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峘

作品数:115 被引量:77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中医
  • 28篇医院信息
  • 28篇用药
  • 27篇信息系统
  • 27篇医院信息系统
  • 18篇联合用
  • 18篇联合用药
  • 18篇合用
  • 16篇中医药
  • 16篇注射液
  • 13篇血管
  • 13篇证候
  • 13篇痴呆
  • 10篇注射
  • 9篇循证
  • 9篇肿瘤
  • 9篇恶性
  • 8篇循证医学
  • 8篇上市后评价
  • 7篇中成药

机构

  • 9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2篇中国人民大学
  • 3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0篇北京中医药大...
  • 1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4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中医研究...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甘肃省中医院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15篇刘峘
  • 81篇谢雁鸣
  • 34篇庄严
  • 24篇张寅
  • 16篇田金洲
  • 15篇黎元元
  • 11篇王永炎
  • 9篇贾萍萍
  • 8篇王志飞
  • 8篇王连心
  • 7篇盛彤
  • 7篇支英杰
  • 6篇姜俊杰
  • 5篇翁维良
  • 5篇曾宪斌
  • 5篇陈彪
  • 5篇杨薇
  • 4篇朱爱华
  • 4篇李睿
  • 4篇杨靖

传媒

  • 29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中医杂志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世界中医药
  • 5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成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12篇2021
  • 16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成药上市后临床文献评价的流程与要点被引量:6
2011年
中成药上市后临床文献评价是通过全面获取、分析药物的相关研究文献,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基于文献证据的综合评估,是循证药物评价的一部分。文献评价在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中处于基础和关键的地位。通过文献评价,可以全面掌握上市药物的文献信息、把握中药品种二次开发的朝向、进一步明确临床适应症、完善药品说明书等。该文论述了中药上市后临床文献评价的主要步骤与重点。强调安全性文献评价应重视全面收集药品的安全性信息;有效性评价应注重中药在改善证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特色优势;经济学文献评价应注意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可靠性、灵敏度与外推性。
刘峘谢雁鸣
关键词:上市后评价中成药循证医学
消渴丸上市后临床再评价文献综述被引量:6
2011年
消渴丸在临床应用文献显示出对2型糖尿病的确切疗效,由于消渴丸含有格列本脲,其不良反应多数是由于临床使用不当引起的,通过加强宣教、完善药品说明书、改善药品制剂工艺、加强临床再评价探索剂量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等来指导临床科学用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加之兼具的良好的经济性,将有利于消渴丸的持续性发展。
刘峘谢雁鸣
关键词:上市后评价中医药循证医学消渴丸
消渴丸上市后临床不良反应文献专家判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明确消渴丸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对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及措施。方法:通过个案不良反应判读表,采用盲法判读的方式,咨询专家意见。结果:81.48%的消渴丸不良反应报告描述的过程是清晰的,68.52%的消渴丸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过程提供了足够的信息,77.78%的不良反应与消渴丸的应用相关,93.33%所述不良反应可以预防。结论:大部分不良反应都与服用消渴丸存在因果关系,可通过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教、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慎重调整用药剂量、注意合并用药情况等措施,来预防和规避消渴丸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谢雁鸣刘峘王永炎
关键词:消渴丸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现场监查被引量:3
2010年
刘峘谢雁鸣翁维良田元祥杨靖支英杰李睿
关键词: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血管性痴呆与血脂异常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脂水平及其与证候、体质的相关性,研究VD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无认知损害的脑梗塞患者(简称中风组,MMSE≥28分)和VD患者对照。VD...
刘峘田金洲陈彪
文献传递
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联合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脊柱疾病患者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后,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对联合用药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551例脊柱疾病患者联合用药中,最常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使用的中药是鹿瓜多肽、脉络舒通颗粒、仙灵骨葆胶囊;西药是前列地尔、地塞米松、阿托品、苯巴比妥、泮托拉唑;中药类别是活血化瘀剂、补益剂、祛风除湿剂;西药类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镇静催眠药、抗胆碱类药物等。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脊柱疾病联合用药广泛,西药间联合应用最常见,中西药联合应用频率次之,中药间联合频率最低。总体联合用药规律符合中西医对脊柱疾病病因机制的认识及基本治疗原则。
陈冠敏谢雁鸣刘峘张寅贾萍萍庄严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脊柱疾病联合用药医院信息系统
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报告规范被引量:19
2021年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临床价值回归、医疗卫生部门决策、医疗资源配置等工作的重要依据。2021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出台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要求评价内容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开展实施,并详细说明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管理规范和流程指引。中成药与化学药品在有效成分、作用疾病方式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临床综合评价应在满足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一般要求上,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缺少报告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致使现有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为规范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报告形式,提高报告质量,起草组基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前期对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实践和专家意见,制定了中成药综合评价报告规范。该规范分为7个部分,确定了15个条目,重点对综合评价中的资料来源、评价内容、证据综合、质量控制、评价结果等内容的报告制定了详细的解读,以便于研究者更好地掌握及应用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报告规范,提高临床综合评价的报告质量,为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张强王志飞谢雁鸣黎元元王连心刘峘耿洪娇崔鑫刘福梅孙春全魏瑞丽张利丹
关键词:中成药
基于HIS数据库中25338例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25 338例肠恶性肿瘤患者基本信息的分析,探究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以2003年-2011年全国20家三甲医院HIS系统中诊断为肠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区域分布、亚型分布、证候分布等。结果: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最多,占48.54%,其次为结肠恶性肿瘤,比例为46.40%;西南地区占32.83%,南部地区占28.69%;肝胃不和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16.82%,其次为湿热蕴结(15.33%),再次为气阴两虚(14.79%)。结论:肠恶性肿瘤以男性患者居多,女性数量逐年增加。肠恶性肿瘤主要为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地区以南部及西南部为主,并且与当地的饮食结构有关。治疗应以疏肝和胃、清热燥湿、益气养阴为法,并结合中西医治疗。
崔飞飞赵维刘峘杨薇庄严谢雁鸣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中医药证候
基底节梗塞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基底节梗塞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对 82例基底节梗塞后出现认知损害的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和中医证候评定 ,30例头颅CT无梗塞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用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基底节梗塞后认知障碍最常出现的证型是肾精亏虚证、痰浊证、血瘀证 ,而痰浊阻窍、腑滞浊留证与认知损害积分呈负性相关关系 ,即痰浊、腑滞越重 ,患者的认知得分就越低 ;且热毒内盛和腑滞浊留两者相互作用 ,提高了基底节梗塞后痴呆发生的危险性。结论 痰浊阻窍、腑滞浊留与基底节梗塞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 。
盛彤田金洲刘峘
关键词:基底节梗塞神经心理学中医证候
轻度认知损害和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神经心理学比较
<正>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和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应用《Bristol最新神经心理量表》中文版修订版(BMDC-NPTB-CR)进行神经心理评价,痴呆、可疑痴呆(QD)和认知正常的诊...
刘峘田金洲
关键词:轻度认知损害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痴呆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