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酶学和形态学测定方法,研究在投喂卤虫条件下长吻仔鱼4种主要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以及长吻仔鱼口宽、全长变化。实验共进行13d,实验结果表明:(1)长吻仔鱼全长、口宽的发育与其日龄表现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R2TL=0.974,R2MW=0.964)。口宽与全长比值(MW/TL)在仔鱼开口后急剧下降,并自7日龄开始维持在0.07—0.08,口宽和全长处于同步发育期并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2=0.948),说明7日龄(/h,days post hatching)后口宽和全长处于同步发育期,标志仔鱼转食的开始。(2)长吻仔鱼初次开口时即可检测出四种消化酶的活性。5—7/h时胰蛋白酶显著高于初孵仔鱼,与此时仔鱼开始开口摄食的行为相一致。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在仔鱼孵化后第7天即开口的第3天,淀粉酶活性在孵化后第6天,显著高于初次孵化出来的仔鱼。8—13/h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在较高水平平稳的波动,标志着消化道发育逐渐健全。
以长吻仔鱼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投喂水平对7—14日龄阶段和21—29日龄阶段的长吻仔稚鱼存活、生长以及鱼体组成的影响。7—14日龄阶段设计6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和70%IBW/d(IBW:initial body weight);21—29日龄阶段设计6个投喂水平:10、20、30、40、50、60%IBW/d。实验结果表明:(1)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长吻仔稚鱼的存活和生长(P<0.05)。7—14日龄阶段,投喂水平为30%—60%IBW/d处理组的仔鱼存活率显著高于20%与70%IBW/d投喂组(P<0.05)。特定生长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显著上升,以60%IBW/d投喂组最高(P<0.05)。21—29日龄期间,10%IBW/d投喂组存活率显著低于50%IBW/d投喂组(P<0.05),特定生长率(SGR)则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2)鱼体体长体重变异系数未受投喂水平的显著影响。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之比、鱼体水分含量随投喂水平升高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上升(P<0.05);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3)分别通过存活率和投喂水平做一元二次回归、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做折线回归得到7—14日龄阶段的仔鱼最适投喂水平为43%IBW/d;通过仔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与饲料投喂水平做折线回归得到21—29日龄阶段的仔鱼最适投喂水平分别为30.62%IBW/d和28.41%IB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