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国

作品数:182 被引量:69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121篇帕金森
  • 108篇帕金森病
  • 34篇症状
  • 31篇运动症状
  • 30篇病患
  • 29篇帕金森病患者
  • 25篇非运动症状
  • 21篇基因
  • 19篇抑郁
  • 19篇细胞
  • 18篇多巴
  • 13篇蛋白
  • 12篇多态
  • 12篇多态性
  • 12篇干细胞
  • 11篇初诊
  • 10篇多巴胺
  • 10篇综合征
  • 9篇量表
  • 9篇发病

机构

  • 15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0篇东南大学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南京大学
  • 4篇连云港市第二...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澳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78篇刘卫国
  • 28篇于翠玉
  • 27篇华平
  • 20篇陈生弟
  • 17篇闫磊
  • 13篇张丽
  • 13篇林兴建
  • 12篇杨宁
  • 12篇陆国强
  • 11篇徐评议
  • 11篇赵燕燕
  • 9篇陈伶
  • 8篇宁厚旭
  • 8篇张颖冬
  • 8篇梁梁
  • 8篇尹俊雄
  • 8篇徐洁懿
  • 7篇胡晓
  • 7篇许利刚
  • 7篇刘振国

传媒

  • 27篇临床神经病学...
  • 9篇中华神经科杂...
  • 9篇中国临床神经...
  • 6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中国神经科学...
  • 5篇第九届全国帕...
  • 3篇中医杂志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中华脑科疾病...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江苏省第十七...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年份

  • 5篇2023
  • 12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15篇2014
  • 16篇2013
  • 3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9篇2004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静息态下脑活动的局部一致性改变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变化及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62例帕金森病患者(不伴抑郁组42例、伴抑郁组20例)、20例抑郁症患者及47名健康对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2×2的协方差分析,比较4组间的ReHo差异,并将存在组间差异的脑区的ReHo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以及Hoehn-Yahr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帕金森病主效应作用下,帕金森病组ReHo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腹外侧前额叶和右侧楔前叶,降低的脑区主要位于两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角回。抑郁主效应作用下,抑郁组ReHo在两侧小脑增高,而在两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左侧额下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下叶、右侧距状裂降低。帕金森病与抑郁交互作用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及右侧缘上回。抑郁主效应下差异脑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r=-0.526,P〈0.01)、顶下叶(r=-0.456,P〈0.01) ReHo值与HAMD评分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伴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脑功能异常,且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抑郁并不是帕金森病及抑郁症两者的叠加。
孙佳男闫磊刘卫国谢春明胡晓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静息态磁共振成像
miRNA-1976: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新靶标的初步筛选研究
邱峰刘卫国曹辉杜明洋华平于翠玉闫磊
帕金森病前驱期患者非运动症状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前驱期患者非运动症状特点。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市社区筛查共纳入36例PD前驱期患者(PD前驱期组)和36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非运动症状问卷筛查量表(NMS Quest)进行评估。结果筛查到的PD前驱期患者占总筛查人数的3.02%。PD前驱期组UPDRS-Ⅲ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和NMS Quest评分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Mo CA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前驱期患者中100%至少出现一种非运动症状。PD前驱期组各非运动症状症候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前驱期患者非运动症状复杂多样,应重视社区中存在非运动症状人群并及时筛查。
任静茹刘卫国华平陈勇张丽黄沛钰张敏鸣徐评议
关键词:帕金森病前驱期非运动症状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过去几十年来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对帕金森病相关的大脑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改变的认识。其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是利用磁共振采集大脑静息状态下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低频(0.1 Hz以下)自发活动,其作为一项无创的功能影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以及合并情感认知障碍的研究,进而有可能为帕金森病运动与非运动症状的病理机制及诊断提供依据。本文对帕金森病的RS-f MRI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许媛媛刘卫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功能磁共振静息态
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及不同亚群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因素,分析非运动症状(NMS)的具体影响。方法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Ⅴ部分(UPDRS-Ⅲ、H-Y分级)评定185名原发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用PDNMS筛查问卷(NM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PD睡眠量表(PDSS)和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评定NMS,用36条简化医疗结局调查问卷(SF-36)评价QOL。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PD患者QOL的影响因素和NMS的具体作用。结果 PD患者SF-36各维度分值均较健康同龄老人下降。相关分析显示,SF-36总分与H-Y分级、UPDRSⅢ、HAMA、HAMD及NMSQ分值成负相关,与PDSS评分成正相关,与HAMD的6个因子(除日夜变化)和NMSQ的9个症状群(除性功能)均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UPDRSⅢ和强直分能解释SF-36总分变化的21.6%,加入各NMS量表分值后,NMSQ能单独解释SF-36总分变化的21.5%;引入HAMD和NMSQ的细项后,绝望感、泌尿道症状、认知损害、体质量减轻、和阻滞症状能解释SF-36总分变化的35.8%;≤65岁、66岁~75岁和>75岁患者的QOL影响因素不同。结论 NMS中的绝望感、泌尿道症状、认知、体质量减轻、阻滞症状以及运动障碍中的强直型对QOL的影响较大,且导致不同年龄段患者QOL下降的因素不同。故需重视上述NMS的诊治,以改善PD患者QOL。
华平刘卫国叶民赵燕燕陈伶
关键词: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非运动症状症状群
运动障碍疾病的环路发病机制被引量:3
2002年
刘卫国陈生弟
关键词:基底节区锥体外系运动障碍疾病
帕金森病伴抑郁和焦虑共病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抑郁和焦虑共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480名PD患者和10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分,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期评定PD患者的运动症状,采用PD非运动症状(NMS)筛查问卷(NMSQ)、PD睡眠量表(PDSS)和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评定PD患者的NMS。结果 PD组中抑郁的发生率(19.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7%),焦虑的发生率(3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3%),抑郁和焦虑共病的发生率(15.8%)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7%)(均P〈0.01)。多元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的发生与NMSQ评分呈正相关(OR=1.21,95%CI:1.07~1.37);焦虑的发生与女性(OR=1.91,95%CI:1.04~3.50)、H-Y分期(OR=2.87,95%CI:1.23~6.70)、UPDRSⅢ评分(OR=1.03,95%CI:1.00~1.06)及NMSQ评分(OR=1.18,95%CI:1.10~1.26)呈正相关,而与PDSS评分(OR=0.98,95%CI:0.96~0.99)呈负相关;抑郁和焦虑共病的发生与UPDRSⅢ评分(OR=1.07,95%CI:1.03~1.11)和NMSQ评分(OR=1.35,95%CI:1.23~1.47)呈正相关,而与PDSS评分(OR=0.96,95%CI:0.94~0.97)呈负相关。结论 PD患者伴抑郁和焦虑共病的发生率较高,并与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及NMS密切相关。
华平刘卫国陈皆春赵燕燕陈伶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共病
电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40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2011年
目的:评估电针对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双盲对照原则设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按一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ADL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和4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对于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疗效。
夏毅丁莹刘卫国康冰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电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GM-CSF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目的:探索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gomal cells,BMSCs)体外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取第四代BMSCs使用四种不同方法进行诱导:A组:神经营养因子诱导(α-MEM培养基中含bFG...
林兴建张颖冬叶民时进董靖德狄晴石静萍刘卫国
文献传递
MRI形态学测量对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MRI形态学测量对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PD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MRI图像进行形态学测量,并计算桥脑/中脑面积比(P/M)、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宽度比(MCP/SCP)及磁共振帕金森指数(MRP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相关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PD组中脑面积、MCP宽度、SCP宽度均显著高于MSA-P及PSP组,MSA-P组桥脑面积、MCP宽度、P/M、MCP/SCP及MRPI均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SP组P/M、MCP/SCP及MRPI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MRPI在PSP与非PSP者中完全无重叠。ROC分析显示,当MRPI截断值为4.52时,鉴别PD和M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5%和61.9%。MRPI及P/M值鉴别PSP与非P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100%。结论 MRI形态学测量能为PD、MSA和PSP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于静王晓胡君李宗鸿胡晓柴学黄清玲肖朝勇刘卫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MRI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