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洪丽

作品数:31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科研课题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胃癌
  • 5篇微转移
  • 5篇胃癌淋巴结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结
  • 5篇CK18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细胞
  • 4篇抗体
  • 4篇RAC1
  • 3篇蛋白
  • 3篇胃癌淋巴结微...
  • 3篇淋巴结微转移
  • 3篇淋巴结转移
  • 3篇畸形
  • 3篇C3
  • 2篇信号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荧光

机构

  • 27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吉林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31篇单洪丽
  • 24篇续薇
  • 12篇黄晶
  • 6篇高丹丹
  • 5篇王学军
  • 5篇罗微
  • 5篇关宝杰
  • 4篇曲林琳
  • 4篇刘志婷
  • 4篇张钊冠
  • 4篇王军荣
  • 3篇王冠军
  • 3篇孙璐璐
  • 3篇包金
  • 3篇张恩颖
  • 2篇姚瀚鑫
  • 2篇赵旭
  • 2篇所健
  • 2篇李映潼
  • 2篇刘力华

传媒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第五届全国临...
  • 1篇第十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向侧流免疫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参考区间的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双向侧流免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参考区间,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用双向侧流MPO检测试剂测定健康体检人群363例血浆MPO值,对检测结果进行离群点检查,绘制数据分布图,按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363例健康人按照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6组。363例健康人血浆MPO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26,P=0.468)。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MPO分布水平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MPO两两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测定结果呈偏态分布,故取单侧95百分位值为参考上限,双向侧流免疫MPO检测的参考区间单侧上限值为28.1ng/mL。结论双向侧流MPO参考区间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其参考区间的建立对MPO结果的解释和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
包金黄晶孙璐璐单洪丽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心血管疾病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表达水平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2009年
目的定量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并评价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6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1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Tiam1 mRNA拷贝数,同时将CK18作为淋巴结微转移的标志基因,定量检测24例病理诊断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99枚淋巴结的CK18mRNA拷贝数。结果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92.42%(61/66)Tiam1mRNA表达阳性,而癌旁为19.70%,胃良性病变组织11例只检测到1例Tiam1 mRNA表达,胃癌组织Tiam1mRNA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2χ=70.86)和良性病变组织(2χ=41.74)(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1)。胃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和良性病变组织(4.92×105vs.0)。66例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分为3组;24例病理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通过淋巴结CK18mRNA的定量检测,15例存在微转移。微转移组(9.51×104)及病理转移组(2.99×106)Tiam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54×102,P<0.01)。结论Tiam1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组织Tiam1表达水平可能决定癌细胞淋巴转移的倾向,可以成为术前评估转移的实验诊断参考指标。
续薇单洪丽刘力华张恩颖关宝杰王冠军
关键词:TIAM1CK18胃癌微转移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K18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细胞角蛋白18(CK18)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检测系统,定量检测CK18在胃癌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发现淋巴结微转移,从而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阳性率。[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CK18作为淋巴结微转移的标志基因,制备CK18表达序列的标准品,并建立标准曲线。定量检测24例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99枚淋巴结的CK18mRNA拷贝数。[结果]RTFQ-PCR检测CK18mRNA的95%CV值为2.38%,敏感性达10个拷贝。24例病理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5例CK18mRNA阳性。阳性率为62.5%(15/24)。RTFQ-PCR检测CK18mRNA的量值水平,最小值为2.57×102,最大值1.08×108。[结论]应用RTFQ-PCR方法,以CK18作为淋巴结微转移的标志基因,可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能够发现组织病理学检查不能发现的微转移灶,并可能对微转移分级有益。
单洪丽续薇所健刘立华
关键词:微转移CK18实时荧光定量PCR淋巴结转移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统计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检测水平、年龄和性别分布,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抗CCP抗体,通过LIS软件统计2012年-2014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测抗CCP抗体检测水平...
单洪丽宋佳星张钊冠尹建洁黄晶续薇
关键词:抗CCP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
检验过程中潜在风险的识别与管理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识别与管理检验过程中实验活动的潜在风险。方法在科室策划风险管理计划的基础上,以专业组和关键岗位为单位,从"人(人员)、机(设备)、环(环境)、法(方法)、料(材料)"等要素中识别可能影响检验过程医疗质量的潜在风险,对风险进行发生频率与危害大小的等级评价。结果 2014年10~11月专业组在189个检验过程中识别潜在风险393项;5个关键岗位识别潜在风险79项。风险集成后的潜在风险为192项,其中,检验前、中、后过程分别为53、104、35项,分布在标本采集、标本准备、人员、内部质控、外部质评、设备、试剂、环境、文档管理、结果初审、结果报告等方面;192项潜在风险的程度分级与频次分析,高、中、低风险分别为32、134、26项,频繁、可能、偶尔、极少、不可能分别为7次/周、17次/月、112次/年、51次/年、5次/设备使用寿命。结论识别与管理检验过程的潜在风险,有利于保障检验质量目标与指标的有效实施。
续薇黄晶许建成孙淑艳许慧曲林琳高丹丹田琦王学军王晓明姚瀚鑫王凯王欣李永勇冀旭峰张慧王永香单洪丽姚迪李映潼赵斌
关键词:风险管理
血常规MCHC对标本性状异常的提示价值及抗干扰方案的探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血常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异常升高的常见干扰原因及抗干扰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于该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测且首次MCHC水平异常升高(MCHC>380 g/L)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CHC水平异常升高的原因。针对不同干扰因素采用水浴、稀释和(或)血浆置换等方式处理后,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重新检测血常规,记录和比较处理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MCHC、血小板(PLT)水平,比较采用不同抗干扰方案测得的各指标水平。结果在102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中,脂血标本12份、红细胞冷凝集标本68份、溶血标本20份、高白细胞(WBC>350×10^(9)/L)标本2份。与处理前比较,血浆置换处理脂血标本后,WBC、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CT水平升高,MCV、MCH、MCHC和PL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处理前比较,红细胞凝集标本采用37℃水浴20 min处理后,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37℃水浴30 min处理后,其中9份标本MCHC无法纠正,进一步行稀释+温育(稀释液与标本一同温育)或血浆置换法重新检测,MCHC可准确纠正(P<0.05)。与处理前比较,采用41°C水浴10 min处理后,除WBC、Hb外其余各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处理前比较,溶血标本采用血浆置换法处理后,RBC、HCT、MCV水平升高,MCH、MCHC、PL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MCHC水平异常升高的标本,检验人员应先分析可能的干扰因素,针对不同干扰选择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纠正,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
王莹单洪丽曲林琳
关键词: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脂血溶血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
目的 :通过统计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检测水平、年龄和性别分布,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情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抗CCP抗体,通过LIS软件统计2012年-2014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测抗CCP抗体检测...
单洪丽宋佳星张钊冠尹建洁黄晶续薇
关键词:抗CCP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
文献传递
双向侧流免疫MPO参考区间的建立及MPO对AMI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双向侧流免疫髓过氧化物酶(MPO)参考区间,确定MPO对AMI的最佳诊断cut-off值,评价MPO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观察MPO水平与AMI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向侧流MPO检测试剂测定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363例血浆MPO浓度(对照组),363例健康人按照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6组,按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参考区间。检测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血浆中MPO浓度,通过ROC曲线找出MPO诊断AMI的最佳cut-off值。对AMI组MPO高水平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追踪MPO与AMI预后的关系。结果 MPO测定结果呈偏态分布,MPO水平在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取单侧95百分位值为双向侧流免疫MPO参考区间,为小于23.10 ng/m L;AMI组和UAP组MPO高于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P均〈0.01)。MP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对AMI最佳诊断cut-off值为28.82 ng/m L;在219例AMI组患者中,MPO阳性率0.808,c Tn I阳性率0.653,其中MPO阳性而c Tn I阴性的有50例。随访到AMI组MPO高水平患者81例,半年内15例再次发作AMI,其中3例死亡。结论双向侧流MPO参考区间为〈23.10 ng/m L,MPO对AMI最佳诊断cut-off值为28.82 ng/m L。MPO对AMI危险事件发生有早期提示价值,MPO增高可能是随后的1~6个月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尤其是对c Tn I假阴性患者更有意义。
包金单洪丽孙璐璐高海翟金宇亭黄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染色体核型为45,X/47,XYY的两性畸形儿被引量:1
2007年
王军荣刘志婷续薇关宝杰单洪丽刘鹏博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畸形儿XYY综合征精神病院先天性
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单洪丽黄晶张钊冠尹建洁续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