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敬杰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农村
  • 4篇居民点
  • 3篇农村居民
  • 3篇农村居民点
  • 3篇耕地
  • 3篇村居
  • 2篇意愿
  • 2篇整治
  • 2篇指标交易
  • 2篇土地整治
  • 2篇农户
  • 2篇农户意愿
  • 2篇物元
  • 2篇物元模型
  • 2篇乡村
  • 2篇乡村发展
  • 2篇交易
  • 2篇多主体
  • 2篇补充耕地

机构

  • 14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滁州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地产发...

作者

  • 15篇刘敬杰
  • 10篇夏敏
  • 4篇刘友兆
  • 4篇欧维新
  • 1篇文博
  • 1篇赵炳梓
  • 1篇刘琼
  • 1篇孟展
  • 1篇张开亮
  • 1篇裴蓓
  • 1篇钱静
  • 1篇周薇

传媒

  • 3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三生”空间的天长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2024年
厘清“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明驱动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以天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等模型,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总体呈现“一增一稳一减”的特点,生产空间面积增长11.68 km 2,生活空间面积相对稳定,生态空间面积缩减了12.44 km 2,其中,农业生产用地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主要源于农村生活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入;2)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的空间集聚最为明显,其重心逐步向东南方向迁移;3)以2014年为界,天长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前期为0.22%,后期为0.13%,其中,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增速最为明显,前期分别为2.95%与5.96%,后期分别为2.73%与1.73%,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长1.13;4)人口、已建成水库总库容、建成区面积等因素对天长市“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
刘敬杰刘敬杰周林波周宇赵欣雨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
基于多主体的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交易风险评价与防控——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参与主体视角出发,运用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的风险因子,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指标交易风险及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综合风险分值为70.37,虽属较高风险等级,但分值偏低;从参与主体视角分析发现,指标交易中心面临的风险高居首位,指标竞得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次之,指标出让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最小,其中前期规划评估风险、后续指标数量风险、非理性竞买风险是各参与主体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据此针对指标出让方政府围绕重视前期规划和风险评估提出了制定相关规划和计划,制定指标交易风险评估体系及相应的对策和实施计划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交易中心围绕后续指标数量问题提出了合理控制年度指标交易规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探索交易指标来源渠道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竞得方政府围绕理性购买指标提出了风险评估和资金规划、理性报价等防控措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及相关土地指标交易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刘敬杰夏敏刘友兆
关键词:多主体
基于农户空间重构和功能整合意愿的村域尺度居民点布局优化被引量:1
2022年
以宜兴市官林镇前城村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加权Voronoi图等,基于农户居民点空间重构和功能整合意愿,评价了居民点影响力并进行了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居民点空间重构意愿受人均耕地面积、交通通达度等因素影响,功能整合意愿受房屋舒适度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程度等因素影响;(2)居民点空间和综合影响力各等级自然村数量呈倒U型分布,功能影响力各等级自然村数量差异较小,西荡村空间和综合影响力分值较高,华家村功能和综合影响力分值较低;(3)不同等级居民点可采取适度发展、保留整合、迁移合并的布局优化模式,据此划定江庄圩、培庄、回图、西荡、东街里5大集聚区。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也对其开展全域整治、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指导。
夏敏刘敬杰谭素英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农户意愿
基于多主体视角的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确保全省补充耕地指标动态平衡,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全省范围内补充耕地指标跨市交易平台。分析了指标交易运行现状,通过调查,从出让方、竞得方和中介方三类参与主体视角评价其成效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钱静夏敏周薇刘敬杰
关键词:多主体
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商品住宅价格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利用南京市2012年在售普通商品住宅交易均价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房价进行空间估计从而分析房价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2012年开盘在售的商品住宅项目在空间上呈现出整体分散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商品住宅价格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减,且房价变化幅度的区域差异明显,主城区房价衰减较快,而南京市西部房价比东部衰减速度快。
夏敏刘敬杰
关键词:商品住宅价格分布克里格插值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及其机理被引量:6
2022年
从耕地非粮化内涵解析出发,以非粮化行为对耕地耕作层不同影响程度为依据,将其划为即可恢复、自然恢复、工程恢复和不可恢复4类,并从理论上构建了快速城镇化地区非粮化的影响机理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溧阳市为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溧阳市不同类型耕地非粮化程度、空间格局特征,揭示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程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治理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非粮化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①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率为48.09%,即可恢复类为11.81%,自然恢复类为17.76%,工程恢复类为15.07%,不可恢复类为3.45%,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存在,以自然恢复和工程恢复两类为主,具有可恢复性。②全域非粮化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热点地区和冷点地区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不同类型非粮化冷热点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异特征。③60岁以上人口比例、耕地地形、水田比例、工业规模、三处及以上宅基地比例和基本农田比例是影响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程度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提出未来可通过改善耕地种植条件,鼓励以粮食生产、加工、运输和售卖等为主的工商资本下乡,防止农村旅游产业的随意扩张,坚持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与任务等政策建议来遏制耕地非粮化行为。
程宪波刘琼陶宇刘敬杰刘敬杰陶芹欧维新
关键词:耕地非粮化
基于土地功能和发展水平的乡村类型识别与发展路径
2023年
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及村庄发展状况,科学划分乡村类型,是编制村庄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乡村发展和振兴的基础。本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村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产业3个方面构建乡村发展状况评价模型,系统分析村庄土地多功能性和乡村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状况,识别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各类型乡村发展路径,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乡村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刘敬杰施羽乐林玉朗欧维新
关键词:乡村发展
快速城镇化地区镇域生态用地变化模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被引量:9
2018年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剧烈,研究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生态用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以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9—2015年生态用地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研究区2021年和2024年生态用地变化,在此基础上测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结果表明:2009—2015年,官林镇生态用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高程、GDP、人口密度和到河流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因素对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015—2024年生态用地呈迅速减少趋势,其中水田的面积减少最多,9年间净减少358.25 hm^2;而养殖水面呈高速增加趋势,年均增长24.23 hm^2,总体增加了16.97%;生态用地主要转移去向为养殖水面、旱地、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2009—202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减少,与水体和耕地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官林镇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保护镇域生态用地和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夏敏张子红赵炳梓文博刘敬杰
关键词:生态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基于多智能体与CA结合模型分析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被引量:18
2018年
为深入剖析影响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该文以官林镇为例,以遥感解译、问卷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多智能体方法构建模型,定量分析自然区位因子和主体决策行为对农村土地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 H值、表层土壤质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各行业产值、与水源及道路的距离等自然区位因子对各类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智能主体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家庭特征等影响其用地扩张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农村土地面积变化,区位交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体的用地位置再选择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和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相结合的模型Kappa系数值为0.808 7,模拟效果较好,可以为系统研究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统筹安排农村各类土地利用规模、布局和时序提供科学依据。
刘敬杰夏敏刘友兆张开亮张子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村多智能体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乡村振兴潜力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村庄分类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村庄分类发展是村镇或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综合土地利用效率和乡村振兴潜力开展村庄类型研究,有利于量身订制与其土地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村庄建设目标和发展路径。因此按照"振兴潜力—资源效率"的逻辑,构建乡村振兴潜力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江苏省东台市38个典型村庄的实地调研数据,开展村庄土地利用效率和振兴潜力的评价及村庄类型研究,将村庄划分成高潜力高利用型、高潜力低利用型、低潜力高利用型和低潜力低利用型4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乡村发展类型提出发展建议,为确定村镇的发展方向和土地利用提供指导。
欧维新邹怡刘敬杰倪浩
关键词:乡村发展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