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劳昕

作品数:22 被引量:361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城市
  • 6篇实证
  • 5篇实证研究
  • 4篇人口
  • 3篇区域经济
  • 3篇区域经济研究
  • 3篇经济密度
  • 3篇经济研究
  • 2篇动力机制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城市社区
  • 2篇中国城市体系
  • 2篇人口迁移
  • 2篇社会
  • 2篇齐普夫定律
  • 2篇长江
  • 2篇长江中游
  • 2篇长江中游城市...
  • 2篇城市群
  • 2篇城市体系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广东省国土资...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19篇劳昕
  • 13篇沈体雁
  • 3篇张晓欢
  • 2篇臧雷振
  • 1篇薛澜
  • 1篇沙勇
  • 1篇孟天广
  • 1篇张丽敏
  • 1篇张远
  • 1篇张进洁
  • 1篇杨开忠
  • 1篇王彦博
  • 1篇孔赟珑

传媒

  • 2篇人口与经济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规划师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城市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发展
  • 1篇中青年改革开...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人口迁移的中国城市体系演化预测
2017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大规模跨地区的人口迁移既源于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优先发展战略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又源于人口迁移政策和户籍政策的逐步放松。截至2014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53亿,超过总人口的1/6O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人口迁移直接导致各等级城市数量及城市规模变化,进而影响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格局变化。
劳昕沈体雁
关键词:人口迁移户籍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变迁
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实践现状与前景展望--基于近20年'专项治理'的政策过程研究
0年,中国府际合作实践积累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现实的政治术语,而多层级、多部门联合参与的"专项治理"即为此中一例,虽然这类词语频现媒体并广为实践,但对其深入的学术分析和理论归纳依然匮乏.本文视...
臧雷振劳昕
关键词:政府管理公共政策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回顾与前瞻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社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仅表现在自然生态、道路交通和建筑景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文生态、关系网络和文化融合等社会生态方面。这些变化为提升社区变迁生活层次、文化品味等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给和谐城市社区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谐城市社区的发展路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张晓欢沈体雁劳昕
关键词:城市社区建设自然生态建筑景观人文生态社会生态
经济密度: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被引量:31
2012年
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经济密度是研究经济集聚与分散、经济空间结构、经济发展绩效以及环境经济可持续性等重要课题的一个枢纽性变量,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与经济密度相关的研究文献基础上,重点讨论经济密度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动力机制及影响效应等问题,指出未来经济密度研究的探索方向。作者认为,以经济密度格局与演化这一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寻求建立中国经济密度的分布模型与演化模式,对于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与政策意义。
沈体雁劳昕杨开忠
关键词:经济密度实证研究动力机制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经济密度研究框架建构被引量:6
2013年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密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在协调区域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日益成为当代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研究视角系统性地构建中国经济密度研究框架,形成包括密度模型、动力机制、影响效应、全方位实证研究(维度、尺度、时段、方法)在内的完整研究体系,在实证研究方面还提供了相关的研究案例借鉴,以期为中国经济密度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对于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与政策意义。
沈体雁劳昕张进洁
关键词:经济密度区域经济实证研究
劳动力异质、流动方向与城乡差距悖论被引量:4
2015年
城乡差距悖论指的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并没有随城乡劳动力的流动而缩小。传统的文献对于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行为及其意义关注很多,然而对于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异质性和流动方向及其所附带的经济意义却关注过少。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渠道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构建数理模型将城乡劳动力的异质性和流动方向的经济意义进行研究和数值模拟,最后得出在考虑城乡劳动力异质性的情况下,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对完全消除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沙勇劳昕
关键词:劳动力悖论
基于人口迁移网络的中国城市体系演化预测研究
目前城市化已成为主导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趋势,而城市化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口在不同空间区位上的重新聚集和分布,即人口迁移,导致了城市体系的演化。
劳昕沈体雁
基于交通网络和经济网络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综合运用交通网络和经济网络来研究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城市体系网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为中心的菱形城市网络基本骨架,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呈现由中心城市向外依次递减的空间圈层结构;相对而言,交通网络有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网络则有助于形成经济集聚,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可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提供理论参考。
劳昕王彦博沈体雁
关键词:城市体系交通网络经济网络网络中心性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回顾与前瞻
2012年
城市社区的内涵是随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网络性的系统,它是基于地域空间系统的一种生活共同体。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城市社区对和谐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城市社区正呈现出新的网络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其治理模式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这不仅缘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推动,也缘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推动,还缘于城市社区直接的多样化需求的推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城市网络的发展,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宗教、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和谐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
张晓欢沈体雁劳昕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流动空间模式变化——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70
2015年
文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市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化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仍然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城市是跨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中心,吸引核心区逐渐由珠三角向北移动;从两次普查间人口流动分布的变化趋势看,绝大部分地级市的人口流动规模和强度有所增加,人口流动规模的空间分布态势基本不变,人口流动强度的空间分布则渐趋分散;跨省与省内流动人口相比,其分布较为集中,且大部分地级市仍以省内流动为主;人口流动强度与人口流动规模相比,受城市等级影响较小,空间分布较均匀,西北边疆(主要是新疆地区)城市人口流动规模较小而流动强度较大。
劳昕沈体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