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香娥

作品数:21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值模拟
  • 5篇数值模拟研究
  • 5篇降水
  • 4篇反演
  • 3篇降雪
  • 3篇FY-2C
  • 2篇碘化
  • 2篇碘化银
  • 2篇冬季降雪
  • 2篇云参数
  • 2篇增雨
  • 2篇微物理
  • 2篇微物理特征
  • 2篇卫星反演
  • 2篇卫星资料
  • 2篇结构特征
  • 2篇降水机制
  • 2篇个例
  • 2篇反演结果

机构

  • 11篇北京市人工影...
  • 9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中国气象局北...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城市气象...

作者

  • 21篇刘香娥
  • 11篇何晖
  • 8篇高茜
  • 4篇马新成
  • 4篇贾星灿
  • 4篇王广河
  • 3篇郭学良
  • 2篇周嵬
  • 2篇毕凯
  • 2篇黄梦宇
  • 2篇嵇磊
  • 1篇李兴宇
  • 1篇金华
  • 1篇陈羿辰
  • 1篇马建立
  • 1篇张磊
  • 1篇赵德龙
  • 1篇赵淑艳
  • 1篇张蔷
  • 1篇高扬

传媒

  • 5篇大气科学
  • 4篇气象
  • 3篇气象学报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云-2C卫星反演云降水参数及业务产品开发
本文介绍了利用风云-2C卫星反演水云降水粒子的微物理参数,并把反演结果与MODIS的相关产品进行比对验证,之后形成了相关的业务产品,以期对人影作业或决策进行指导或分析.
刘香娥王广河
关键词:卫星资料降水参数反演
文献传递
一次冻雨过程云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7年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5.1对2011年1月1日贵州境内的一次冻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本次过程的大气层结、冻雨区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云物理特征,初步分析了冻雨形成的云微物理过程和成因。结果表明,贵州境内的冻雨区(26°N^29°N)具有冷性和部分"冷—暖—冷"的温度层结,在高层没有显著的冰相粒子,冻雨区是相对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丰富的水汽输送在冷性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云滴,进而碰并产生雨滴,过冷雨水主要通过暖雨过程形成;雨滴继续下落至近地层并保持过冷雨水形式,最后接触到低于0°C的物体或地面,迅速冻结而产生地面冻雨。
刘香娥高茜何晖李杰李兴宇贾星灿
关键词:冻雨WRF模式数值模拟
中尺度碘化银催化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试验被引量:4
2021年
数值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中。文中着眼北京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对数值模式预报的需求,结合地基作业的特点,初步进行了碘化银(AgI)冷云催化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试验。试验采用同化了多种观测资料的北京睿图快速更新和多尺度分析预报系统-临近子系统(RMAPS-ST,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Short Term)的预报结果做为初始场,运用耦合了冷云催化模块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进行冷云催化数值试验,催化模块添加在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中,考虑了水汽在人工冰核上的凝华核化、凝结冻结和接触冻结核化过程,模拟范围覆盖北京地区所有的地面作业站点以及华北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区域。业务试验包括运行对照试验以判定具有催化潜力的地基作业站点及催化信息、进行预催化模拟和实际作业后的催化模拟。个例应用显示,冷云催化数值模式的业务试验可以预判未来一定时段内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物理量场的变化及作业效果,可为前期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后期可进行实际作业信息输入进行催化模拟,对比验证与分析可以改进和优化流程算法,不断提升制定地面作业方案的科技水平。
刘香娥何晖何晖王永庆高茜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
积层混合云结构特征及降水机理的个例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积层混合云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降水系统,其降水既有对流云又有层状云特征。基于积层混合云的重要性,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结合三维粒子运行增长模式对2012年5月29日北京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的降水与雷达回波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混合云系中积状云与层状云各自的微物理结构特征与降水的发生机理等。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云内存在着明显的"播种—供给"机制,层状云中"播种—供给"机制相对简单。而对流云区中由于降水粒子可以发生上下多次的循环增长,"播种—供给"机制可在云的上下层间双向进行,云中粒子群可以增长得更大。在积层混合云中,在低层,层状云中已有的水凝物粒子进入内嵌的积云块中,而在高层水成物粒子又从积云中落到层云中,积层混合云系充分发挥了积云和层云各自的优势,从而降水效率较高。
何晖高茜刘香娥周嵬贾星灿
关键词:积层混合云降水机制
一次积-层混合云系垂直结构和降水机制的飞机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20年
积-层混合云是影响北京地区的重要降水云系,运用飞机探测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4年9月23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系的垂直结构和降水机制进行了探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析云系的雷达回波演变,发现云中的对流泡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回波在垂直方向上增长不明显,此次过程属于积-层水平混合型云系降水。飞机探测资料分析显示,上、下午探测云系的液态水含量都不高(最大低于1 g/m^3);在云系不同高度,飞机探测到的冰晶形状主要有板状、针柱状、辐枝状和不规则状,由于云中过冷水含量相对较低,聚合冰晶的数量明显多于凇附冰晶,冰晶的聚合是云中粒子增长的主要过程。对模拟云系垂直微物理结构和降水粒子的源、汇项分析得到:高层,由凝华产生的冰晶和雪晶在过冷水含量较低的环境中不断聚并、长大并下落,云系中霰的含量很低,增大的冰晶和雪晶下落至0℃层附近融化是产生地面降水的主要机制。此外,融化层附近,雨滴捕获云滴不断长大并下降至地面也是地面降水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刘香娥高茜高茜马新成何晖赵德龙马新成
关键词:飞机观测数值模拟
FY-2C卫星云降水物理特性参数的反演分析
云微物理参数对于天气、气候、环境及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云滴粒子有效半径和云层光学厚度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微物理特征参量,利用卫星探测资料结合辐射传输模式可以实现对这两个参数的反演。参照“非吸收的可见光波段包...
刘香娥
关键词:云光学厚度SBDART
文献传递
FY-2C云粒子有效半径反演结果与MODIS云产品的对比分析
云的微物理参数对气候变化很敏感,目前对于利用卫星资料反演的云参数,进行反演产品精度验证比较困难,文中选取同时刻、同反演区域的MODIS产品与利用FY-2C资料反演的云粒子有效半径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宋薇刘香娥靳瑞军孟辉王兆宇李磊
关键词:云参数参数反演气候变化卫星资料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一次降雪系统大气水凝物输送特征及降雪微物理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北京冬季降雪云系存在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云水资源。出于人工增雪研究和充分开发云水资源的需要,文中对北京2019年11月29日发生的年度首场降雪进行了观测,对其资料做了分析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了降雪过程的宏观特征、水凝物输送及降雪的微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影响本次北京降雪的是稳定性层状冷云云系,水凝物主要从北京区域的西边界和南边界输送到区域内,而从东边界和北边界流出,具有西向和南向分量的湿气流是降雪云系水物质的输送通道。降雪云中的水凝物基本全为冰晶和雪,有少量的云水,整层云系都含有非常丰富的水汽并且贯穿整个降雪时段。在冰面过饱和环境中,水汽凝华(Prds)是雪的主要增长过程;其次是云冰增长成雪(Prci)和云冰聚合成雪(Prai)的过程。
刘香娥刘香娥陈羿辰高茜王永庆杨燕
关键词:云水资源冬季降雪数值模拟
灾害性大风发生机理与飑线结构特征的个例分析模拟研究被引量:79
2012年
2009年6月3日在我国河南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强飑线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灾害。为了解此次飑线天气的特征和产生的机理,本文采用卫星、雷达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结合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数值模式,研究了此次飑线产生的天气背景、宏微观结构特征及造成灾害性大风的机理。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东北冷涡,其后部横槽引导的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河南新乡南部一带交汇促发强对流过程,最后演变为飑线。但由于低层西南风偏弱,水汽条件不足,飑线发生的环境较为干冷。飑线产生区大气处于条件性不稳定状态,对流有效位能(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在1300J/kg左右,并具有适平的垂直风切变。地面气象场显示飑线具有相对冷湿的雷暴高压和强冷池,飑线过程产生的灾害性天气以大风而非强降水为主。数值模式结果显示飑线下沉气流的最大值仅为-13m/s,而地面风速最大值达到35m/s,是最大下沉气流的2.7倍。进一步的数值敏感试验表明,降水粒子的蒸发和融化冷却过程对降低地面温度和产生地面强风速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雨水蒸发过程产生的最大等效冷却率为-3K/min,远大于霰融化冷却率-0.7K/min,因此雨水蒸发过程是影响冷池强度的关键因素,而地面强冷池在此次飑线灾害性大风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刘香娥郭学良
关键词:飑线灾害性大风
北京冬季降水粒子谱及其下落速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8年
为了深入探讨北京冬季云降水的微物理特征,提高雷达反演冬季固态降水的精度和冬季降水的预报水平,利用PARSIVEL(Particle Size and Velocity)降水粒子谱仪所观测的冬季降水粒子谱,结合地面显微镜粒子图像和云雷达数据,对比分析了北京海坨山地区冬季过冷雨滴、霰粒、雪花、混合态降水的粒子谱和下落速度特征,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霰粒降水过程的云顶最高,整层的含水量最大,低层的退偏振比(LDR)最小,粒子更接近于球形;降雪过程的云顶最低,云中含水量最少,低层的退偏振比较大;混合态降水过程的雷达回波强度和高度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但低层的退偏振比最大;(2)在云中上升或下沉气流及湍流的影响下,过冷雨滴、霰粒和雪的下落速度均对称分布于各自理论下落末速度曲线的两侧。因此可根据粒子浓度相对于其直径和速度分布的中轴线位置,判断出该段降水过程中的主要粒子形态;(3)冬季雪花、霰粒和混合态降水粒子下落速度分布的散度较雨滴更大,其原因是由于冷云降水过程的粒子形态复杂,且固态粒子下落过程中更容易受破碎、聚并和凇附等微物理过程影响;(4)在4种降水类型中,雪的平均直径和离散度最大,雨滴最小;混合态降水粒子的总数浓度最大,雨滴的总数浓度最低,并且4种降水类型的粒子数浓度、平均直径和离散度均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贾星灿马新成毕凯马新成毕凯高扬陈羿辰何晖
关键词:冬季降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