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繁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主题

  • 3篇英语
  • 3篇社会
  • 2篇大学英语
  • 2篇大学英语写作
  • 2篇英语写作
  • 2篇社会认知
  • 2篇诗歌
  • 2篇写作
  • 2篇教学
  • 2篇LEP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心理
  • 1篇学生英语
  • 1篇意境
  • 1篇意象
  • 1篇隐喻
  • 1篇英语写作教学
  • 1篇月夜
  • 1篇中介
  • 1篇社会建构

机构

  • 9篇重庆工商大学

作者

  • 9篇刘繁
  • 2篇杨晓琼
  • 1篇汤声平

传媒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外语学刊
  • 1篇作家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才智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 1篇外语艺术教育...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关于提升LEP学生英语学能的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2
2009年
LEP学生(英语中差生)英语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将产生直接影响。在讨论LEP学生在我国语境下的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探讨了该理论在提升LEP学生英语学能教学模式方面的启示,即建立在多媒体辅助下基于合作学习的个性化目标教学模式。
杨晓琼刘繁
关键词: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被引量:5
2012年
写作能力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学分学时缩减,四、六级考试的负面作用,教材写作技巧编排片面,教学时间的零碎及教师写作水平的限制等诸多因素,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成为教学领域的难点。文章分析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从弱化考试影响、以写作教学为本,教材写作技巧编排体系化以及提高写作教学效率三个层面,为改变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改进的建议。
刘繁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复合及解整合分层被引量:1
2011年
Fauconnier和Turner针对概念合成理论的"普遍适用问题"提出了解整合(disintegration)等一些相关限制原则,但没有深入的理论探讨。Carl Bache对解整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结构来补充Fauconnier和Turner的拓扑结构。这个新的拓扑结构包括在复杂程度和完备性方面都逐渐提高的复合及其对应的解整合的三个层级。Bache详细阐释了复合和解整合各个层面的工作机制及在动态互动如何限制了复合,实现了对"普遍适用问题"的部分修正。
刘繁
关键词:层级
LEP学生学能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0年
LEP学生学能发展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研究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西部一所商科高校8个LEP教学班531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两年的LEP学生学能发展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并对促进LEP学生学能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汤声平杨晓琼刘繁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教师中介作用
《围城》的实质空间与读者的心理空间分析
2008年
对小说《围城》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更为深入,但鲜有学者从读者视觉对作品进行认知理解。本文从读者视角出发,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小说人物活动空间到小说宏观框架及局部文本的心理空间构建,研究读者对《围城》的理解。
刘繁
大学英语写作量化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大学英语写作量化干预性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针对以教师主宰的中学教学与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大学教学之间严重的不对接现象,通过从词、句、段、篇及反馈层面指导学生并量化学生的练习和自主学习数量,使学生从依赖外在反馈向自我评估过渡,逐渐实现写作学习的自主。两个实验班采用写作量化干预的教学模式,两个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经过一学年的教学试验,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较控制班学生有显著提升。通过问卷分析发现教师指导性介入和量化目标设定对提升实验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帮助。
刘繁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能力
从具身社会认知角度解读《月夜》诗中的具身与离身视点
2014年
具身认知已经渗透至认知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的具身化范式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客观世界中,心智的具身性体现在其依赖于身体生理的、神经的结构和活动形式;与物体和人交互影响;并表征、知觉、类化和理解世界。对具身社会认知的延伸研究有利于人们理解社会情景中的身心交互。理解他人或他者视点的采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形式的具身实践。具身的自我视点与离身的他者视点的采用都是具身认知。采用打破文化成规的离身视点在延伸诗歌的美学意蕴、促进自我与想像空间中的他者及现实空间中的他者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方面起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社会交际意义。
刘繁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诗歌意境隐喻理解模式被引量:3
2012年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古诗《锦瑟》揭示基本隐喻是如何合成复合隐喻的。由于诗歌中具体的"象"之间的互相影响及限制对"意"的影响,心理空间中的基本隐喻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通过投射在层创空间中基本隐喻合成为复合隐喻,即意境。百科知识的差异导致空间中"意"的一个或多个意或者意的缺省。这些都会在跨空间映射和投射时带来组合、完善和扩展的差异。这些差异也解释了层创结构中不同的复合隐喻,即不同意境产生的原因。
刘繁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诗歌意境
诗歌意象可预测性及其范畴的社会认知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诗歌之美在于诗歌意象的解读在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诗歌意象的不可预测性体现在语言表达及其理解的差异及百科知识的差异,而诗歌意象的可预测性则体现在社会认知的相对确定性。根据诗歌意象出现的频次,综合考虑诗歌意象的社会认知,本文将诗歌中具体物象所表达的意分为固化的及未固化的范畴及次范畴。在人类心智可操控的范围内,诗歌意象由于其社会认知的相对确定性是具有可预测性的。
刘繁
关键词:社会认知诗歌意象可预测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