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现忠

作品数:22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肝移植
  • 5篇缺血
  • 4篇再灌注
  • 4篇体积
  • 4篇缺血预处理
  • 4篇减体积
  • 4篇灌注
  • 3篇肾功能
  • 3篇术后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减体积肝移植
  • 3篇放射性
  • 3篇复发
  • 3篇肝癌
  • 3篇靶向
  • 2篇信号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机构

  • 10篇江苏省人民医...
  • 8篇解放军第81...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22篇刘现忠
  • 8篇李相成
  • 6篇李增才
  • 6篇仲跻巍
  • 6篇王轩
  • 6篇王兵济
  • 5篇姚爱华
  • 5篇张斌
  • 4篇江涛
  • 3篇陆雷
  • 3篇邵国强
  • 3篇刘子君
  • 3篇张冬华
  • 2篇张长和
  • 2篇马跃峰
  • 2篇曹红勇
  • 2篇王自正
  • 2篇浦立勇
  • 2篇张荣生
  • 2篇贾瑞鹏

传媒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第五届全军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1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例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18例患者中,纤维瘤2例,腺瘤3例,局灶结节性增生4例,癌肉瘤2例,错构瘤2例,梭形细胞瘤1例,原发性肝恶性间质瘤1例,肝结核1例,炎性假瘤2例。8例影像学诊断出现误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50%。1例炎性假瘤术前CA19-9为246.4 k U/L,其他病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除1例肝结核因术中见胃小弯多发肿大淋巴结和膈肌硬结未行肝脏肿块切除及1例腺瘤患者行射频消融外,其他病例均行肝脏病灶完整切除(包括局部切除、肝叶肝段切除)。结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术前难以确诊,检查误诊率较高,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李增才张斌王轩刘现忠王兵济
不同体积大鼠原位肝移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体积(100%、50%和30%)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肝功能变化等情况。评估移植物体积对于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建立100%、50%和30%体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生存时间,术后肝功能改变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术后14d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10%。术后肝功能变化表明30%肝移植组术后损伤较重。病理显示50%及30%肝移植组术后肝脏损害严重,30%组尤为明显。结论移植物的体积对于术后存活率具有明显影响,但外科技术的改进可能提高小移植物受体的术后存活率。
仲跻巍李相成姚爱华刘现忠马跃峰
关键词:肝移植减体积
活性氧簇在肝脏移植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是一个复杂的、多因子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活性氧、细胞因子、枯否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激活.氧化应激是许多肝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在肝脏移植中是缺血再灌注引起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氧分子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化学、生理功能,以及促氧化物和抗氧化物之间的平衡对正常的线粒体和细胞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ROS的主要来源是肝脏中的线粒体和细胞色素P450酶,以及库氏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其在缺血再灌注和缺血预处理过程中对损伤的决定性作用存在争议.
刘现忠李相成
关键词:活性氧簇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肝脏移植
普乐可复对肝癌细胞株HepG_2增殖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普乐可复(即FK506)对肝癌肝移植术后体内可能残存肿瘤细胞的影响,从而对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抗排异药物的选择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通过MTT、RT-PCR、Western blot方法,研究普乐可复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其肿瘤相关细胞因子TGF-α和C-met的特异性表达的影响。结果:普乐可复组(5μg/L)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TGF-α及c-Met特异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K-506对肝癌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张长和李君葛文刚刘现忠仲跻巍李相成
关键词:普乐可复肝癌细胞增殖TGF-ΑC-MET
肝脏再生信号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肝脏在创伤或手术切除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通常肝脏仅有0.0012%~0.01%的肝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中毒性肝损伤或肝切除后这种低水平的细胞更新会加快,引起大量肝细胞迅速增生,以至于2/3肝切除后2周肝功能即可恢复正常水平。目前为止,已知有200多个基因参与肝脏再生的信号机制,其中有许多基因调节再生反应。
刘现忠李相成仲跻巍
关键词:肝再生信号传导
缺血预处理对于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于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Lewis大鼠建立50%体积肝移植,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IPC组大鼠在体内切肝前接受10min肝血流阻断及随后15min的血液复流。分别在术后2、6、24、48h提取肝组织。观察术后两组生存率,提取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ELISA法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细胞增殖核细胞抗原(PCNA)。Western blot测定肝脏中cyclin D1、CDK4、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水平。结果:术后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ALT水平,IPC组在2、6h低于C组。TNF-α术后6hIPC组明显高于C组。IPC组的IL-6水平在术后2、6、24、48h均高于C组。PCNA显示术后IP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C组。cyclin D1蛋白在术后C组表达弱于IPC组。Cdk4蛋白在术后IPC组表达强于C组。STAT3蛋白术后两组表达相似。P-STAT3蛋白术后C组蛋白表达弱于IPC处理组。结论:经过缺血预处理的50%部分体积大鼠肝移植,IL-6、TNF-α诱导的肝再生信号通路增强,提示肝再生能力也增强。
仲跻巍刘现忠姚爱华浦立勇李相成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肝移植肝再生信号通路
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三种切肝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肝叶选取和切肝方法对小体积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影响,以建立理想的成功率高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以Kamada的"二袖套法"非动脉化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基础,建立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3组:Ⅰ组:中叶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n=28):Ⅱ组:右中叶和右叶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n= 15);Ⅲ组:改进切肝方法的30%中叶供肝小肝移植组(n=36).观察3组术后并发症和7d生存率.结果:Ⅱ组切肝时间和术后肝后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11±3 min vs 13±2 min,P=0.0305;0/15 vs 8/28,P=0.036),但胆漏的发生率高于Ⅰ组(4/15 vs 0/28,P=0.011).Ⅲ组肝后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1/36 vs 8/28,P=0.008),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别.术后7d生存率Ⅰ(33%)、Ⅱ(50%)、Ⅲ(60%)组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采用中叶供肝、改进切肝技术可以建立具有更稳定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姚爱华浦立勇李相成姜超马跃峰刘现忠仲跻魏王学浩
关键词:肝移植小体积肝切除
一种与PSMA膜外区靶向性结合的多肽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公开了一种与PSMA膜外区靶向性结合的多肽及其应用。该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多肽通过偶联剂来介导放射性核素进行标记,可用于制备治疗或诊断前列腺癌的靶向性药物。
邵国强王自正刘现忠贾瑞鹏梁凯曹红勇刘子君洪灵芝
文献传递
替比夫定改善肝移植术后肾功能并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复发
刘现忠张冬华李增才王轩张斌江涛陆雷王兵济张荣生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干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解放军第81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HCC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1例,围术期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调控血糖)和对照组(24例,围术期依据手指末梢血糖监测情况,多次多点皮下注射胰岛素)。记录患者术前3 d各个时间点(6:00、10:00、16:00、22:00)、术中各个时间点(麻醉开始时、麻醉后60 min、麻醉后2 h、麻醉清醒时)、术后3 d各个时间点(2:00、6:00、10:00、14:00、18:00、22:00)、术后4~7 d各个时间点(2:00、6:00、10:00、14:00、18:00、22:00)血糖,糖代谢参数(包括术前3 d日平均血糖、术后7 d日平均血糖、24 h胰岛素用量、全天血糖波动值、低血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前3 d 6:00、10:00、16:00、22:00血糖低于对照组,术中麻醉开始时、麻醉后60 min、麻醉后2 h、麻醉清醒时血糖低于对照组,术后3 d 2:00、6:00、10:00、14:00、18:00、22:00血糖低于对照组,术后4~7 d 2:00、6:00、10:00、14:00、18:00、22:00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日平均血糖、24 h胰岛素用量、全天血糖波动值、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切口裂开、胸腔积液、延迟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HCC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监测及给药方式,能更好地保证患者围术期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雷海燕叶小珍顾萍邵加庆刘现忠李增才
关键词:血糖胰岛素输注系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