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深

作品数:24 被引量:135H指数: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抗原
  • 5篇突变体
  • 5篇葡激酶
  • 5篇细胞
  • 5篇抗原性
  • 4篇蛋白
  • 4篇原核
  • 4篇原核细胞
  • 4篇片段
  • 4篇片段缺失
  • 4篇活性
  • 4篇基因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突变
  • 3篇重组葡激酶
  • 2篇点突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新型药物

机构

  • 2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4篇刘深
  • 22篇邹民吉
  • 22篇徐东刚
  • 22篇徐涛
  • 14篇王嘉玺
  • 13篇蔡欣
  • 13篇王旻
  • 13篇王园园
  • 9篇王金凤
  • 8篇龙民慧
  • 5篇朱贺
  • 3篇邢微微
  • 2篇白炎
  • 2篇付文亮
  • 2篇陈勇
  • 2篇王圆圆
  • 2篇彭善云
  • 2篇陈光宇
  • 2篇苏航
  • 1篇杨永昌

传媒

  • 5篇医学研究杂志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199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应用CD9及CD10类细胞毒性单克隆抗体清除骨髓中非T急淋白血病细胞的研究
1991年
用B细胞培养细胞系SB及Nalm-1作为异质性白血病细胞模型,与9倍数量正常骨髓细胞混合后,观察 CD9类抗体 DS21、CD10类抗体55对骨髓中 SB 及 Nalm-1细胞依赖补体的净化效果。用间接免疫荧光及溴乙锭双染法及集落形成实验均证明,联合使用 DS21及55抗体对靶细胞清除效果优于任何一个单一抗体,同时对骨髓中造血祖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本实验结果为临床联合应用 DS21及55抗体净化非 T-ALL 患者自体骨髓提供了依据。
刘深刘秀珍朴鲜华孙瑛勋陈勇白炎
关键词:白血病自体骨髓细胞
一种重组葡激酶衍生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基因工程及生物溶栓药物制备技术范围的涉及一种重组葡激酶衍生体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利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将RGD序列、水蛭素的C末端序列与构建的低抗原性高活性SAK突变体基因相融合,同时引入Xa因子切割...
徐东刚邹民吉王旻蔡欣王金凤陈光宇刘深徐涛
文献传递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活性的葡激酶衍生体和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基因工程及生物溶栓药物制备技术范围的涉及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活性的葡激酶衍生体和制备方法。公开了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活性的葡激酶衍生体的核苷酸序列。其制备方法为利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将RGD序列、水...
徐东刚邹民吉王旻蔡欣王金凤陈光宇刘深徐涛
文献传递
重组人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为深入了解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其在免疫、造血、血管新生和神经方面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我们选择了多种细胞和组织进行实验分析ANG研究。结果表明:其对ECV304和COS7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并可观察到明显的促ECV304细胞贴壁的作用;Ang具有明显地促KG-1a增殖的作用,其具体的分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Ang对造血干细胞形成集落没有作用,同时发现亦不存在与GM—CSF的协同作用;Ang缺乏直接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的作用,但可能对胶质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邹民吉徐东刚马百坤彭善云蔡欣苏航徐涛刘深王嘉玺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生物学功能促增殖作用集落ECV304细胞
TNBS诱导的大鼠炎性肠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炎性肠病动物模型,以用于相关药物评价。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TNBS造模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各组大鼠分别用2%TNBS、50%乙醇及生理盐水灌肠。观察各组大鼠的粪便、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并每日称量体重及食重。分别在造模后第3、6和14天处死大鼠,分离结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TNBS造模组在造模后第1天即表现出明显的肠道稀便和血便,并持续约8天;造模后体重和进食明显下降,持续7~10天后缓解;造模后第3天可观察到明显的肠道病理改变,并逐渐加重,至第6天时可见黏膜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肠壁的透壁性坏死。造模对照组大鼠在造模后第1天部分稀便,第2天即恢复正常,造模后第3天肠道可见轻度病理改变。正常组大鼠一切均正常。结论TNBS诱导的大鼠造模后表现出明显的炎性肠病症状,可作为IBD病因及治疗药物研究的有效模型。
王园园王金凤蔡欣徐涛邹民吉刘深刘中成王旻龙民慧王嘉玺徐东刚
关键词:2,4,6-三硝基苯磺酸炎性肠病动物模型
IL-22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脂肪肝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22(IL-22)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IL-22组和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IL-22,剂量0.25 mg/kg,隔天给药一次,连续20次,观察肝功指标、损伤指标、血脂水平和病理变化的情况。结果:小鼠经IL-22处理后,其C反应蛋白(CRP)水平虽没有明显改变(P>0.05),但小鼠的血脂、ALT、AST、MAD水平以及肝指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小鼠脂肪肝的病变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IL-22能够降低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炎症指标并抑制脂肪肝发展。
龙民慧王园园王金凤朱贺邢微微蔡欣邹民吉刘深徐涛王嘉玺徐东刚
关键词:白介素-22载脂蛋白E类小鼠基因敲除脂肪肝
重组SRH融合蛋白工程菌发酵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影响表达SRH融合蛋白工程菌发酵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建立适宜SRH融合蛋白工程菌的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pH、溶氧调控、诱导温度、诱导时机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建立SRH蛋白的发酵工艺,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情况。进一步利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对纯化后目的蛋白的溶栓活性和抗凝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优化后发酵条件为:发酵pH为7.0、溶氧为45%、菌体浓度达到OD600=8时开始诱导,诱导温度为41℃,诱导时间为4.5h。该发酵条件下得菌量为25g/L。SRH蛋白表达量为45%,并且90%以上为可溶性表达,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5%以上,纯品SRH蛋白溶栓活性为1.80×104AU/mg,抗凝活性为100AU/mg。结论建立了SRH融合蛋白工程菌稳定的发酵工艺,该条件下SRH工程菌发酵蛋白表达量较高,多为可溶性表达,且杂蛋白较少,发酵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
徐涛邹民吉王旻付文亮王圆圆刘深徐东刚
新型低抗原性葡激酶的构建、表达及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降低野生型葡激酶(wild-type staphylokinase,wt-SAK)的抗原性,获得新型溶栓剂。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野生型SAK抗原表位,将其分子内主要的抗原决定簇编码序列定点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将其N端抗原性较强的前10位氨基酸缺失。经过筛选从系列突变体中得到突变体NSAKV。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突变后分子抗原性,结果表明其主要抗原表位消失。该突变体(NSAKV)与原核表达载体pET17b重组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NSAKV占全茵总蛋白的40%-50%,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进一步纯化,纯度达98%以上,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比活性2.616×10^4 AU/mg。经ELISA法和溶圈法测定,NSAKV与wt-SAK制备的兔抗wt-SAK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显著降低,经抗血清温育后wt-SAK活性下降程度远高于NSAKV。结论:突变体(NSAKV)保持了野生型SAK的活性,同时抗原性下降。
王旻王圆圆邹民吉徐涛刘深吴琛王嘉玺徐东刚
关键词:葡激酶抗原性突变纯化
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67
2008年
目的探索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方法和评价指标。方法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分别于高脂饲养前、第4周和第8周测定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含量、丙二醛的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并于第8周后作形态学观察。结果饲养4周后,模型组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P<0.01)等显著性升高。饲养8周后模型肉眼及光镜下均可见典型动脉粥样斑块。结论此法能短时间内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王园园龙民慧周磊磊邹民吉徐涛刘深王嘉玺徐东刚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动物模型
重组SAK及其突变体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制备SAK及其突变体(SAK2)的多克隆抗体,检测并比较两者的免疫原性。方法将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SAK组2只,SAK2组2只,皮下多点注射抗原SAK及SAK2。第3次免疫1周后,收集血清。使用饱和硫酸氨沉淀及DEAE离子交换法纯化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ELISA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性,比较SAK和SAK2的免疫原性。结果兔抗SAK多克隆抗体与SAK2的反应性显著低于与SAK的反应性,兔抗SAK2多克隆抗体与SAK和SAK2的反应性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多克隆抗体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性的结果显示,SAK突变体SAK2缺失了部分抗原表位,同时未产生新的抗原表位。与SAK相比SAK2可能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利用多克隆抗体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性对判断抗原性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王园园王旻邹民吉刘深徐涛蔡欣王金凤徐东刚
关键词:葡激酶多克隆抗体免疫原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