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珊珊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伤寒
  • 2篇载文
  • 2篇载文量
  • 2篇针疗
  • 2篇针疗法
  • 2篇伤寒论
  • 2篇中医
  • 2篇中医人才
  • 2篇文献计量学
  • 2篇小柴胡
  • 2篇小柴胡汤
  • 2篇计量学
  • 2篇浮针疗法
  • 2篇《伤寒论》
  • 2篇柴胡
  • 2篇柴胡汤
  • 1篇大椎
  • 1篇大椎穴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机构

  • 12篇山东中医药大...
  • 6篇山东省中医药...

作者

  • 12篇刘珊珊
  • 6篇傅心昊
  • 1篇孙西庆

传媒

  • 2篇山东针灸学会...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孙西庆教授从肝阳虚论治郁证经验总结
2017年
郁证是脑病科常见疾病,中医认为气机郁滞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机,历代医家多从理气开郁、调畅气机论治。作者导师孙西庆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独辟蹊径,提出肝阳虚是导致郁证的重要病机,临证以小补肝汤加味温补肝阳治疗,往往取得良效。
刘珊珊孙西庆
关键词:郁证肝阳虚
《伤寒杂病论》中针(灸)药并用的文献学研究
本文采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将《伤寒杂病论》中收录有关针、灸以及针(灸)药并用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根据历代注解以及《黄帝内经》,对《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针(灸)药并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寻张仲景针(...
刘珊珊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文献传递
从转化医学视角探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时代在发展,现有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亟需改变。转化医学理念的引入,对于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珊珊傅心昊陆永辉
关键词:中医
浮针疗法的文献分析研究
本文选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1997年~2016年研究浮针疗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文献类型、疾病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定量描述,揭示分布特点,了解...
傅心昊刘珊珊
关键词:浮针疗法
补肾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拟用真武汤加减方以补肾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辨证为肾阳亏虚、痰瘀阻窍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通过对比其与西药胞磷胆碱钠胶囊疗效的差异,以期证明补肾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从而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疗法开辟新的途径...
刘珊珊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真武汤临床药理
《伤寒论》针、灸、药物综合运用的规律研究
2014年
通过对《伤寒论》中针药并用条文的分析,进一步确立针灸在临床中的地位,明确仲景在治疗疾病时,药物与针灸并用的方法。通过对《伤寒论》版本的梳理与考证,将所收录原文的条目按一定的顺序归纳为:单用针灸治愈疾病、针药并用治愈疾病、针灸导致坏病用药治愈、针灸导致坏病四类条文,根据历代注解以及《内经》中的观点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针刺法主要应用于三阳经、灸法主要应用于三阴经、三阳经禁用一切温热的物理疗法。
刘珊珊
关键词:伤寒论
小柴胡汤的文献分析研究
本文选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2011年~2015年研究小柴胡汤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文献类型、疾病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定量描述,揭示分布特点,了解...
傅心昊刘珊珊
关键词:小柴胡汤载文量文献计量学
文献传递
浮针疗法的文献分析研究
本文选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1997年~2016年研究浮针疗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文献类型、疾病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定量描述,揭示分布特点,了解...
傅心昊刘珊珊
关键词:浮针疗法载文量文献计量学
文献传递
小柴胡汤的文献分析研究
本文选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2011年~2015年研究小柴胡汤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文献类型、疾病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定量描述,揭示分布特点,了解...
傅心昊刘珊珊
关键词:小柴胡汤
从转化医学视角探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时代在发展,现有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亟需改变。转化医学理念的引入,对于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珊珊傅心昊陆永辉
关键词:中医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