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照

作品数:56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历史地理
  • 7篇政治法律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10篇孙中山
  • 9篇战争
  • 9篇近代化
  • 7篇洋务
  • 6篇洋务运动
  • 5篇主义
  • 5篇文化
  • 5篇辛亥革命
  • 4篇伊藤博文
  • 4篇史学
  • 4篇太平天国
  • 4篇清政府
  • 4篇民生
  • 4篇民生史观
  • 4篇近代史
  • 4篇爱国
  • 3篇鸦片
  • 3篇鸦片战争
  • 3篇清末
  • 3篇中日战争

机构

  • 5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6篇刘学照
  • 1篇章征科
  • 1篇方平

传媒

  • 6篇历史教学问题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史林
  • 4篇学术月刊
  • 4篇近代中国
  • 2篇近代史研究
  • 2篇历史研究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师范学院...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9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爱国·述变·求真——《吕著中国近代史》评介被引量:3
1998年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年)是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学殖宏富,知识渊雅,在一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治学生涯中,除了著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外,还十分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吕先生生前曾出版过《国耻小史》等多种近代史论作,并撰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代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稿。这几种未刊讲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于1997年9月出版印行。这部书32万字,内容详实,富有特色,堪称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佳作。
刘学照方平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日俄战争中国古代史
民生史观新议
<正>对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历来有许多评议。大体上说,先前的论者较多地从认定其"相类"或"近于甚至等于"唯物论方面给予评价。后来则长期传衍一种意见,即主要从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上去立论,并逐步形成一种"一些合...
刘学照
文献传递
日本的“脱亚入欧”与中国的“三甲纪念”被引量:3
2005年
清末民初 ,日本“武力派”在中日关系史上造成了“三甲纪念”。“甲午之役”是日本“脱亚”历程的起始 ,其“入欧”地位因“甲辰之役”得到巩固。“甲寅之役”及其“后幅文章”显示出日本对华政策和国家目标发生新转折。以后 ,它由“脱亚入欧”、“与欧美列强为伍” ,向强化“攻势”姿态、“欲以独力并吞中国”的方向发展。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 ,回顾日本“脱亚入欧”和中国“三甲纪念”的历史记忆 ,有助于中国人珍视当今百年未遇的历史机遇 ,也有助于仍留有“崇欧蔑亚”文化心理的一些日本人正确解读当年与邻国的战史 ,使中日两国建立一种互信、共存。
刘学照
上海舆论与辛亥革命漫议被引量:1
2001年
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而东南地区又是辛亥革命的关键之区,故本刊特邀请上海部分中国近代史专家就“辛亥革命与东南社会”这一重大研究课题发表看法,除纪念外,相信他们的见解将有助于加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刘学照
关键词:辛亥革命出版报刊舆论《民报》《苏报》留日学生
从容闳和珠海简议近代中国留学文化特色被引量:2
2008年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刘学照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
1997年
刘学照
关键词:《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时期近代爱国主义《海国图志》鸦片战争后
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
<正>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是甲午中日战争双方的当事人,也是19世纪中日近代化运动的突出代表。他们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有过三次会晤。这些会晤不仅是19世纪后期中日关系发展曲折变化的一
刘学照
文献传递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
2003年
新修大型《清史》是一项整理和保存清史资源的国家工程,旨在修成能“存史”、堪传世的有清一代国史。在“史义”上宜运用“一导多元”的史学思想。在“史例”上宜采用历代正史所共用的纪传体,并对之加以现代性改造。在“史纂”上宜用重记述辅以适当析论的笔法。在观念上应树立对现代“作史者之精神”的自信,去除单一、单向思维模式所造成的疑虑和余悸,注全力于新型纪、志、表、传、图的修纂。重视资料基础工作,组织对重点和难题的科学攻关,作出若干重大学术突破,实现在总体质量上对《清史稿》的大大超越,以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应当注意的是,试图让大型清代正史和通史及数十个专史熔于一炉是不现实的,让章节体的通史、专史充当传世清代正史的主干也是不相宜的。
刘学照
关键词:《清史》章节体专史编纂原则
蔡锷将军与上海及其“以道德爱国”思想
<正>蔡锷将军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者,为创建民国和再造共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与上海有不少联系,至少曾6次来过上海。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中国人"假途于日",通过...
刘学照
文献传递
《罗浮待鹤山人诗草》中的变法自强思想被引量:1
2003年
郑观应的《罗浮待鹤山人诗草》洋溢着变法自强思想。他用诗歌凸显“古今之变局”论和“春秋战国”说的历史观和时局观,作为亟言“变法宜决断”的依据。他在吟咏中所表达的变法自强思想,始终把“改科举”、“设学校”、“育人才”放在首位。在主张“练兵将”、“制军器”的同时,强调“决胜于商战”。其又一特色是明确主张进行以改官制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并有抨击“专制”、向往“民权”的吟咏。“此际朝廷求变法,可如俄日合经营”,郑的这种心声与维新派同调。但他缺少实践维新的献身精神和主体意识,故只是维新论者,还不是维新派。
刘学照
关键词:诗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