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会良

作品数:41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植物
  • 14篇种子
  • 13篇准噶尔无叶豆
  • 11篇萌发
  • 9篇种子萌发
  • 9篇古尔班通古特
  • 9篇古尔班通古特...
  • 6篇沙丘
  • 6篇荒漠
  • 5篇休眠
  • 5篇物种
  • 4篇短命植物
  • 4篇种群
  • 3篇豆科
  • 3篇豆科植物
  • 3篇稀有
  • 3篇萌发率
  • 3篇繁殖体
  • 3篇干旱
  • 2篇地形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新...
  • 1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新疆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森林警察...

作者

  • 41篇刘会良
  • 27篇张道远
  • 8篇王建成
  • 7篇施翔
  • 7篇潘伯荣
  • 7篇段士民
  • 6篇宋明方
  • 5篇尹林克
  • 5篇康晓珊
  • 5篇苏志豪
  • 4篇王习勇
  • 4篇管开云
  • 4篇王喜勇
  • 4篇卓立
  • 3篇盛建东
  • 3篇周晓兵
  • 2篇布海丽且姆·...
  • 2篇张永宽
  • 2篇姜小龙
  • 2篇李文军

传媒

  • 9篇干旱区研究
  • 5篇中国沙漠
  • 4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种子
  • 2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风景园林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来气候变化对特有物种沙生柽柳分布格局的影响及其保护启示被引量:3
2018年
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珍稀植物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潜在适宜分布的影响,选用过去气候(1961—1990年)、2050年气候、2070年气候3种情景,利用Maxent模型模拟沙生柽柳潜在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沙生柽柳的适宜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库姆塔格沙漠、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的西北部,最适宜的潜在分布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及盆地东部的库木塔格沙漠地区;(2)与过去潜在分布范围相比,未来2050年和2070年气候背景下,沙生柽柳的最适宜潜在分布范围均有萎缩趋势;(3)影响沙生柽柳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暖季降水量。
苏志豪潘伯荣卓立李文军刘会良姜小龙闫德民
关键词:气候变化潜在分布区
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被引量:1
2015年
新疆贝母具较高的药学利用价值,但现存量稀少,被列为新疆Ⅲ级保护植物。为了探明其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选取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对18个居群的235个个体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新疆贝母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相关性;昭苏县及新源县的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地理障碍及自身的有限传播距离可能导致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高的遗传灭绝风险提示应该及时对新疆贝母的天然居群进行保护,尤其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昭苏、新源地区。
苏志豪潘伯荣刘会良周晓兵康晓珊
关键词:药用植物珍稀濒危
不同居群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被引量:13
2012年
研究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6个居群间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以揭示异质生境下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显示:居群间准噶尔无叶豆的植株距离(F=2.34,p=0.03)和植株冠幅(F=8.49,p<0.01)存在显著差异,沙漠北缘E、F居群和沙漠腹地C居群(受人类干扰剧烈)的植株距离和植株冠幅高于沙漠腹地A、B、D居群;居群间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重量存在显著差异,居群E、F和C的大部分参数显著高于其他沙漠腹地居群;居群间果实多子性(F=6.96,p<0.01)也存在显著差异,居群C的果实多子性最高((32.50±4.79)%);萌发结果表明,居群间新鲜的成熟种子萌发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萌发率都低于15%;所有居群的大部分种子都存在物理性休眠现象,人为划破种皮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但在低温(15/5℃)条件下,所有居群的种子萌发率都较低,说明低温抑制了种子萌发;经人为划破种皮解除物理休眠后,种子的休眠没有完全释放,居群C、E和F(大种子居群)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居群A、B和D(小种子居群)(F=30.77,p<0.01),说明准噶尔无叶豆种子不仅存在物理性休眠现象,也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不同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准噶尔无叶豆不同居群适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重要生存策略。
刘会良张永宽张道远尹林克张元明
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迁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态建设应用
潘伯荣尹林克张道远昝少平段士民严成王雷涛王喜勇童莉荆卫民刘会良师玮
该成果以迁地保育中国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为主,兼顾引种收集相似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植物种质资源,围绕“多种源多居群引种收集策略、有效迁地保育技术模式、种苗繁育技术创新、迁地保育条件下保护生物学特性、生态建设适宜物种筛选、群落优...
关键词:
关键词:种苗繁育种质资源圃生态建设
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准噶尔无叶(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Vass.)是中亚荒漠特有种,我国的单属种植物类群,稀有种,仅片段化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蚀坡地及流动-半流动沙丘上。按照不同微地形条件,分别对2...
施翔张道远王建成刘会良潘伯荣
关键词: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微地形萌发率
文献传递
中国天山山区新疆贝母居群遗传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性被引量:3
2017年
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具较高的药学利用价值,但现存量稀少,被列为新疆Ⅰ级保护植物。通过选取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分析新疆贝母1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检测18个居群样地的土壤因子,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贝母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全盐、SO_4^(2-)、Ca^(2+)、Mg^(2+)、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等位差异与土壤SO_4^(2-)、Ca^(2+)、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全盐、SO_4^(2-)、Ca^(2+)、Mg^(2+)、有机碳、有机质、全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对新疆贝母居群土壤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分量,占总信息量的80.22%,得出新疆贝母的分布主要与全盐、有机碳、有机质、全N、全P、Ca^(2+)、SO_4^(2-)有关。土壤中硫酸盐和土壤有机质与新疆贝母居群遗传多样性显著相关,对新疆贝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压力,在维持新疆贝母居群遗传多样性方面扮演较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贝母目前的分布格局。
苏志豪潘伯荣卓立周晓兵刘会良康晓珊
关键词:土壤因子环境适应性
新疆特有野生花卉-鸢尾蒜属分布现状及种子特性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鸢尾蒜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结合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Pallas)Herbert)和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 P. Yan)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保育、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查阅数字标本馆标本,相关植物志分析,对比该属植物物种发表过程、地理分布,室内萌发试验观察鸢尾蒜种子特性及萌发特征。【结果】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其种子萌发对光和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敏感,并且种子萌发率在全黑暗条件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低温条件(15℃/5℃)高于其他变温条件,恒温14℃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结论】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在早春萌发,可通过低温层积来打破种子形态生理休眠。
张玲卫刘会良盛建东
关键词:特有属
不同沙埋深度对准噶尔无叶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沙埋对荒漠稀有物种准噶尔无叶豆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2008年3月,将准噶尔无叶豆分为2个不同的等级(大种子和小种子),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沙土将其分别埋藏在0、1、2、4、6、8、10cm 的深度...
刘会良王建成施翔张道远
文献传递
人工固沙区与流沙区准噶尔无叶豆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是中亚荒漠特有小半灌木,稀有种,在我国仅片段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它是流动沙丘的先锋物种,也能成功定居于人工固沙区(草方格)。对比研究了人工固沙区及自然流沙区的准噶尔无叶豆群落物种组成、种群密度、高度、盖度、生物量等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人工固沙区内的准噶尔无叶豆群落物种的科、属、种数均明显多于流沙区,而且2种生境物种相似性指数仅为0.522,表明人工固沙生境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除植株密度外,人工固沙区种群的高度,盖度,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密度,单株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等数量特征均显著高于流沙区。2种生境中准噶尔无叶豆种群空间分布的关联维数均接近2.0,体现了较强的个体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占据能力。2种尺度(1 m和2 m)下的聚集度分析表明,2种生境中种群基本为随机分布。因而,人工固沙生境并未明显改变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这可能是种群的固有特性。人工固沙区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流沙区,且与种群数量特征(植株密度除外)呈显著正相关。总之,与流沙区相比,人工固沙使地表得到固定,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明显改变了定居于其中的准噶尔无叶豆种群主要数量特征,增强了种群的生存和适应能力。该结论对荒漠濒危植物的保育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张永宽陶冶刘会良张道远吴小波
关键词:珍稀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物种组成
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Vass.)是中亚荒漠特有种,中国的单属种植物类群,稀有种,仅片段化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蚀坡地及流动-半流动沙丘上。按照不同微地形条件,于2008年9月、2009年的4月及6月分别对两个自然种群8种微地形条件(A种群为积沙灌丛下、积沙平缓处、风蚀灌丛下和风蚀平缓处4种;B种群为沙丘上部、中部、下部及底部4种)进行土壤种子库取样,并统计萌发季节的自然种群萌发率,同时对比室内萌发率,以研究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9月至次年4月和6月,种群种子库密度逐渐减少。自然状态下沙埋深度0—6cm的种子能够萌发,主要萌发季节(4月)A种群有42%~73.56%的种子、B种群有63.33%~72.73%的种子分布在沙土6cm以下的深度,为"无效种子"。A种群积沙灌丛下种子库密度值最大,但萌发季节的自然种群萌发率为0;B种群的沙丘下部种子库密度较大,但自然种群萌发率仅为4.8%±0.8%。不同微地形条件下沙粒打磨作用(去除种子硬实)和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微地形间种子萌发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土壤种子库角度解析自然种群有性更新困难的原因,为该稀有物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施翔张道远王建成刘会良潘伯荣
关键词: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微地形萌发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