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振业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地震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兆
  • 2篇断层
  • 2篇震前
  • 2篇震源
  • 2篇前兆
  • 1篇地震破裂
  • 1篇地震图
  • 1篇地震图分析
  • 1篇地震预报
  • 1篇粘滑
  • 1篇震相
  • 1篇震相分析
  • 1篇震源机制
  • 1篇震源物理
  • 1篇振动
  • 1篇散斑
  • 1篇拍频
  • 1篇强震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卢振业
  • 5篇刘绮亮
  • 5篇李世愚
  • 4篇滕春凯
  • 3篇刘晓红
  • 2篇郭铁拴
  • 2篇和雪松
  • 1篇李运筹
  • 1篇武安绪
  • 1篇郭铁栓
  • 1篇吴祥云
  • 1篇陈运泰
  • 1篇任利生
  • 1篇陈国星

传媒

  • 3篇地震学报
  • 1篇工程抗震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1998年中...

年份

  • 3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检层法钻孔波速测量中的震相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地震波在工程中有极广的应用。例如在场地土层构造、地震小区划、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地震动反应谱拟合等工作中均有广泛应用,现场的地震波速就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获得地震波波速的方法很多.如现场人工震源土层波速测定,由于时间、距离、震源方式可以人为控制,是获得波速最直接可靠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PS检层法,许多文献(廖振鹏,1989;首培杰,1981)中都有介绍。但是当土层结构复杂,场地条件差。
郭铁拴卢振业陈国星任利生
关键词:震相地震图分析钻孔波速检层法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8
2000年
通过大理岩破裂实验 ,考察了典型构造中微裂纹的演化、集结的过程和特征 .根据损伤理论 ,分析了构造对微破裂演化的控制作用 .根据微破裂集结临界条件的相似原理 ,认为这些特征可以类推到公里尺度 ,它们有助于解释地震中短期阶段的前震或广义前震分布 ,作为地震前兆的一次效应 .其它物理效应为二次或三次效应 .微破裂集结时局部密度突然加大 ,有助于解释部分前兆记录突跳现象 .非集结部分出现部分微裂纹愈合 ,密度反向变化 ,有助于解释一些前兆记录在短临阶段记录中出现反向的现象 .考察了不同构造的不同部位微破裂萌生和演化的范围差异 ,这些差异有助于解释不同地质构造孕震区域的孕震过程 ,从而可解释板缘和板内地震前兆记录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被不同观点学者分别引用 ,以论证地震是否有前兆记录的问题 .然而 ,在考察不同地区的前兆记录时 ,必须注意不同地区的地质背景 .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刘晓红刘绮亮和雪松
关键词:震源物理地震前兆
外部干扰引起的楼房共振实例被引量:4
2000年
本文介绍了由外部干扰引起的楼房共振实例。指出该楼晃动是由于在附近简易安装了供热通风系统的大功率电动机 ,其振动频率与宿舍楼自振频率接近 。
郭铁栓卢振业李运筹
关键词:拍频环境振动
横向断层对主断层粘滑扩展过程阻止和滞后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给出了一种带有软弱障碍体的粘滑实验结果.软障碍体由垂直于主断面的孤立锯缝加以模拟.实验表明,这种软障碍体对粘滑失稳扩展有明显的阻止(或称为止裂)和滞后作用.这种止裂或滞后作用依赖于锯口的深度l和施于主断面上的正应力_x.止裂和滞后效果随锯口深度增加,滞后效果并不单调随断面上正应力增加,滞后时间和平均正应力曲线呈V形分布.沿断层的视破裂能G表明,失稳扩展停止或滞后的前方往往不是高能垒,说明破裂的停止或滞后并不单是高能壁垒阻挡一种机制,软障碍体具有另一种止裂机制,它可能是通过对应变能的吸收而起到使失稳扩展停止或滞后.本实验还展示了在粘滑事件之间时空上的复杂图象,如本实验中复合构造格架情况下所见的那样,这对理解强震序列的时空关系会有所启发.粘滑扩展过程的停止或滞后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粘滑机制的完善.
卢振业加藤尚之山本清彦干澤朋郎
关键词:粘滑地震断层
华北中部强震序列加速特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华北块体中部主要地震构造格架由呈S形的晋陕地震带和呈线形的北东向平原地震带所表征。本实验用带有预制构造格架的板状样品(200×200×10mm^3)对其强震序列进行模拟,构造格架分为“/”型,“S”型和“S/”型三种,每一构造带均由多闭锁段和自由段相间组成,样品材料分别为脆性较强的水泥和柔性较强的有机玻璃。加载情况为单轴加载和侧向束缚条件下单轴加载两种。加载方向以东西向和北75°东方向加以模拟。结果表明各种情况下闭锁段破裂均呈加速特征,即破裂累计频度遵从N=Ae^(bt)。束缚条件对破裂加速特征的存在是重要条件。根据不同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破裂加速特征普遍性的实验结果,结合华北强震(M≥7)序列的加速特征,对华北中部强震做了初步推断。
卢振业郭铁拴胡宏马玉琳
关键词:地震强震序列
裂纹间动态相互作用的实验观测与理论分析──以共线剪切裂纹归并为例被引量:17
1998年
本文以共线剪切裂纹的归并为例,研究裂纹系的动态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张破裂的意义上,小间距共线剪切裂纹的内端部实际上是阻碍结构,通过迂回弯曲的张破裂归并.本文提出一种估计张破裂扩展途径的近似方法,利用张应力破裂判据找出了潜在的破裂扩展途径的第一近似,较好地模拟了共线裂纹的破裂途径,和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可以大大缩短机时,简化计算程序,保证精确度.本研究结出了岩石剪切破裂“隧道效应”(即破裂跳过障碍体,而障碍体本身不破坏)的机理,还给出了脆性介质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碎屑产生的机理.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刘绮亮武安绪吴祥云
关键词:地震
三维破裂及其在地震和断层研究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6
1998年
文中提出若干断层破裂和震源过程的重要问题,包括断层分布的形态、震源多重事件的非共面性、震源迁移和动力来源等,这些问题用目前二维力学模型无法回答,只有用三维模型才有可能。综述了三维岩石断裂力学的实验和Grifith-Irwin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指出三维破裂研究既包括三维裂纹的破裂,也包括无初始裂纹的Hertz接触引起的破裂。总结了岩石三维破裂的特征,并简述了三维破裂在震源过程和断层形成问题研究中的一些证据和研究前景,认为一些地震前兆机理问题有可能在三维模型中得到解答。同时也讨论了三维震源与断层模型简化为常用的二维模型的条件。
李世愚滕春凯刘绮亮卢振业刘晓红陈运泰
关键词:震源机制断层地震
激光散斑干涉技术和INSAR技术的实验模拟
<正>大地形变在研究地震震源的力学机制中,特别在短临地震前兆物理手段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光测数字化和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技术已成为现实。90年代以后出现的IN SAR(Intersection Satelli...
李世愚卢振业刘绮亮
文献传递
地震破裂的集结及其前兆意义被引量:18
2000年
有关集结相的争论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全面理解“nucleation”的含义 .“Nucleation”的本来含义就是突变过程的集结、成核、起始等 ,因而 ,需要研讨如何针对不同领域准确进行翻译 .地震集结的基本含义 ,是指岩体内微破裂的集结导致局部弱化和岩体失稳 .狭义集结理论对于解释断层摩擦行为有一定意义 ,但不应夸大其适用范围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 ,地震集结实际是岩体多种状态参量的变化过程 ,是跨多学科的研究课题 .本文评述了损伤理论、断裂力学、地震破裂动力学和摩擦本构关系的研究 ,及其在地震集结问题中的应用 .介绍了近期若干课题的进展 ,包括构造环境对地震集结过程影响的研究 ;利用波速各向异性 ,特别是剪切波分裂方法测量微破裂集结引起的介质各向异性研究 ,以及地震集结的辐射温度场的遥感接收的实验研究等 .讨论了大地震集结的特征 。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刘晓红刘绮亮和雪松
关键词:微破裂地震前兆地震预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