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晓

作品数:54 被引量:17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细胞
  • 21篇凝集素
  • 21篇甘露聚糖
  • 20篇聚糖
  • 20篇甘露聚糖结合...
  • 13篇MBL
  • 11篇克隆
  • 8篇蛋白
  • 7篇免疫
  • 6篇淋巴
  • 5篇凋亡
  • 5篇淋巴细胞
  • 5篇基因
  • 4篇单核
  • 4篇原核表达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 4篇小鼠
  • 4篇抗体

机构

  • 3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2...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4篇卢晓
  • 33篇陈政良
  • 26篇张丽芸
  • 15篇左大明
  • 8篇吴砂
  • 7篇富宁
  • 6篇朱平
  • 5篇余新沛
  • 5篇周嘉
  • 5篇蒋小滔
  • 4篇刘莹
  • 4篇雷鸣
  • 4篇王方勇
  • 3篇张志丽
  • 3篇侯晓睿
  • 3篇张雅妮
  • 3篇吕成伟
  • 3篇王明永
  • 2篇朱玲燕
  • 2篇刘北一

传媒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免疫学杂志
  • 5篇现代免疫学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第八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BL对LPS刺激的不同分化和活化状态THP1/CD14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脂多糖(LPS)刺激的不同分化和活化状态THP1/CD14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影响.方法用PMA和/或IFN-γ诱导不同分化和活化状态的THP1/CD14细胞,以不同浓度人MBL预处理2 h后再用光滑型LPS刺激24h.收集培养上清,以ELISA从蛋白水平分析其TNF-α和IL-12 p40+p70的产生.收集细胞提取总RNA,以RT-PCR从转录水平评估TNF-α和IL-12的表达.结果ELISA检测发现,LPS可刺激各组细胞分泌TNF-α和IL-12 p40+p70;IFN-γ活化的THP1/CD14细胞产生IL-12 p40+p70最高,PMA分化的THP1/CD14细胞最低;PMA分化+IFN-γ活化的THP1/CD14细胞分泌TNF-α最高,未用PMA或IFN-γ预刺激的THP1/CD14细胞最低.高浓度MBL(50~100 mg/L)可抑制LPS诱导细胞分泌TNF-α和IL-12 p40+ p70的作用,低浓度MBL(1~10 mg/L)则几无影响.RT-PCR分析亦显示,与相应只用LPS刺激的实验组相比,高浓度MBL(50 mg/L)对不同实验组LPS诱导的TNF-α、IL-12 p35和p40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MBL可抑制LPS诱导的不同分化和活化状态THP1/CD14细胞产生TNF-α和IL-12,THP1/CD14细胞可用做进一步剖析MBL在免疫应答与细胞因子网络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的模型.
陈月余新沛卢晓陈政良
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天然免疫
互联网时代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讨
医学免疫学是医科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联系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在传统的以课本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老师也会穿插讲授新技术新理论,但基本上也只是停留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相关概念和联...
蒋小滔侯晓睿周嘉朱平卢晓吴砂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
新型双组分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剂的配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制备高敏感性、低成本的双组分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剂。方法以TMB粉剂为原材料,通过对显色剂溶液各成分进行优化及加入稳定剂,用不同的ELISA法对其检测的敏感性进行鉴定;在保存的不同时间点,以紫外分光测其自发显色并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直接显色来检测其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成功制得了敏感、稳定且成本低廉的双组分TMB显色剂。ELISA结果显示,本显色剂敏感性与进口商品化产品无明显差异,而在本底的控制上,我们的显色剂则要优于进口产品;稳定性实验显示本显色剂可在4℃稳定保存1年以上。结论本显色剂稳定、敏感,为HRP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选择。
蒋小滔吴砂左大明卢晓
关键词:辣根过氧化物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敏感性
CD205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CD2 0 5是一种分子量 2 0 5 k D的 C型凝集素 ,为 I型膜蛋白 ,含有 10个糖识别域 ,系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家族成员。人 CD2 0 5基因位于染色体 2 q2 4 ,其 c DNA长 5 16 6 bp,编码产物 172 2个氨基酸残基。CD2 0 5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 ,在介导胞吞、抗原提呈中起关键作用 ,还参与稳定胸腺微环境 。
卢晓陈政良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
人可溶性DC-SIGN的原核表达及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构建可溶性DC-SIGN(sDC-SIGN)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不含标签蛋白的sDC-SIGN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含人DC-SIGNcDNA的重组质粒pGM-DC-SIGN扩增DC-SIGN胞外区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7b,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17b-sDC-SIGN,经酶切图谱和测序鉴定,转入E.coliBL21(DE3)诱导表达蛋白,用抗人DC-SIGN抗体-Sepharose4B亲和层系纯化表达产物,以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从重组质粒pGM-DC-SIGN扩增获得1300bp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17b-sDC-SIGN,其酶切图谱和序列与预期相符。纯化表达产物sDC-SIGN,鉴定其分子质量为38000,Westernbolt证明其可与抗人DC-SIGN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了能高效表达重组人sDC-SIGN的大肠杆菌菌株和不带任何标签蛋白的sDC-SIGN蛋白,为深入研究sDC-SIGN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张婧张丽芸卢晓陈政良
关键词:DC-SIGN胞外区原核表达
人血浆MBL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鉴定被引量:26
1998年
应用甘露聚糖-Sepharose4B柱亲和层析,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在还原条件下进行SDS-PAGE,该结合蛋白显示29KD的单一条带。125I-甘露聚糖与MBL的结合是浓度依赖、可饱和的,且受N-乙酰甘露糖胺、N-乙酰葡糖胺、甘露糖及L-岩藻糖的抑制,但葡萄糖、半乳糖及其它单糖则否。这种结合依赖Ca2+,达50%最大结合量的Ca2+浓度大约为1mmol/L。
陈政良韩强涛易正山张丽芸卢晓彭良平
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蛋白钙依赖性
GGC54GAC MBL突变体的构建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在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基因中引入GGC5 4GAC点突变。方法 :设计上下游引物和诱变引物 ,以汉族人野生型MBLcDNA为模板 ,采用megaprimer PCR技术进行定点突变 ,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 T载体 ,酶切和测序分析。结果 :以上游引物和诱变引物进行第一轮PCR ,获得一约 180bp的DNA片段 ,以此片段和下游引物行第二轮PCR扩增 ,得到一长约 780bp的产物 ;将其克隆至pGEM T载体 ,酶切发现第 5 4位密码中的BanI酶切位点已被破坏 ,与计算机酶切图谱分析结果一致 ;序列分析表明 ,除第 5 4位密码变为GAC外 ,余与野生型MBLcDNA完全相同。结论 :构建成功了GGC5 4GACMBL突变体 。
陈政良卢晓张丽芸韩强涛
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定点突变MBL
中国蒙古族人MBL基因启动子区SNP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中国蒙古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方法 抽提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 ,建立SSP PCR及分子灯塔实时荧光PCR技术 ,检测MBL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 - 5 5 0 (G C ,称H L等位基因 )、- 2 2 0 (G C ,X Y等位基因 )和 +4(C T ,P Q等位基因 ) ,分析其单倍型及基因型频率。结果 从 82人中检出等位基因型LYP LYP 4例 (4 .9% ) ,HYP LYQ 5例 (6 .1% ) ,LYP LYQ 35例 (4 2 .9% ) ,LXP LXP 1例 (1.2 % ) ,LYQ LYQ 11例 (13.4 % ) ,LXP LYQ 14例 (17.1% ) ,HYP LYP 2例 (2 .4 % ) ,HYP LXP 1例 (1.2 % ) ,HYP HYP 9例 (11.0 % )。结论 中国蒙古族人群MBL基因启动子区SNP等位基因型以LYP LYQ、LXP LYQ、LYQ LYQ和HYP
吕成伟陈政良王方勇钟成全张丽芸卢晓
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单核苷酸多态性
可溶性DC-SIGN对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可溶性DC-SIGN(sDC-SIGN)对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负选法分离纯化T细胞。以Con A、anti-CD3/anti-CD28单抗与sDC-SIGN共培养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的增殖,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培养72 h时,对于Con A诱导的T细胞增殖,sDC-SIGN使CD4+、CD8+T细胞的增殖率分别由(11.42±0.20)%和(12.15±0.39)%下降到(2.61±0.05)%和(1.62±0.04)%(P<0.05);sDC-SIGN使Con A诱导T细胞配体上清中IL-2、IL-10、IFN-γ、IL-17A的含量(ng/L)分别由680.27±5.86、29.37±0.44、101.82±0.03、60.46±0.34下降到348.54±0.91、22.45±0.05、63.77±0.01、23.74±0.03(P<0.05),却使IL-6的含量(ng/L)由85.17±0.62增高到460.57±12.67(P<0.05)。对于anti-CD3/anti-CD28单抗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sDC-SIGN也具有类似效应。此外,sDC-SIGN还下调Con A所刺激T细胞表达早期活化标志CD69。结论:sDC-SIGN可抑制T细胞增殖和影响细胞因子分泌,提示sDC-SIGN可能在T细胞介导免疫的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
马静刘莹卢晓张丽芸陈政良
关键词:T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
针对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抗体制备与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AOPP的致病机理及与临床病情相关性提供有效工具。方法:用次氯酸氧化家兔血清白蛋白以获得AOPP-RSA,以此为免疫原免疫家兔,亲和层析纯化免疫血清,ELISA鉴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及特异性,Western blot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浆中AOP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AOPP分布与定位。结果:获得效价达10-6的抗AOPP免疫血清,纯化抗体可特异地与不同种属来源的氧化修饰白蛋白结合,而与正常白蛋白及糖基化蛋白终产物无交叉反应。该抗体可识别人血浆中的AOPP,可特异地与大鼠CKD模型及各种炎症性CKD患者肾组织成份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可与不同种属AOPP结合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首次用于检测存在于CKD患者血浆、肾组织及模型动物肾组织中的AOPP,为深入研究AOPP的病理作用及其在组织定位提供了有效工具。
卢晓田建伟刘北一侯晓睿朱平侯凡凡富宁
关键词: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多克隆抗体慢性肾脏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