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管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膜
  • 3篇血小板膜糖蛋...
  • 3篇糖蛋白
  • 3篇膜糖蛋白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梗死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卒中

机构

  • 10篇河南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鲁山县人民医...
  • 1篇潢川县人民医...

作者

  • 10篇刘伟
  • 5篇鲁广秀
  • 2篇许予明
  • 1篇赵静雅
  • 1篇郑红
  • 1篇黄希顺
  • 1篇魏春风
  • 1篇常娜
  • 1篇李明省
  • 1篇吴超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IaC807T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严重威胁我们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
刘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基因多态性汉族
文献传递
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IaC_(807)T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C807T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河南汉族脑梗死患者为缺血组,11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PCR-RELP法检测2组GPIaC807T基因多态性,体外胶原诱导法检测2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河南汉族人群GPIa基因第807位存在2种等位基因(C和T)和3种基因型(C/C、C/T、T/T);缺血组T807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GPIa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体外胶原诱导下血小板达30%聚集前的延迟期缩短(P<0.05);缺血组T基因携带者血小板达30%聚集率前的延迟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膜GPI-aT807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脑梗死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作用机制可能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迅速启动有关。
刘伟鲁广秀许予明郑红
关键词:糖蛋白基因多态性汉族
黛力新治疗卒中后焦虑6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对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方法把60例卒中后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片,每日早、中午各一片。两组疗程均为5周。治疗前、治疗第5周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5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8例,无效12例,有效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黛力新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后的焦虑情绪,是治疗卒中后焦虑的理想药物之一。
刘伟鲁广秀
关键词:黛力新临床疗效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脑血管病(CVD)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脑血管病中75%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它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其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变异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知IS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基因多态性、遗传性小动脉病、结缔组织病、血管炎和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性^[1],血小板作为血栓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血栓栓塞的形成和血管痉挛的各个环节。
刘伟鲁广秀许予明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缺血性卒中基因多态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栓形成过程结缔组织病
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癎的疗效。方法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135例癫癎患者进行了添加、添加转单药以及首诊单药的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77.0%,控制率49.6%,对各型癫癎均有效。不良反应出现率28.9%。结论拉莫三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癎药物,对各型癫癎均有效。
魏春风黄希顺刘伟
关键词:拉莫三嗪癫痫疗效
阿卡波糖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继发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急性脑出血继发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等方法综合治疗脑出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阿卡波糖50 mg,餐时口服或鼻饲,tid。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FBG、2hPG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及血脂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3%(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继发高血糖患者早期口服阿卡波糖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刘伟
关键词:阿卡波糖高血糖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HAMD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缓解PSD的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刘伟赵静雅尚小龙吴超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日常生活能力
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与脑动脉闭塞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病变部位及其建立的数量与脑动脉闭塞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I检查、DSA检查发现至少有1支以上脑动脉闭塞。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从而探讨侧支循环建立的数量与病变部位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单侧支循环代偿25例,其中责任血管区单部位脑梗死9例,多部位脑梗死16例;多侧支循环代偿25例,其中责任血管区单部位脑梗死16例,多部位脑梗死9例,共有51支血管闭塞(多支血管闭塞18例),其中前循环闭塞血管27支,后循环闭塞血管24支。结论:脑动脉闭塞后侧枝循环建立的程度与完整的Willis环及有效侧枝循环的数量有关,研究表明,多支侧支循环建立,可显著减少梗死数目。
刘伟鲁广秀李明省
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全脑血管造影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水平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复发性脑梗死56例,初发性脑梗死6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2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复发性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6.0±5.9)μmol/L显著高于初发者(19.3±4.8)μmol/L;2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血脂水平及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相关性,且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刘伟鲁广秀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复发性脑梗死
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对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 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发病早期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保护性气管插管对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5-03—2016-03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干梗死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或鼻气管的方式治疗,治疗结束后全部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比较2组吞咽障困难程度改善情况,并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统计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2%,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5例(52.1%)出现肺部感染,远远高于观察组的11例(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病早期的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保护性气管插管,疗效显著,吞咽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肺部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神经功能有效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刘伟常娜张朝钢吴超
关键词:脑干梗死吞咽障碍肺部感染神经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