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立 作品数:8 被引量:57 H指数:5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术前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在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采用计算机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测量个体化三维数据来指导治疗腰椎滑脱。方法术前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测量置钉参数,实施置钉复位固定,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滑脱复位率,出血量,手术时间,经t检验,在滑脱复位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置钉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通过CT三维重建,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获取预置螺钉的三维数据,实施置钉,在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于海龙 雷伟 朱锦宇 吴子祥 刘绪立 张义福关键词:CT 三维重建 腰椎滑脱 骨质疏松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0年 崔轶 雷伟 吴子祥 刘达 贺强 刘绪立关键词:卵巢切除术 糖皮质激素类 骨质疏松 上颈椎椎间旋转活动在体三维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对人体上颈椎椎间旋转活动度及其耦合运动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方法:对16名健康志愿者行颈椎三维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应用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对三维图像标点,并利用标志点测量上颈椎包括枕骨与寰椎之间,寰椎与枢椎之间的椎间旋转及耦合运动。结果:颈椎最大旋转位时,单侧椎间平均旋转度分别为枕骨-寰椎(2.4±1.8)°,寰椎-枢椎(38.5±4.7)°,同时伴随各节段的反向侧屈与后伸活动;侧屈动度分别为枕骨-寰椎(3.6±1.3)°,寰椎-枢椎(5.4±2.0)°,后伸动度分别为枕骨-寰椎(12.9±3.8)°,寰椎-枢椎(4.9±2.6)°。结论:可运用三维CT图像对在体上颈椎椎间旋转及耦合运动进行精确的测量,其有助于上颈椎在三维空间内的复杂运动更进一步理解,更好地为上颈椎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基础。 赵雄 雷伟 吴子祥 刘绪立 韩宝君 林勤关键词:上颈椎 骨质疏松绵羊模型松质骨及皮质骨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观察去势手术对绵羊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骨小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成年绵羊(4±1.5)随机分为去势4个月组(OVX-4months)(4只)、去势12个月组(OVX-12months)(8只)和假手术(Sham)组(8只)。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显露双侧卵巢,术中测定腰椎骨密度。分别与术后4、12个月处死动物,测定股骨颈、股骨干及股骨髁的骨密度,并行MicroCT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去势12个月后(OVX-12months)组腰椎、股骨颈及股骨髁的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皮质骨骨密度无明显降低。其松质骨的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间隙(Tb.Sp)则较对照显著增高。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去势12个月后,腰椎松质骨的最大压缩应力分别较Sham组和OVX-12months组下降82.5%和85.9%,力学强度显著下降,而皮质骨的力学强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去势12个月后,绵羊腰椎、股骨部的松质骨BMD及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明显降低,力学强度也显著下降,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的大动物模型。而皮质骨的骨密度和力学强度下降不明显,需要更长的去势时间。 吴子祥 雷伟 胡蕴玉 王海强 万世勇 王军 刘绪立 李波 付索超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生物力学 新型可膨胀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腰椎融合与固定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评价新型可膨胀椎弓根螺钉(Thunder钉)在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中固定的可靠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应用Thunder钉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各种腰椎疾患42例(236枚螺钉),其中腰椎退行性疾病24例,腰椎结核二期后路融合手术8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6例,腰椎翻修手术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骨密度检查,患者腰椎骨密度平均下降2.6个标准差。术后处理与其他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相同。术后1周、3个月、半年、1年及2年随访患者,摄X线片并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了解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获平均16(12-24)个月的随访。术后3、6、12及24个月的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Thunder钉位置良好,无螺钉松动、断裂迹象,评分平均值分别为3.0、3.0、2.9和2.9。脊柱骨融合于术后随时间延长趋于完善,骨融合评分平均值分别为2.3、2.5、3.0、3.0。所有患者l临床症状缓解,疗效满意。结论Thunder钉具有良好的钉一骨界面结合,能够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固定强度,为脊柱融合提供良好的基础,临床疗效满意。 桑宏勋 吴子祥 雷伟 马真胜 樊勇 王海强 刘绪立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螺丝 脊柱融合术 流体在椎体内流动及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流体在椎体内的流动及分布规律,为临床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治疗高危骨质疏松及椎体骨折提供操作的理论基础。方法:将新鲜尸体的脱脂椎体标本分别截成具有水平方向和纵行方向截面的椎体标本,分别以椎体中心和椎弓根为注射点,于椎体标本中注入与标准骨水泥粘度相当的硅油,用肉眼分别观察硅油碰壁后和未碰壁的流动分布规律。结果:硅油注入椎体后在椎体的各个平面上呈类圆形分布,位于注射点平面面积最大,硅油碰壁后,则沿着壁向四周分布。结论:流体在椎体内以注射点为中心呈类球形流动分布,碰壁后沿着壁向四周流动分布。 刘绪立 雷伟 郑金 李国君 吕荣 李丹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硅油 椎体模型内模拟注射PMMA的流动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寻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流动及分布规律,为临床椎体成形术提供操作的理论基础.方法:根据正常成人椎体的结构特性和参数运用计算机软件构建相应的多孔介质的椎体模型,并运用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与骨水泥粘度相当的硅油在椎体模型中的流动及分布规律.结果:硅油在模拟的椎体模型内的各个平面上呈类圆形分布,位于通过注射点的平面面积最大,在每个平面上从中心向外,硅油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结论:模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流动分布规律:以注射点为圆心,在经过注射点的各个平面上,向各个方向呈类圆形流动分布,成为一个类球体的结构. 刘绪立 雷伟 郑金 李国君 于海龙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多孔介质 两种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绵羊椎体的应用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应用绵羊骨质疏松椎体标本比较两种骨水泥强化技术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经体外脱钙建立绵羊骨质疏松椎体标本40节,完全随机分为A组(单纯螺钉组);B组(低剂量整体强化组);C1组(低剂量局部强化组);C2组(高剂量局部强化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螺旋CT及MicroCT的影像学观察;测试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及能量吸收值(E)。结果各组BMD下降约25%~30%(P>0.05),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影像学观察:B组螺钉完全被骨水泥包裹,形成"骨-骨水泥-螺钉"界面;C2组螺钉周围骨水泥呈局部对称分布,形成"骨-螺钉"和"骨-骨水泥-螺钉"的共存界面。B,C1,2组椎体的Fmax及E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2组椎体的Fmax及E均明显高于C1组(P<0.05);B,C2组椎体间Fmax及E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钉道整体强化及局部强化技术均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情况下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钉道局部强化技术通过提高注射剂量,可以达到与整体强化技术相近的强化效果。 崔轶 雷伟 刘达 吴子祥 石磊 刘绪立关键词:骨质疏松 CT扫描 力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