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燕
- 作品数:2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第五代”历史叙事及泛文本解读——以三部“刺秦”文本为个案被引量:5
- 2004年
- 以陈凯歌、周晓文、张艺谋的“刺秦”文本为个案 ,作者认为他们或从精英立场 ,或从大众视角不谋而合地释放了大众文化的感性化、消费化诉求 ,而张艺谋的《英雄》
- 包燕
- 关键词:大众文化语境历史叙事《英雄》
- 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影视公共教育的新定位
- 近年来,中国传媒环境最为突出的变化在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强势登场以及它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这里的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为代表,而传统媒体主要指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在竞争和...
- 包燕
- 关键词:教学模式
- 文化折中:黄建新电影的知识分子叙事及流变考察被引量:1
- 2009年
- 流变的知识分子叙事构成黄建新电影与其他第五代影像的明显区分。其间,反讽与包容、现代与后现代调和的文化折中立场既是面向转型语境的缝合策略,也是构成"黄建新风格"的重要印记。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这种骑墙的文化立场之困境日见突出。这种困境既指向文化上的媚俗陷阱,也同时指向美学上的定型危机。黄建新电影的知识分子叙事面临突围的压力。
- 包燕
- 关键词:知识分子
- 重审中国早期电影的跨文化归化改编——以《一剪梅》为症候文本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浪潮最早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在这波浪潮中,立足本土的“归化”策略成为电影制作者的共同选择。本文以无声电影《一剪梅》为症候性文本,重审其对莎士比亚剧本《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及意义。与莎剧相比,电影《一剪梅》在保留原剧主体情节基础上,在人物定位、剧情风格、文化改译上融入中国元素和现代质素,呈现自觉归化取向。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归化式改编的经典个案,其改编得失对华语电影的跨文化改编具有镜鉴意义。
- 包燕吕濛
- 关键词:《一剪梅》跨文化归化改编
- 守旧与逐新——大众文化视阈下张石川与明星影片公司的电影实践及意义
- 2011年
- 上世纪20、30年代的张石川及其明星影片公司提供了大众文化实践的成功案例。本着历史的借鉴目的,本文考察张石川及明星公司对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身份之体认,并通过对其"守旧与逐新"两翼并进的文化策略与电影实践之解析,为当下华语电影的大众文化身份书写提供启示。
- 包燕
- 关键词:大众文化
- 张石川及明星影片公司的文化策略及价值重估——在“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场域中
- 2012年
-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电影市场最有影响的力量,浙籍文化商人张石川及其明星影片公司提供了商业成功的范本。放在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场域,张石川及明星制片获得了有效的定位与阐释。即在文化视野上,它们立足于旧派的市民伦理,同时又关注新派的大众启蒙。在审美趣味上,它们立足电影的道德教化,同时又释放大众的娱乐快感。正是这种缝合性的文化配方,满足了受众的多维诉求。张石川及明星影片公司对鸳蝴传统的实践经验,为当下华语商业电影的制片策略提供启示。
- 包燕
- 关键词:文化策略价值重估鸳鸯蝴蝶派
- 人文自救:执着与困惑——林语堂的哲学探寻与文学世界被引量:1
- 2002年
- 本文立足于对林语堂的人文哲学观的轨迹探寻 ,考察并思索其文学面貌与哲学理念的互动和互渗。同时 ,作者指出 ,林语堂的这种相对纯净化的人文自救哲学观在文学中的渗透自觉在成就其独特的文学风格的同时 。
- 包燕
- 关键词:哲学文学人文主义
- “上海梦魇”的道德寓言与错位书写——对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的重读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从叙事和接受的双重视角,重读张艺谋和陈凯歌在90年代的旧上海影像写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主要探析两部电影的"上海梦魇"形象建构和道德化寓言写作,考察这种刻板叙事如何与大众的平面寓言抗拒和文化怀旧潜流发生错位,从而阻止文本的流畅接受。同时指出,两位导演在旧上海影像中对本质主义和激进主义姿态的继续实践及所接收的尴尬回应,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他们向文化保守主义的逐步转向。
- 包燕
- 现代缪斯的诱惑和回应——余上沅戏剧美学之西方探源及现代评价被引量:3
- 2004年
- 作为对"国剧运动"主将余上沅之戏剧美学的再评价,本文主要考察其对西方同期的戏剧 美学的借鉴与整合,充分发掘其戏剧理论中基本被遮蔽的现代性因子,同时也考察其审美趣味 上的潜在偏至,从而为中国当代戏剧美学在东西文化碰撞中的现代性选择提供启示。
- 包燕
- 关键词:戏剧美学
- 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谢晋电影的世俗趣味及传统改写被引量:4
- 2010年
- 谢晋电影通常被研究者归入郑正秋、蔡楚生的政治伦理情节剧传统,但其电影在承继传统的同时,以更为自觉的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稀释了民国情节剧传统的苦戏情结,而呈现为突出的世俗趣味和乐感文化特征。这一乐感化的世俗趣味不仅使谢晋电影形成鲜明的个人格调,更成为其电影获得当代最大化观众的直接媒介。
- 包燕
- 关键词:传奇叙事喜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