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2例脑出血分析
- <正>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脑出血的临床。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12例脑出血,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生脑出血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闵志勇刘颖胡汉华鄢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脑出血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为NSTE-ACS的患者2000例,按是否使用替罗非班为标准分为替罗非班组(713例)和对照组(1287例),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特征、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肌梗死1周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的发生率、PCI术后罪犯血管TIMI3级血流发生率、住院时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严重出血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顽固性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肌梗死1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NSTE-ACS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TIMI血流,且不增加血小板减少及大出血的发生.
- 沈菲苏唏刘成伟吴明祥张治平杨遇春刘颖
- 关键词:替罗非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 62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而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可并发心源性休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Adams—Stokes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我们回顾性分析近十年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刘颖
-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57例分析
- <正>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方法从199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病人57例,对其进行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急性心...
- 胡汉华刘颖闵志勇鄢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病理诊断
- 文献传递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IABP,38例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8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于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收缩压、心率趋于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与非IA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生存时间优于非IABP组(RR=0.402,95%CI:0.175~0.921,P=0.031)。肢体缺血与出血的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住院生存时间,且相对安全。
- 刘颖刘心甜沈菲智红王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2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两组:死亡组和存活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23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107例死亡,116例存活.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中年龄≥70岁、糖尿病、陈旧性心梗史、慢性肾功能不全、前壁心肌梗死、未置入IABP、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比例及入院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快、左室射血分数低、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为AMI合并CS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年龄≥70岁、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快、左室射血分数低、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颖苏晞邓成钢李振李蓓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刘颖苏晞邓成钢李振李蓓
- 运用超高密度标测系统对Marshall束介导的左房大折返房扑的标测及消融
- 2022年
- 目的 运用超高密度标测方法(Rhythmia系统)探索Marshall束参与的左房大折返性房扑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策略。方法 选取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行房颤导管消融或心脏外科术后持续性房扑的患者,射频消融术中运用Rhythmia系统对房扑进行激动标测。对激动标测诊断为Marshall束参与的左房大折返性房扑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38例房颤消融或外科术后房扑患者,共标测198种房扑,其中7例诊断为Marshall束参与的左房大折返性房扑。7例房扑均通过超高密度标测发现左肺静脉及左心耳之间出现激动跳跃(颜色断层现象,提示房扑由Marshall束介导),心内膜类局灶样激动点提示Marshall束插入点。术中首先消融Marshall束在心内膜的插入点,如无效则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7例患者均可于术中终止心动过速,术中即时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消融并发症,术后常规随访(12±9)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超高密度标测可以高效、准确地诊断心外膜Marshall束介导的心房扑动,并可以找到Marshall束的心内膜插入点。对这类房颤的标测和消融策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结果。
- 刘颖杨文杰李希张劲林陈艳红邓成钢
- 关键词:导管消融房扑
- 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后1年随访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1年期预后。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患者727例,其中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2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对两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37例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结果青年组患者的吸烟、饮酒、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及血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组,apoA1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糖尿病史比例、总胆固醇、HDL-C、LDL-C、apoB及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0.008)、肥胖(P=0.013)、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22)、高三酰甘油(P=0.021)是青年男性患AMI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复合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较老年组低(均为P<0.05)。结论 40岁以下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1年随访预后良好。
- 刘颖蔡建华鄢华苏晞
- 关键词:青少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介入治疗后的1年随访研究
- 目的 研究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接受PCI治疗患者的1年随访.方法 收集入住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患者727例,其中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2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
- 刘颖蔡建华鄢华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