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中p53、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53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57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大肠正常组织中p53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53、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组织(P<0.05);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中p53的表达与VEGF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p53能上调VEGF的表达,二者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指标。 周长春 刘燕 张居民 于芹霞关键词:大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53 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食管黏膜下肿物(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内镜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肿物60例的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前超声内镜诊断,通过比较术前超声内镜诊断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物起源层次及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 (1)60例食管黏膜下肿物,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31例,间质瘤20例,囊肿4例,血管瘤3例,脂肪瘤2例。(2)EUS诊断5例与病理诊断不符,其中有3例间质瘤误诊为平滑肌瘤;1例平滑肌瘤误诊为间质瘤;1例血管瘤误诊为囊肿;另外1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误判为起源于黏膜下层。(3)根据病变临床特点及超声内镜表现分别予以EMR,ESD/ESE,EFR,STER微创治疗,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3年复查胃镜示恢复良好,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1)EUS能清晰显示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起源层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EUS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物与术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丁艳乐 丰义宽 周新玲 刘燕 宋京华 张玉英关键词:超声内镜 病理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途径与宫颈癌 2011年 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其中Wnt/β-caterfin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胚胎发育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周长春 刘燕 王美红关键词:宫颈肿瘤 大肠癌中ASPP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 观察人大肠癌组织中ASPP1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30例大肠癌和15例相应癌旁组织中ASPP1及p53的表达情况,比较ASPP1在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阴性时,大肠癌旁组织中ASPP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癌组织的16.7%(P〈0.05);p53阳性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ASP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p53阴性时,大肠癌组织中ASPP1表达明显降低,这提示ASPP1蛋白表达降低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刘燕 周长春 李国庆 丰义宽关键词:大肠肿瘤 P53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内镜治疗的上消化道SMT 132例的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前EUS诊断,通过比较术前EUS诊断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评价EUS对SMT起源层次及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 (1)132例SMT,术后病理示间质瘤57例,平滑肌瘤46例,脂肪瘤10例,异位胰腺9例,囊肿5例,血管瘤3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2)EUS诊断共有12例与病理诊断不符,其中有4例间质瘤(3例误诊为平滑肌瘤,1例误诊为异位胰腺);6例平滑肌瘤(3例误诊为间质瘤,误诊为脂肪瘤、异位胰腺、囊肿各1例);1例囊肿误诊为血管瘤;1例神经内分泌瘤误诊为间质瘤。(3)根据病变临床特点及EUS表现分别予以EMR(42例)、ESD/ESE(66例)、EFR(7例)、STER(16例)、EMBM(1例)微创治疗,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3年复查胃镜示恢复良好,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1)EUS能清晰显示SMT起源层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丁艳乐 丰义宽 周新玲 刘燕 张玉英关键词:黏膜下肿瘤 超声内镜 病理 iASPP,ASPP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011年 目的 检测食管癌中iASPP,ASPP2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法对3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ASPP,ASPP2进行检测.结果 ASP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在正常组织明显降低(P<0.05),而iASP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ASP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而iASPP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ASPP2和iASPP在食管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地表达,iASPP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王伟 李国庆 丰义宽 丁秀萍 刘燕关键词:食管鳞癌 IASPP ASPP2 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肝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肝脏肿瘤患者行射频消融(RFA)后引起肝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住院行RFA治疗的142例肝癌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射频消融术式、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肿瘤类型以及Child-Pugh分级等,统计分析上述变量对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肝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42例患者行186例次射频消融术,其中发生肝内感染10例次,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对肝脏射频消融术后肝内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而多发性肿瘤、转移性肝癌、有腹部手术史,尤其是胆肠吻合术和开腹射频消融术的肝内感染率显著高于多发性肿瘤(12.96%与2.27%;χ2=6.636;P=0.010)、原发性肝癌(13.16%与3.38%;χ2=3.925;P=0.048)、无腹部手术史(9.78%与1.06%;χ2=3.925;P=0.048)和经皮射频消融(10.00%与1.89%;χ2=4.412;P=0.036);转移性肝癌、既往胆肠吻合术、多发肝脏肿瘤和开腹RFA这4个因素均为引起RFA后肝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继发性肝癌、多发性肝脏肿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和开腹术式是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发生肝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孙阿妮 刘燕 于凌波关键词:射频消融 肝脏肿瘤 结肠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共50例,以及健康人的正常结肠组织共30例。分析ASPP家族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ASPP1和ASPP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癌组织中i ASPP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i ASPP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SPP1和ASPP2的阳性表达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肠癌组织中ASPP1与i ASPP的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PP2的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癌组织中ASPP1、ASPP2和i ASPP的阳性表达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 ASPP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的差异,表明其有可能成为结肠疾病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指标之一;ASPP2的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病理分期和分级有相关关系,表明其有可能成为结肠癌预后指标之一。 刘燕 周长春 田强 孙阿妮 丰义宽 李国庆关键词:结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p53促凋亡刺激蛋白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1年 p53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凋亡因子。近些年英国科学家发现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是一种新的蛋白家族,包括三个成员:ASPP1、ASPP2和iASPP,三者都能与p53特异性结合,促进或抑制p53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本文现就ASPPs与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周长春 刘燕关键词:P53 细胞凋亡 MMP-9和GP7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3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arcinoma,PH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原发性肝癌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MMP-9和GP73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和GP73在PH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81.8%,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组(26.7%、33.3%),2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GP73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数目及包膜有无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Edmondson分级及有无转移有关(P<0.05);MMP-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数目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包膜有无、Edmondson分级及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MMP-9和GP7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PHC诊断和预后的指标。 刘燕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MMP-9 GP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