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贵连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输血
  • 2篇再次肝移植
  • 2篇手术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细胞
  • 2篇肝移植
  • 1篇血功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型
  • 1篇血型血清学
  • 1篇血性
  • 1篇移植后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正定型
  • 1篇正反定型不一...
  • 1篇治疗一例
  • 1篇溶血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血液中心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6篇刘贵连
  • 4篇刘相富
  • 3篇林东军
  • 3篇廖思红
  • 3篇刘文达
  • 3篇袁青
  • 2篇陆英
  • 2篇邹勇
  • 1篇张祥忠
  • 1篇黄品婕
  • 1篇覃雪玲
  • 1篇池信锦
  • 1篇廖志坚
  • 1篇邝丽华

传媒

  • 3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抗体鉴定及输血治疗一例被引量:7
2016年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存在复杂性,该类患者常难以找到与其完全相合的血液而无接受输血治疗,最终因极度贫血引起相关并发症而死亡。该文报道1例5个月的特异性自身抗体AIHA患儿,其因全身及双目黄染而入院,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阳性,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AIHA、重度贫血,通过抗体筛查与鉴定,考虑其存在类抗-Ce的特异性自身抗体,选择与患儿Rh格局相同且交叉配血反应最弱的血液进行输注,输血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经2次输血后患儿血红蛋白浓度由入院时的32 g/L先后增加至51 g/L和84 g/L。因此,对于该类患者,如果有条件应尽量选用与其Rh系统分型一致的血液输注,以尽量减少其产生Rh同种抗体的可能性,降低再次输血配血的难度。
刘相富廖志坚邝丽华陆英邹勇袁青廖思红刘贵连
关键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抗体鉴定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附50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要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所输血液先使用白细胞滤器滤过,对照组50例,所输血液不用白细胞滤器滤过。观察2组的输血反应,并分析实验组所输血液成分在应用白细胞滤器前后的变化。结果:白细胞的滤过率为(98.5±1.1)%,血小板的滤过率为(77.6±2.7)%,红细胞的回收率为(93.5±2.3)%,滤过前后反映红细胞功能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容积分布宽度无明显改变(P(0.05),滤过后甘油三酯和LDL-C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20%,实验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滤器能高效回收红细胞,对红细胞的数量、功能无明显影响,能有效滤除白细胞、血小板和血脂,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临床输血的风险。
刘相富林东军刘文达刘贵连覃雪玲
关键词:白细胞滤器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输血反应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18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间18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采用ABO正反定型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试验等血型血清学试验进行检测,找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结果通过血型血清学分析发现,在18例正反不一致的病例中,由自身冷抗引起正反定型不符2例,自身温抗体引起正反定型不符2例,抗E伴自身冷抗1例,抗E、抗N伴自身冷抗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抗M抗体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多发性骨髓瘤(MDS)导致球蛋白紊乱引起血型抗体丢失2例,MDS引起的血型抗原减弱2例,异常性天疱疮继发感染引起抗体减弱1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反定型不符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血型抗体减弱1例,AxB亚型1例。结论当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必须足够重视并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需结合疾病来进行准确定型,从而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邹勇鲍俊杰袁青廖思红刘贵连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血清学正定型反定型
再次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和成分输血特点的探讨——附18例报告
2008年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和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收集18例行再次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输血成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首次手术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2次术前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值均异常,提示患者2次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再次移植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均为P(0.05)。结论:再次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因此,术前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备足血制品,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刘相富刘贵连黄品婕刘文达廖思红
关键词:成分输血凝血功能围手术期
再次肝移植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及血液保护的规律与经验。方法随机抽取行两次肝移植手术患者12名,观察患者第1次与第2次手术间各指标差别,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血液丢失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输液总量及临床预后等。结果2次手术术前凝血功能、所用时间、手术方式、无肝期时间、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及冷沉淀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次移植术中血液丢失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对凝血功能动态检测、恰当纠正,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刘相富池信锦刘贵连林东军
关键词:肝移植输血
血清和尿CMV-DNA定量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和尿CMV-DNA定量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HSCT的120例受者临床资料,自预处理前1周开始至移植后100 d,每周1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CMV-DNA,对于出现CMV-DNA血症或者尿路刺激征的患者同时检测尿CMV-DNA。采用χ2检验比较CMV血症患者和CMV-DNA正常受者发生HC的比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HSCT后100 d内,120例受者中47例(39.2%)出现CMV血症,其中同时合并CMV尿症者16例(占CMV血症患者的34.0%);73例血清CMV-DNA正常的受者中4例(5.5%)出现CMV尿症。CMV血症患者中,16例(34.0%,16/47)发生HC;而血清CMV-DNA正常的患者中,仅4例(5.5%,4/73)发生HC;两组发生HC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P<0.05)。20例检出CMV尿症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征及尿常规异常,考虑为CMV相关性HC,给予抗病毒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HSCT受者仍有较高的CMV感染率,对于出现CMV血症患者,同时监测尿CMV-DNA有助于早期诊断CMV相关性HC,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陆英张祥忠刘文达刘贵连袁青林东军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出血性膀胱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