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斯奇

作品数:45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12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蛋白
  • 17篇蛋白质
  • 17篇白质
  • 12篇蛋白质组
  • 10篇抗体
  • 7篇水稻
  • 7篇肿瘤
  • 7篇小鼠
  • 7篇免疫
  • 6篇蛋白质组学
  • 6篇印迹
  • 6篇生物学
  • 6篇免疫印迹
  • 5篇特异
  • 5篇特异性
  • 5篇基因
  • 4篇蛋白质组分
  • 4篇蛋白质组分析
  • 4篇质谱
  • 4篇生物学行为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北京华大蛋白...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深圳华大生命...

作者

  • 45篇刘斯奇
  • 15篇徐宁志
  • 12篇王敬强
  • 8篇吕有勇
  • 8篇张军
  • 7篇刘国振
  • 7篇李娜
  • 6篇邵建敏
  • 4篇马延和
  • 4篇康滨
  • 4篇娄晓敏
  • 4篇王媛
  • 4篇邢蕊
  • 4篇任艳
  • 4篇钱忠
  • 3篇时亮
  • 3篇王融
  • 3篇徐迎新
  • 3篇吴琳
  • 3篇王全会

传媒

  • 4篇微生物学报
  • 4篇中国蛋白质组...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蛋白质组...
  • 3篇中国蛋白质组...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国科学: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色谱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大部切除术后小鼠血浆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肝大部切除术后小鼠血浆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描述肝大部切除后早期血浆蛋白质组变化的概况。方法以肝大部切除术方法制备小鼠模型,对12 h后切肝组及对照组小鼠血浆样品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每组设平行胶3块,凝胶经银染显色后,Imaging 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肝后12 h小鼠血浆蛋白中新增蛋白点37个,缺失15个,浓度上调蛋白点4个,下调7个,总的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63个。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肝再生小鼠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了一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分析鉴定与肝脏再生启动相关的关键蛋白,探寻肝脏再生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宁宁刘巨超夏季刘斯奇徐迎新
关键词:肝切除术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嗜碱菌Alkalimonas amylolytica N10在不同pH条件下的膜蛋白差异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探讨嗜碱菌的嗜碱机制,对一株新型专性嗜碱菌(Alkalimonas amylolytico N10)在不同pH条件下的差异膜蛋白质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3种pH条件下(pH值分别为8.4、9.4和10.4)培养的该菌的膜蛋白,通过8%-20%的梯度SDS—PAGE进行分离。经胶图图像和统计计算,7条电泳条带的相对染色强度随培养液的pH值变化而改变,其中仅有一条条带强度随pH值增高而增加。这些条带经胰蛋白酶胶内消化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共鉴定出了12种蛋白质。其中4种膜蛋白已有报道直接或间接参与细胞pH稳态的保持,其他几种蛋白则是首次发现其表达水平与生活环境的pH变化可能相关。
王全会王敬强钱忠刘斯奇马延和
关键词:嗜碱菌N10膜蛋白LC-MS/MS
腾冲嗜热厌氧菌热休克蛋白60及其基因表达的热激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热休克蛋白60(HSP60)是细菌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伴侣,其可以协助蛋白质或肽链的正确折叠和构型,防止变性和降解。基于本实验室的早期观察,腾冲嗜热厌氧菌的HSP60是一个典型的温度相关蛋白质,在80℃的表达水平最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嗜热菌应急的分子机制,继续进行了在热激后HSP60基因表达的动态研究。将最适温度(75℃)下培养的腾冲嗜热厌氧菌迅速地转移至80℃继续培养,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分别取样,并通过双向电泳、Western blot和Real_time PCR等方法,分析了HSP60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量的改变。试验结果表明,在80℃热处理4h内的短期应急过程中,HSP60蛋白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它的mRNA水平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一个非对称性的峰形变化。HSP60的mRNA和蛋白质的对温度的应答快慢程度是不同的。HSP60的mRNA水平的显著变化在1h内便可观察到,而蛋白质水平的显著改变要延迟3h左右。此外,HSP60的mRNA和蛋白质对温度的应答量变大小也是不同的。
孟博王敬强李娜马延和刘斯奇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0腾冲嗜热厌氧菌嗜热菌
基于抗体的水稻蛋白质组学-开端与展望
为了深入开展水稻基因功能研究,我们借鉴人类蛋白质研究中的相关理念,提出了基于抗体的水稻蛋白质组学(Antibody-based Rice Proteomics,AbRP)的策略。AbRP的要点在于,建立针对水稻蛋白质的抗...
刘国振刘斯奇吴琳
关键词:水稻抗体免疫印迹
SARS相关病毒(BJ01株)的全序列及其比较分析被引量:23
2003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急性传染病。对一株已确认为SARS病原体的冠状病毒(BJ01)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与其他已知病毒进行了比较分析。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29.725kb,含11个可读框(ORFs),由1个稳定区和1个可变区组成,其中稳定区编码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包括两个ORFs;可变区含有4个蛋白质编码序列(CDSs),分别编码病毒的4个结构蛋白(S,E,M,N蛋白)。此外,可变区还包括5个非典型的预测蛋白(PUPs)。此病毒基因的排列顺序与其他已知的冠状病毒一致。通过与已知RNA病毒的序列比对,可以确认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与GenBank中已知的5个SARS相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显示,已在30个核苷酸位置上检出序列差异,总体突变率为0.1%,其中15个变异位点在编码区,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改变(异义突变)。S蛋白中已发现3处可能引起该蛋白质物化特征变化的变异,而该蛋白质可能参与病毒与宿主间的免疫反应.与病毒包膜形成相关的M蛋白中则已发现两处氨基酸变化。进化分析表明,SARS病毒可能不是来源于人类,但没有证据证明是人为制造的。为了阐明SARS相关病毒的病因学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SARS病原体的存在,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秦鄂德祝庆余于曼范宝昌常国辉司炳银杨保安彭文明姜涛刘伯华邓永强刘洪张雨王翠娥李豫川甘永华李晓萸吕富双谭刚曹务春杨瑞馥汪建李蔚徐祖元李彦吴清发林伟陈维军唐琳邓亚军韩玉军李昌峰雷蒙李国庆
关键词:冠状病毒基因组系统发生学
MFAP3L抗原多肽、自身抗体在制备检测肿瘤试剂中的应用和含有该多肽的检测试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标志物MFAP3L抗原多肽,其具有序列表中SEQ 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用其基因克隆表达该蛋白,制备该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且进行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判断的方法。由本方法制备的MFAP3...
康滨郝纯毅王洪义张军邢蕊邵建敏李文梅徐宁志吕有勇刘斯奇
文献传递
血浆蛋白质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4年
血浆中的蛋白质有近万种,分别来源于各种不同的组织与细胞,这些蛋白质参与机体的凝血、免疫、小分子物质包括激素等的运输、营养等一系列生理或病理过程.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全面研究血浆中蛋白质组改变,可为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药物开发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全面的信息[1].
王建东徐迎新李荣刘斯奇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血浆蛋白凝血小分子物质病理过程
细胞老化的基本特征和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自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细胞老化以来,关于细胞老化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Hay-flick极限(Hayflick limit)"概念的确立不仅在细胞水平揭示了细胞寿命的重要分子机制,而且拓展了人们对于衰老(aging)的认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老化可以在体内有效阻止癌症的发生,尤其在癌症早期具有明显作用。该文就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人们认知的细胞老化的基本特征、判别标准以及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张聚刘斯奇徐宁志
关键词:细胞老化衰老癌症
腾冲嗜热菌蛋白质组数据库(TPB)的开发与利用
腾冲嗜热菌是发现于我国云南腾冲地区温泉中的一种杆状、厌氧型革兰氏阴性真细菌。其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大小为2,689,445bp,理论预测基因数目为2588个。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该菌的蛋白质组测定,力图通过全面了解高...
汪浩李宇驰陈晔洪星段举李涛王敬强殷剑宁刘斯奇
文献传递
NPTⅡ蛋白质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nptⅡ编码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是转基因实验中最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之一.本研究中,表达了重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蛋白质,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建立了用免疫印迹检测转基因水稻中NPTⅡ蛋白质的方法,调查了NPTⅡ蛋白质的表达特征,包括遗传特征、表达时空特征、表达丰度和亚细胞定位等.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检测到单粒稻米的0.25%(约0.025 mg)样品中的NPTⅡ蛋白质,NPTⅡ的表达符合显性遗传规律,根据NPTⅡ的表达可对转基因T1代种子进行阴阳性及纯合株系的鉴定,对T1幼苗中NPTⅡ丰度的分析可为纯合单株的鉴定提供参考信息.定量分析表明苗期叶片中NPTⅡ蛋白质的含量约为鲜重的0.08‰.在Ca MV-35S启动子驱动下NPTⅡ蛋白质在水稻苗期、成株期的叶片和根部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分蘖期、孕穗期较低,NPTⅡ在不同时期的根、茎、叶、穗子、花及种子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只是在分蘖节、茎节、穗轴和花药等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此外,NPTⅡ蛋白质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具有应用价值的检测NPTⅡ蛋白质的免疫印记方法并系统揭示了其在水稻中的表达特征.
兰金苹武鹏程郭美岑史佳楠韦汉福荣瑞娟郝育杰杨烁白影影李莉云吴琳刘斯奇尹长城刘国振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免疫印迹技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