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涤宇

作品数:54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建筑科学
  • 10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建筑
  • 4篇聚落
  • 4篇建筑师
  • 3篇中国建筑
  • 3篇土建
  • 3篇清明
  • 3篇肌理
  • 3篇建筑设计
  • 3篇河图
  • 3篇风土建筑
  • 3篇《清明上河图...
  • 3篇城市
  • 2篇点评
  • 2篇学术
  • 2篇执业
  • 2篇执业环境
  • 2篇中国建筑史
  • 2篇历代
  • 2篇教育
  • 2篇街头文化

机构

  • 47篇同济大学
  • 2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 1篇《建筑时报》...
  • 1篇《时代建筑》...

作者

  • 47篇刘涤宇
  • 2篇戴春
  • 1篇华耘
  • 1篇魏枢
  • 1篇李武英
  • 1篇沈黎
  • 1篇陈捷
  • 1篇朱涛
  • 1篇常青
  • 1篇陈曦
  • 1篇余斡寒
  • 1篇张昕
  • 1篇张鹏
  • 1篇王秋婷
  • 1篇董一平
  • 1篇毛华松
  • 1篇齐莹
  • 1篇王红军
  • 1篇郑君彧
  • 1篇魏皓严

传媒

  • 21篇时代建筑
  • 8篇建筑遗产
  • 4篇建筑学报
  • 3篇建筑师
  • 2篇建筑创作
  • 1篇世界建筑
  • 1篇装饰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南方建筑
  • 1篇中国建筑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3
  • 1篇200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简化模型和复杂现实之间 对弗雷·奥托聚落形态研究思路的再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1引言 弗雷·奥托(FreiOtto)是德国著名建筑师及结构工程师,也是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竞技场的设计者之一,而其新作《占据与连接:对人居场所领域和范围的思考》一书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切入聚落形态这一具有悠久研究历史的话题。
刘涤宇
关键词:聚落形态奥林匹克设计者竞技场
博弈于拼贴肌理之间 上海棋院的设计选择被引量:2
2017年
上海棋院项目的周边环境呈现出一种拼贴肌理,而其设计出发点在于对这种周边形式、尺度、生活形态都差异巨大的城市肌理拼贴出的环境的回应。文章回顾了上海棋院周边街区肌理的演变历史,并探讨了演变背后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海棋院建筑在保持自身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周边街区肌理的呼应,并顺势解决其他建筑问题的基本设计思路。
刘涤宇
忆当年·忆设计
2016年
(选自嗯微问答第197期)您还记得当年最有感触的一个设计吗?这次设计缘何让您印象深刻?是一种启发,抑或是一种变化?是一次不同的经历,抑或是带您走进建筑殿堂的一次深刻历程?当时有没有关键的人和事(老师或者什么事情)带给您观念上、学习上的转变?当我们在毕业后的实践项目中'千锤百炼'之后,回头来看,您现在又如何评价当年稚嫩的想法、理念的雏形,以及设计的起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的设计理念产生过哪些变化?和当年的那个设计历程之间是否依然还有相关?
毛华松魏浩波刘涤宇余斡寒魏皓严唐克扬
关键词:老师
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三题
2011年
文章聚焦于与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相关的三个主题,即作为"再表述"的展示形式、与观众的互动和一些有趣的误读,以及对2011成都双年展三大主题展策展思路的比较。从不同侧面对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进行回顾和思考。
刘涤宇
关键词:互动误读
令人愉悦的界面 浅析九间堂二期和66号楼所体现的“一种现代中式”被引量:1
2015年
文章认为当下建筑实践领域的"现代中式"呈现为多种多样、不确定的复数形式,在此背景下,作者聚焦俞挺团队设计的九间堂二期和66号楼,浅析其中所体现的"一种现代中式"。文章强调设计受到江南园林传统和西方极少主义的双重影响,并以感官愉悦为出发点,着力于界面的厚度与层次的个性特征。在这个思路下,作者探讨了作品中界面与建筑结构和布局等全局性要素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建筑师其他方面的探索。
刘涤宇
关键词:极少主义模数
从历史图像到建筑信息——以1930—1950年代两位学者以敦煌壁画为素材的建筑史研究成果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重读1930-1950年代中国学者梁思成和西方学者布林以敦煌壁画为素材的中国建筑史研究成果,重新审视从历史图像到建筑信息这个环节的关键问题,包括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评估历史图像素材使用的局限与潜力,以及历史图像的细节辨识与空间尺度还原的问题。
刘涤宇
关键词:建筑信息中国建筑史
凸显日常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五原路工作室的思考
2016年
文章对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五原路工作室改造项目与原建筑进行对比,认为改建设计的关键在于从原建筑生硬的戏剧化追求转向对日常性的关注,并通过日常的陌生化、陌生事物的日常化及对比的手段使日常的特定要素得以凸显,通过与日常使用和感知联系密切的细部处理进一步强化其设计意图。
刘涤宇
关键词:日常性戏剧化陌生化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保护与适应性再生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常青张鹏罗小未华耘王红军沈黎张昕魏枢陈捷董一平陈曦刘涤宇齐莹刘伟郑君彧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农耕时代保留和延续下来的城乡风土聚落(风土街区和历史村镇)及其建筑,和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近代城镇老街区及其建筑,它们在规模和数量上构成了中国城乡历史空间的两大主要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
关键词: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
2009建筑中国 年度焦点人物点评——聚光灯边缘,或之外
2010年
在经历了2008年的悲喜交集之后,2009年,我们的关注转向聚光灯边缘,或之外。
刘涤宇
关键词:聚光灯建筑交集
遗址地周边文化地景的修补与要素整合——西侯度圣火广场设计述评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通过对西侯度圣火广场项目用地及周边环境的分析,认为项目用地属于遗址地周边文化地景的一部分,其周边文化地景特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直接决定项目用地性质的考古点和有价值的考古地层、用地的黄土丘陵地貌,以及其他与项目用地存在直接联系的地景要素。在这样的条件下,圣火广场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策略是对文化地景的修补和对地景要素的整合。在讨论了圣火广场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思路之后,文章得出结论:广场设计“人的尺度”与周边自然尺度的呼应是文化地景成功修补的要点所在,对周边各种地景要素的整合则塑造了其作为场所的特质。
刘涤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