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冰
- 作品数:249 被引量:3,166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缓释、控释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02年
- 利用缓释或控释肥料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大豆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分配、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生育期间的总干物质的积累 ,结荚期以前所有缓释肥料处理的均高于对照 ,尤以LP -40和LP -70的处理作用明显 ,而结荚后只有LP -40、LP -70和LP -SS1 0 0A 3个处理的干物重高于对照 ;缓释时间短的肥料对氮素的吸收影响不大 ,而时间长的则减少前期的吸收 ,然而 ,缓释或控释肥料均能一定程度的增加K+ 的含量 ,但对PO43 -影响不大。控释肥料LP -SS1 0 0A可增产 2 1 .9% ,而缓释肥料LP -70和LP -1 80A分别增产 1 3 .1 %和 1 2 .2 %。
- 张秋英赵平刘晓冰金剑王光华大崎满
- 关键词:控释肥料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大豆缓释肥料肥效
- 两个大豆品种在暗棕壤和黑土中的根系形态和根瘤性状被引量:11
- 2008年
- 选取黑龙江省2种主要农田土壤类型(暗棕壤和黑土)和2个大豆品种(滴2003-1和合丰25),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于大豆第5片复叶展开期、初花期、结荚初期、结荚盛期、鼓粒初期、鼓粒期和完熟期取样,进行根系形态(根干质量、根长、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直径等)和根瘤性状(根瘤数、根瘤鲜质量和单个根瘤质量)的动态分析,以研究品种和土壤类型对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大豆根系形态及结瘤性状均有显著影响,在第5片复叶展开期和初花期,暗棕壤的根系干质量、根长和根表面积低于黑土,而在鼓粒初期后高于黑土,暗棕壤的平均根直径在鼓粒初期后也高于黑土,但土壤类型对根冠比的影响不大;暗棕壤的根瘤数在初花期后明显低于黑土,但根瘤鲜质量和单个根瘤质量高于黑土.不同品种的根系性状在2种土壤上的差异程度不同,与合丰25相比,滴2003-1的根系性状受土壤条件的影响较大.在鼓粒期,根干质量(P<0.05)、根表面积(P<0.05)、根瘤数(P<0.01)及单个根瘤质量(P<0.001)在不同品种与土壤类型间表现出显著的互作效应.
- 金剑王光华刘晓冰徐艳霞刘俊杰米亮王程Stephen James Herbert
- 关键词:大豆土壤类型根系形态根瘤
- 东北农田涝渍成因和治理研究概况被引量:11
- 2010年
- 阐述了涝渍耕地的概念和现状,综述了东北黑土耕地涝渍灾害的成因和涝渍治理研究的概况,指出了今后在涝渍治理过程中应该提高治理工程的设计标准,加大涝渍治理的科研力度和理论研究,并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 刘兵朱广石王平金剑王光华刘晓冰
- 关键词:涝渍
- 土壤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1
- 2020年
- 光谱分析方法是利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来确定所测物质的结构及其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土壤活性有机质(labile organic matter,LOM)是生态系统管理措施早期且快速的敏感指标,对土壤质量的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土壤LOM的含量变化逐渐成为土壤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焦点。土壤LOM的组分有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联合分组所分离出来的各种不同组分。土壤LOM组分的数量测定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和难比较性,而应用光谱特性的质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可以补充和验证数量变化的规律,由此获得准确、详实的结果。本文对利用现代分子技术进行有机质结构表征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固态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的光谱分析方法进行了详述,并对这些方法在LOM研究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应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光谱分析技术,推荐了每种土壤LOM组分所适用的光谱分析方法,为研究解析土壤LOM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提供了技术参考。
- 周萌肖扬刘晓冰
-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质光谱技术土壤质量
- 植物光合碳在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转化与SIP技术被引量:7
- 2013年
- 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根际土壤微生物在植物光合碳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由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 isotope probing,SIP),可确定参与碳转化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及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相互关系,在研究有机碳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概述了光合碳在植物地下部的分配,总结了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利用PLFA-SIP、RNA-SIP和DNA-SIP技术研究碳转化相关微生物的优势,提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其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上的应用。
- 连腾祥王光华于镇华刘居东金剑刘晓冰
- 关键词:光合碳微生物根际
- 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10年来研究进展回顾及展望被引量:3
- 2018年
- 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是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从事农业生态研究的单元之一。值此东北地理所建所60周年之际,本文回顾了该学科组近10年来的研究工作,对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激励鞭策我们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继续为黑土区农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 王光华金剑刘晓冰
- 关键词:黑土内生菌噬菌体根际光合碳土地生产力
- 菜用大豆籽粒不同部位蔗糖积累及关键酶活性被引量:8
- 2013年
- 田间种植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在R5.5、R6、R6.2、R6.5和R7期取样,分析籽粒种皮、子叶和胚轴中蔗糖含量及4种关键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籽粒不同部位蔗糖积累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R6.2期是高峰期,此时期品种台292、中科毛豆1号和品系121的胚轴蔗糖含量比子叶分别高57.6%、53.6%和44.2%;比种皮分别高71.6%、75.3%和73.6%。由于子叶干重占整粒重90%以上,因此整个籽粒的蔗糖含量主要由子叶决定。子叶的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高于胚轴和种皮,在R6.2期表现更加明显,且蔗糖含量高的品系121子叶中SPS活性高于另外2个品种;蔗糖合酶(SS)在籽粒形成期活性变化呈前期高于后期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灌浆前期R5.5期胚轴中;两种转化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中性转化酶(NI)活性一直呈不断下降趋势;籽粒不同部位NI活性无明显差异,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差异较大;胚轴和子叶中AI活性明显低于种皮,且种皮中AI活性与种皮中蔗糖积累显著负相关(r=–0.59*)。蔗糖积累与4种关键酶活性的相关分析发现,籽粒中蔗糖的含量并非受某一种酶绝对调控,SPS活性与SS+AI+NI活性总和之差与籽粒中蔗糖的积累显著正相关(r=0.53**)。
- 李彦生南海洋杜明连腾祥张秋英刘晓冰
- 关键词:蔗糖磷酸合成酶光合产物菜用大豆可溶性糖
- 大豆连作效应分析被引量:27
- 1990年
- 本文从作物、土壤两个系统对大豆连作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土壤中水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微量元素锌含量减少,土壤生物活性改变,磷酸酶,脲酶活性降低,根系分泌酸性有毒物质,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真菌富集,细菌繁殖受抑制;植株冠层发育不良,植株早衰,根系不发达,根瘤量剧减,孢囊线虫病,灰斑病,根腐病严重。认为连作障碍发生机制以化学和生物因素为限制因素。
- 刘晓冰于广武许艳丽周玉新周绍钧颜华
- 关键词:大豆连作
- 东北农田黑土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黑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为了调查我国黑土区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及两者间相互关系,我们从黑土区不同纬度农田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SMBC)及其它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黑龙江北安黑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SMBC、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转化酶活性最大;简单相关分析发现,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及转化酶均与土壤全氮、全碳及SMBC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全氮是影响该土壤区土壤酶活性的主导因子,pH值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另一主导理化因子,全氮是脲酶活性的主导因子,碱解氮、全碳、全氮是磷酸酶活性的主导因子,全氮和pH值是影响转化酶的两大主导理化因子。
- 荆瑞勇曹焜刘俊杰于镇华刘居东隋跃宇金剑刘晓冰王光华
- 关键词:黑土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
- 大豆化控种衣剂研究初报被引量:2
- 2001年
- 对研制的大豆化控种衣剂配方 ,经盆栽及小区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大豆化控种衣剂延迟苗期生育进程 ,植株矮化 ,根系发达 ,根冠比明显加大 ,根腐病感染率降低 ,植株的生物量提高 ,有效荚数增加 ,可增产 1 3 8%~ 1 4 9%。是一项有推广前景的新产品。
- 张秋英王光华金剑杨恕平李艳华刘晓冰
- 关键词:化控种衣剂大豆生长发育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