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文
-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学留学生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医科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神经病学由于学科构成的复杂性,临床教学难度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从临床双语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神经病学相关基础医学知识讲授、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促进患者配合、实施定期考核等方面,强化留学生临床教学,为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 谭戈袁冬莉朱丹刘博文
- 关键词:教学方法留学生教育
- GTN诱导超敏状态下大鼠的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中NF-κB的表达
- 目的检测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GTM)诱导的超敏状态下大鼠的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星形胶质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factor-κB,NF-κB)的变化...
- 秦光成陈力学桂蓓周冀英谭戈刘博文
- 文献传递
- 脑出血患者甘露醇降颅压的量化公式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监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水平,研究降颅压效果与甘露醇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从而推断甘露醇使用的个体剂量。方法无创监测72例脑出血患者每日颅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的有效用量关系。再将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出血比幕下出血的降颅压效果好。结论可以将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最高颅压,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代入公式计算患者所需的甘露醇总用量。
- 谭戈周冀英刘博文毛元潮廖琦
-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压甘露醇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甘露醇每日使用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甘露醇最有效的每日使用剂量及方法。方法选择118例脑出血颅内高压患者,应用NIP-20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每日颅压平均值,计算当日颅压平均值与前一日颅压平均值的差值(每日降颅压效果),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每日降颅压效果与年龄、出血量以及每日甘露醇用量的关系。再将影响每日降颅压效果之间的各因素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118例患者甘露醇的饱和剂量为750~6000(3504±1085)ml;达到饱和剂量的时间为1~8(4.5±1.5)d。患者入院时的初始颅压为330~698(486±93)mmH20(1mmH2O=0.0098kPa);达到饱和剂量时的颅压为160~378(253±52)mm H2O。每日降颅压效果不受年龄的影响(P〉0.05);第1、2、3、4天每日降颅压效果受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的用量的影响(P〈0.01)。而在第5天以后每日降颅压效果不受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的用量的影响(均P〉0.05)。结论脑出血后第1、2、3、4天20%甘露醇125ml按照每4小时给药1次使用可以获得最好的降颅压效果。在第5天以后根据患者颅内压情况临时应用,甘露醇使用时间最长不应该超过8d。
- 谭戈周冀英毛元潮刘博文廖绮
-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压甘露醇
- 病史特征在偏头痛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研究偏头痛患者的病史,找出具有较高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的病史特征,以提高偏头痛的诊断效率。方法:本研究选取原发性头痛患者250例(其中偏头痛患者117例),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统计分析每个病史特征的独立诊断价值。结果:综合考虑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我们所考察的各病史特征中,对诊断偏头痛价值较高的依次为:头痛因躯体活动加重、搏动性、劳动力下降、畏声、恶心、畏光、单侧性。结论:明确各种病史特征对诊断偏头痛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助于提高偏头痛的临床识别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 刘博文周冀英谭戈毛元潮
- 关键词:偏头痛
- 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的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是否具有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头痛病情的作用;观察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 L)的变化。方法:将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简称双氢麦角碱片);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采用简要头痛日记记录头痛病情(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及急性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治疗期间HRQo L的变化,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共有77例患者完成试验,试验组53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HRQo L以及头痛病情均较给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心理综合得分、情感职能和躯体综合得分差异较大[效应量(effect size,ES)分别为:0.76∶0.56、0.56∶0.40、0.68∶0.57],急性止痛药用量更少(ES 0.65∶0.43)。结论:双氢麦角碱片能明显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HRQo L,减轻头痛病情,减少急性止痛药的使用。
- 刘博文谭戈
- 关键词:头痛卒中
- 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在多发性硬化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体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S患者27例(MS组)和健康对照20例(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7 m 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17、IL-23和IL-6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MS组外周血PBMCs中IL-17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S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和IL-6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MS的发生与进展,检测Th17细胞对诊断MS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刘博文谭戈
- 关键词:TH17细胞白介素17多发性硬化
- 偏头痛患者病情、残疾情况和生活质量的纵向研究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的病情、生活质量和残疾的纵向变化;分析在头痛频率、疼痛程度、治疗用药和疗效之间的演变关系。方法采用连续登记入组法,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评估患者残疾情况,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表(MSQ2.1)调查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用头痛日记记录患者头痛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疼痛程度、头痛频率以及急性药物的使用方面显著好转;MSQ2.1三个维度的评分均有下降。WHO-DA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的总天数与急性用药次数之间以及急性用药次数与WHO-DASⅡ总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残疾和一些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趋势。治疗的连续性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减少残疾有重要的作用。
- 刘博文谭戈
- 关键词:偏头痛残疾
- 120例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研究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特点,为针对性地对偏头痛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特点。结果偏头痛患者的消极应对(NC)分值(31.87±5.56)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01),而积极应对(PC)分值(30.60±7.28)分与国内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PC在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水平组NC、P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有自己的特点,临床上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 毛元潮周冀英谭戈刘博文
- 关键词:偏头痛特质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