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广联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地下水
  • 3篇乙烷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3篇污染物迁移
  • 3篇硝酸盐
  • 3篇硫酸盐
  • 3篇氯乙烷
  • 3篇二氯乙烷
  • 2篇修复系统
  • 2篇1,2-二氯...
  • 2篇补给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水修复
  • 1篇动水条件
  • 1篇盐岩
  • 1篇岩溶
  • 1篇有限性
  • 1篇山前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刘广联
  • 3篇崔海炜
  • 2篇张光辉
  • 2篇周小元
  • 2篇费宇红
  • 2篇王金哲
  • 1篇卢耀如
  • 1篇陈宗宇
  • 1篇郭秀红
  • 1篇申建梅
  • 1篇张凤娥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含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装置,所述装置是将顶部敞口的长方形箱式壳体自左向右依次分隔为污染源段、污染物迁移转化段和污染物修复段;所述污染物修复段的样品空间层自左向右依次为填充电气石、黄...
崔海炜刘广联
文献传递
含1,2-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1,2‑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是将顶部敞口的长方形箱式壳体自左向右依次分隔为污染源段、污染物迁移转化段和污染物修复段;所述污染物修复段的样品空间层自左向右依次为填充...
崔海炜周小元刘广联
复合岩溶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以揭示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相伴沉积时发生的复合岩溶形成机制为目的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 ,利用反应路径模型研究了水流路径上碳酸盐岩→硫酸盐岩 (简称层序 1)和硫酸盐岩→碳酸盐岩 (简称层序 2 )两种层序时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 ,计算了水岩间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强度 ;探讨了硫酸盐岩成因、岩溶发育的环境温度对复合岩溶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岩溶形成机理与可溶岩层序关系密切 ,层序 1中 ,发生两种可溶岩的溶解作用 ;层序 2中 ,除硫酸盐岩 (石膏和半水石膏 )溶解外 ,碳酸盐岩 (白云岩 )发生的是去白云化作用。这些作用间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促进 ,导致复合岩溶较单一可溶岩的岩溶更发育。复合岩溶的发育程度还受溶液 pH值和环境温度影响 ,溶液pH值降低、环境温度升高都利于复合岩溶发育。
张凤娥卢耀如郭秀红刘广联
关键词: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岩溶地球化学PH值
太行山前平原动水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被引量:20
2004年
实验研究表明 ,在河道过水动水条件下 ,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总过水量、过水时间有关 ,而且还与河道过水流量的大小有关 ;平均每增加 1个流量 ,引起距河道 95m处地下水位上升 0 .0 31~ 0 .0 36m。距河道不同距离的地下水 ,获取河道渗漏补给的初始时间和强度存在一个随着距离增长而逐步衰减的过程 ;但是地下水位对河道渗漏补给的响应规律是一致的 ,初期为补给强度快速增大过程 ,达到极限后 ,转变为缓慢衰减过程。最有利地下水获取河道渗漏补给的地下水位埋深为 2 .0~ 2 .5m ,入渗速率大小与河道地层岩性有关。一般规律是 ,颗粒愈粗 ,入渗率愈大 ;当地下水埋深小于 2 .0m时 ,受支持毛细水顶托作用影响 ,亚沙土比粉沙的入渗率大。总之 ,山前冲洪积平原具有较强的地下调蓄能力 ,但不恒量 ,是随着各种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化。
张光辉费宇红刑开刘克岩王金哲申建梅刘广联
关键词:动水条件补给地下水
含1,2-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1,2‑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是将顶部敞口的长方形箱式壳体自左向右依次分隔为污染源段、污染物迁移转化段和污染物修复段;所述污染物修复段的样品空间层自左向右依次为填充...
崔海炜周小元刘广联
海河流域平原深层地下水补给特征及其可利用性被引量:35
2002年
针对海河流域平原区的第四系深层地下水可利用性问题,分析了深层地下水资源有限性的特点,其补给资源只是浅层地下水的0.07倍,弹性储量资源也只是浅层地下水储量资源的0.10倍,表现出类似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再生特征。从其补给模式和^(14)C年龄分布特点论证了深层地下水资源有限和非再生的自然属性,同时通过论述该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阐明了深层地下水资源的社会人文属性和时代特征,提出了深层地下水作为一种具有非再生性特征的资源,其在人类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从“生存的原始性利用”至“协调发展的文明利用”,必然要经历“初始高速发展的资源掠夺性利用”和“理性发展的反思性利用”两个阶段;上述两个阶段是深层地下水发挥其“资源”历史作用的重要时期的观点。提出了有序、适度、阶段性利用海河流域深层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和可利用指标与合理利用方案,强调过度开采和全面禁用深层地下水都是不正确的观点。
张光辉费宇红陈宗宇王金哲刘广联
关键词:补给特征可利用性深层地下水资源有限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