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音乐
  • 3篇画像
  • 3篇画像石
  • 3篇汉画
  • 3篇汉画像
  • 3篇汉画像石
  • 2篇徐州汉画像石
  • 2篇艺术
  • 2篇丝竹
  • 2篇丝竹乐
  • 2篇相和歌
  • 2篇柳琴戏
  • 2篇和歌
  • 1篇袖舞
  • 1篇徐州琴书
  • 1篇艺术教育
  • 1篇音乐传承
  • 1篇音乐艺术
  • 1篇三分损益
  • 1篇三分损益律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8篇刘振
  • 4篇李爱真

传媒

  • 2篇艺术百家
  • 1篇音乐创作
  • 1篇大舞台
  • 1篇中国音乐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艺术教育
  • 1篇音乐类非物质...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徐州汉画乐舞图像看相和歌的艺术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相和歌是汉代民间俗乐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汉代社会音乐文化的窗口。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解读,结合徐州汉画像石中一幅关于相和歌图像的分析来论述相和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们更好地学习与研究汉代音乐史提供一些参考。
刘振
关键词:相和歌徐州汉画像石丝竹乐
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徐州是我国较早发现汉代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徐州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两种乐舞形式———长袖舞和建鼓舞进行了探讨,论及它们在汉代乐舞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李爱真刘振
关键词:乐舞汉画像石长袖舞建鼓舞百戏
论网络传播模式下徐州琴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互联网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有着独特文化价值的新型文化传播形态。本文是以论述徐州琴书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风格特征以及当今发展现状为基础,着力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徐州琴书音乐的宣传与教育,呼吁建立徐州琴书音乐教...
刘振
关键词:徐州琴书音乐传承网络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琴戏音乐源流与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柳琴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其他音乐门类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个性鲜明的风格。在改革开放之后,柳琴戏在音乐创作、剧目创作以及舞美设计等方面有了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柳琴戏的进一步发展要基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锐意改革。
李爱真刘振
关键词:柳琴戏拉魂腔
汉画图解“相和歌”艺术的个性化标志——丝竹乐
2013年
相和歌是汉代民间俗乐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汉代社会音乐文化的窗口。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解读,结合徐州和南阳地区出土的两幅关于相和歌图像的分析,来论述相和歌艺术的个性化标志——丝竹乐。
刘振
关键词:相和歌汉画像石丝竹乐
柳琴戏音乐多元化探析被引量:10
2005年
柳琴戏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在本身固有音乐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等多种音乐门类精华的过程。历史上,我国众多优秀剧种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即音乐的多元化。柳琴戏把自己最朴素的音乐语言作为自己的音乐核心成份,吸收同地区多种音乐门类的精华,逐渐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框架、丰富的音乐内涵以及个性鲜明的风格。
李爱真刘振
关键词:柳琴戏音乐
架设艺术与科学的桥梁——探究普通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11年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学科间高度融合的时代,产业结构也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对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笔者通过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两所重点综合类高校的非音乐专业的教授与副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探究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刘振
关键词:艺术艺术教育音乐艺术审美
用数学的观点论述研究律学的三种途径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着重分析了用数学的观点研究律学的三种途径:各种律制的生律法。数字基础以及各种律制发展变化的动力和过程,并在其中介绍了音乐中通行的五度相生律、三分损益律,纯律、十二平均律以及其间的联系和区别。
李爱真刘振
关键词:律学律制五度相生律三分损益律纯律三分损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