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兴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12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载人航天领域预先研究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电图
  • 5篇心血管
  • 5篇血管
  • 5篇头低位
  • 5篇+GX
  • 4篇心电
  • 4篇体位
  • 4篇立位
  • 4篇加速度
  • 3篇心电图
  • 3篇心率
  • 3篇血压
  • 3篇头低位卧床
  • 3篇立位耐力
  • 3篇加速度应激
  • 3篇航天医学
  • 3篇航天员
  • 2篇代谢
  • 2篇心血管反应
  • 2篇心血管系统

机构

  • 17篇航天医学工程...
  • 16篇中国航天员科...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33篇刘兴华
  • 26篇吴斌
  • 18篇吴萍
  • 12篇薛月英
  • 12篇由广兴
  • 11篇谷志明
  • 9篇谢宝生
  • 8篇黄伟芬
  • 6篇刘玉盛
  • 5篇王跃
  • 5篇路盛强
  • 4篇王俊
  • 4篇姜世忠
  • 3篇王焰磊
  • 3篇鲁力立
  • 2篇李伟刚
  • 2篇仲崇发
  • 2篇周越
  • 2篇孙洪义
  • 2篇宿双宁

传媒

  • 16篇航天医学与医...
  • 4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空军总医院学...
  • 1篇载人航天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中国宇航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航天员心理调适能力训练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索适宜于不同压力情境的有效心理调适方法。方法首先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压力情境和调适方法为自变量,以情绪体验、情绪生理及行为表现为因变量,进行"不同压力情境下不同调适方法效果的比较研究"。在研究结果总结、分析基础上筛选有效要素、整合新方法,运用在航天模拟情境进行有效性验证。最后,在航天员训练中进一步应用验证。结果大学生群体实验结果显示,飞镖或速算压力下,想象放松都有明显降低心率的作用。而双重注意刺激只在速算压力条件下能降低心率;双重注意刺激组在飞镖竞赛压力条件下的操作水平较其他组差。演讲压力条件下,积极暗示组演讲面部表情得分显著优于其他组,资源植入具有降低主观焦虑的作用。在航天模拟情境下,想象放松显示出具有缓和焦虑和提高被试者调节能力的作用。在演讲比赛压力条件下,整合积极资源(积极想象、积极自我暗示和资源植入)组在演讲语音、语调、语速和整体表现上优于对照组。对航天员进行想象放松和整合积极资源方法训练有效性得到参训者的普遍认可。结论想象放松能缓解压力焦虑;整合积极资源能够提升自信和演讲表现水平。
刘芳吴斌白延强景晓路王峻吴萍刘兴华刘学勇
关键词:航天员心理调适能力
某些体训项目对人体前庭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探讨采用某些体训项目进行的主动前庭功能训练对人体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1 0名健康被试人员进行了为期 2wk的滚轮、悬梯、浪木、四柱秋千以及旋转秋千 5种主动训练 ,训练前后进行前庭功能实验室检测。结果体训后 ,被试人员对线性加速度刺激的耐受时间明显延长 ,训练前后动态姿态平衡检测反映体训后被试人员在用前庭觉和视觉共同维持身体平衡时 ,重心的晃动显著降低。结论本实验所设计的直线加速度刺激体训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角加速度训练的方法和刺激强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林杰孙洪义裴静琛刘兴华童伯伦王俊
关键词:前庭刺激线加速度体育锻炼
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心电图节律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心电图节律的影响。方法 150名志愿者在电动立位转床上进行反复体位改变实验,部分志愿者进行头高位倾斜(head-up tilt,HUT)实验、头低位倾斜(head-downtilt,HDT)实验、下体负压实验、低压缺氧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图,统计并比较不同负荷实验中心电图节律失常的百分数。结果在反复体位改变实验中,23.33%(35/150)的志愿者心电图出现了节律失常,其中7.33%(11/150)出现了房室传导阻滞或阵发性室上速的典型节律改变。反复体位改变实验中心电图节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UT实验、HDT实验、下体负压实验、低压缺氧检查和运动心肺功能检查(P<0.01),出现典型节律失常的志愿者在其它5项实验或检查中均未出现。结论一定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可引起健康志愿者心电图较高频率的节律失常,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阵发性室上速的典型节律改变。这提示反复体位改变实验有可能在航天员和飞行员医学选拔或医学鉴定中得到应用。
吴斌吴萍王跃谷志明黄伟芬刘兴华
关键词:心脏节律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速
+Gz作用下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能否用 Q T 间期来预测飞行员对+ Gz 应激的反应情况。方法37 名空军飞行员在人用离心机上经受峰值为4 G 的正向加速度作用,根据被试者对+ Gz 应激反应的不同,将其分成 A组( 反应良好组,n = 18) 、 B 组( 反应亢进组,n = 14) 和 C 组( 反应抑制组,n = 1) 。实验结束后测量+ Gz 作用前、中、后心电图的 Q T 间期和 R R 间期,并对能够测量出 Q T 间期的33 人(89 .2 % ) 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Gz 作用中 Q T 间期和 R R 间期明显缩短, Q T 间期对 R R 间期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与+ Gz 作用前比, P< 0 .001) ; A 组与 B 组相比,+ Gz 作用中 Q T 间期对 R R 间期的敏感性差异显著( P< 0 .001) ;用+ Gz 作用中的 Q T 间期和 R R 间期建立的判别方程有效,其总的判别正确率为81 .8 % 。结论+ Gz 作用下 Q T 间期的改变与自主神经均衡性的变化有关;用心电图的 Q T 间期和 R R 间期通过判别方程可以预测飞行员对+ Gz 应激的反应情况,本研究提出的指标和方法有可能在 G- L O C 预警系统中得到应用。
吴斌谢宝生薛月英路盛强由广兴刘兴华
关键词:加速度应激Q-T间期心电图
21d-6°头低位卧床运动训练对骨质丢失的防护效应
2002年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六次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2年 6月 2 6~2 9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 2 1 9篇 ,经专家评审组采用双向多重盲法 (作者与审者间双盲、审者间互盲 )审稿方式初选后 ,再集中会审 ,充分保证了公平、优质地录选稿件。最终录用 1 2 9篇 ,其中英语专题会交流 9篇 ,大会交流 1 7篇 ,专题会交流 1 0 3篇。现将这次会议入选论文以摘要形式在本刊预先发表。为了方便检索与学术交流 ,我们在每篇摘要前加了顺序编号 ,并标注了关键词 ;英语专题会交流论文摘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刊发 ;中文摘要加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刘玉盛黄伟芬彭军李丽萍仲崇发董荣菂孙洪义刘兴华王俊谢俊水李伟刚
关键词:失重模拟血液生化指标骨丢失
提高人体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方面的有效性 ,寻找可行的训练方法。方法 1 2名被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6人 ,分别接受 1 1d共 9次的A模式和B模式 (头低位、头高位快速交替 )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头低位 (HDT - 30°/30min)耐力检查和立位耐力检查 ,以评价训练效果。结果 1 ) 2种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均提高了被试者的HDT耐力 ;与训练前相比 ,训练后在HDT耐力检查中 ,B组的症状得分明显小于A组 (P <0 .0 5 ) ,B组心率降幅明显增加 (P <0 .0 1 ) ,说明B模式的训练在提高HDT耐力方面的效果较好 ;2 )两种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均使被试者的立位耐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与训练前相比 ,训练后在立位耐力检查中 ,B组平均动脉压增幅明显增加 (P <0 .0 5 ) ,心率的增幅呈现小于A组的趋势 (P <0 .1 0 ) ,说明B模式的训练在提高立位耐力方面的效果略好。结论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的适应性 ;B模式是相对较好的训练方法 ,有望在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适应训练中得到应用。
吴斌由广兴吴萍薛月英刘兴华宿双宁
关键词:血液体位改变立位耐力航天员
航空特殊人群体质训练评价方法研究
<正>通过对85名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进行身体基本素质测试,测试项目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性素质、柔韧性素质、平衡性素质等六项基本素质的12个测试项目。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通过主成分分析,主成分矩阵旋转,得出六...
孙洪义王俊赵东明刘玉盛刘兴华
文献传递
高+G_x暴露对猴肾脏的损伤作用及恢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高+G_x暴露对猴肾脏的损伤作用及恢复情况,为载人航天型号任务中可能遇到的高过载医学评价以及保障高过载人体试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18只健康雄性成年恒河猴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2)、+15 G_x组(n=6)、+18 G_x组(n=3)和+21 G_x组(n=7),分别在离心机上承受相应峰值的抛物线型过载曲线作用,然后于不同时间进行尿检和解剖取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①+G_x暴露后即刻,+15 G_x组、+18 G_x组和+21 G_x组猴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尿潜血阳性、尿蛋白阳性,+21 G_x组出现尿潜血阳性的频率显著高于+15 G_x组(P<0.05),其阳性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和+15 G_x组(P<0.01);②+G_x暴露后即刻,+15 G_x组、+18 G_x组和+21 G_x组猴肾脏分别出现了轻微、中度和较严重的病理损伤;③+15 G_x组、+18 G_x组猴肾功能改变和肾脏病理损伤在过载暴露后9 d基本恢复正常,+21 G_x组30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高+G_x暴露可引起猴肾脏可恢复性损伤,且随着G值增加,损伤加重,恢复时间延长。
吴斌吴萍阚广捍赵德明薛月英刘兴华姜世忠
关键词:加速度尿分析病理学
+Gx作用对大鼠膈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Gx作用对膈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从而为航天员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提供有益的启示.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经受+1Gx作用)和实验组(经受+15Gx/3min作用)...
吴斌谢宝生路盛强由广兴薛月英刘兴华
文献传递
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
<正>目的探讨反复改变试验与立位试验(HUT)和头低位试验(HDT)中人体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差异,指标的变化施压人体体位可以训练人体的血液重新分布适应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是进行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的方法之一。本研...
吴萍吴斌谷志明王跃刘兴华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