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川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肢体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缺血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栓
  • 1篇增强子
  • 1篇增强子结合蛋...
  • 1篇诊断与外科治...
  • 1篇肢体淋巴水肿
  • 1篇上肢静脉
  • 1篇上肢静脉血栓
  • 1篇手术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1篇寿光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刘振川
  • 5篇金星
  • 4篇周华
  • 4篇孙岩
  • 3篇何玉祥
  • 3篇吴学君
  • 3篇王茂华
  • 3篇袁海
  • 2篇冯子超
  • 2篇刘洋
  • 1篇董典宁
  • 1篇张精勇
  • 1篇李宏博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6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参黄液对大鼠肢体动脉缺血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参黄液对大鼠肢体动脉缺血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注射月桂酸的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90只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75%乙醇治疗组(B组)和参黄液治疗组(C组),每组3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C组分别用75%乙醇、参黄液浸泡造模侧后肢,早晚各1次,每次15 min。于造模后第21天观察大鼠后肢缺血程度;取后肢肌肉标本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B组比较,C组造模侧后肢缺血程度明显减轻(P<0.05,P<0.01),MVD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B组造模侧后肢缺血程度、MVD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液可以调节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有效改善大鼠肢体动脉缺血,防止肢端坏疽和继发感染。
刘振川孙岩何玉祥刘洋周华王茂华袁海金星
关键词:肢体缺血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VEGF-C治疗兔肢体淋巴水肿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联合外源性VEGF-C蛋白治疗兔肢体淋巴水肿疗效。方法:手术和放射相结合制作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BMSC组)、VEGF-C治疗组(VEGF-C组)及联合治疗组(BV组),每组各8只。治疗后28 d测量肢体体积变化,并于治疗后30 d 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组织中VEGF-C表达、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及微淋巴管计数。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组及VEGF-C组的VEGF-C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BV组的VEGF-C表达较其余3组增多(P<0.05),对照组、BMSC组及VEGF-C组的微淋巴管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V组的微淋巴管计数较其余3组明显增加(P<0.05)。BMSC组及VEGF-C组的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V组的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表达,与其余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VEGF-C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肢体淋巴水肿。
刘振川李宏博周华何玉祥吴学君金星董典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水肿淋巴管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syndrome,PVES)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PVES 14例(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有间歇性跛行病史,术前均确诊。除双下肢受累1例1条患肢(Ⅲ型)拒绝行手术治疗外,余15条患肢均进行了周围组织松解和(或)腘动脉探查术,其中8条患肢因动脉闭塞或动脉瘤同时施行了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除1例术后死于肺栓塞,1例(1条患肢)术后腘动脉发生血栓仍有间歇性跛行外,余患者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PVES早期确诊和及时正确外科治疗预后较好,并可减少青年周围血管缺血患者截肢率。
王茂华刘振川孙岩吴学君金星张精勇
关键词:外科手术
肺癌组织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肺癌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及其正常肺组织中C/EBPα的表达水平。结果 C/EBP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表达下调(χ2=28.71,P<0.05)。C/EBPα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EBPα表达是肺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低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期明显短于高表达患者。结论 C/EBPα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肺癌的大小、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冯子超刘振川
关键词:肺癌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方法对5周龄Wistar大鼠予1%戊巴比妥钠(0.006 ml/g)行腹腔麻醉,成功后于大鼠双侧后肢股骨、胫骨提取BMSCs,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s,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了解其生长、传代、扩增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行细胞鉴定。结果应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培养的大鼠BMSCs增殖迅速、生长曲线良好,经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证实为BMSCs,且细胞具有很好的均一性(96.36%)。结论贴壁培养法能够很好地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并且获得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取第3~6代细胞用于实验研究最为合适。
何玉祥孙岩刘振川刘洋周华王茂华袁海金星吴学君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方法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患者24例,均采取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11例行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观察治疗效果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住院时间10~17 d,平均11.5 d。出院时患肢肿胀完全消失17例,明显减轻7例。随访30 d^2 a,3例因晚期肿瘤死亡。11例患者行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随访至今均无肺栓塞表现,复查X线胸片未见滤器明显移位。结论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抗凝,置入上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
刘振川冯子超孙岩袁海周华金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上肢静脉血栓肺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