲜活性中华文化中国话语西方音乐
- "分析为主,写作为辅"——关于高师理论作曲课程定位的探索被引量:4
- 2004年
-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院系教学改革中,大部分力量放在术科教学改革上。作曲理论课程是高师音乐院系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作用和价值一直未受到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并且,常常将高师音乐院系的作曲理论课程与专业音乐院校的作曲系相提并论,以其为榜样,导致作曲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直接阻碍高师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中学音乐教育的实施和素质教育进程。
- 叶松荣邱桂香
- 关键词:作曲理论高师音乐音乐院校乐教课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